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海问题现在怎么样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0 05:2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南海问题现在怎么样了                     

2016年04月19日 11:31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席亚洲
本周,日本海上自卫队派出多艘舰艇,经过南海访问菲律宾、越南、澳大利亚;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周末登上“斯坦尼斯”号航母,航经南海争议海域;我国国防部宣布,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视察南海岛礁建设现场;外媒热传中国将开始大规模建设黄岩岛;此后,美国又宣布向菲律宾增派A-10攻击机,并派驻HIMARS战术火箭系统……南海问题又一轮交锋似乎已经开始。
中国周边海洋主权问题的“热点”主要是东海和南海,与南海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风云变幻相比,曾经波高浪急的中日东海争端却好像正在变得波澜不惊。这是什么原因?下面我们就从军事角度谈一下南海对中国的重大意义。
本周,伊朗展示了其国产陆军武器的成果,例如将69式坦克炮塔装在了M47坦克底盘上,将ZSU-57-2的炮塔安上了卡车……另一边,很长时间没有在公开报道中露面的“九江”号火力支援舰终于亮相。借这两条新闻,笔者想谈谈老旧武器改装的“极限”问题。
南海在燃烧吗?
本周,南海局势再度升温。
美国与菲律宾联合演习,日本海自反潜直升机母舰访问越南,潜艇访问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媒疯狂炒作中国将开始建设黄岩岛;我军委副主席范长龙视察南海岛礁;美国国防部长卡特登上“斯坦尼斯”号航母进入南海,并表示将继续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

美国国防部长卡特登上“斯坦尼斯”号航母进入南海

虽然目前的报道中尚未提及南海是否已经出现军舰、飞机对峙的紧张情况,但美日舰艇在南海附近的活动自然不会少了我方舰机的伴随。
相比之下,另一个近年来的热点海区,东海方向似乎就安静得多。
是什么让南海无法降温?
公元960年,南唐后主李煜试图向一心统一全国的宋太祖赵匡胤求和,宋太祖的回答成为后世的名言:“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这句话所说的,实际就是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零和博弈”,在这种博弈情形下,一方有所得,其他方必有失,没有合作余地。
大家都知道,大部分贸易和经济问题都有可能找到非零和的解决方法,从而得到双赢的结果。但是在军事、国防问题上,“双赢”却是不现实的。
南海的核心问题在哪里?
国外媒体经常模糊问题,说中国在南海的目的是石油、渔业资源。尤其是越南方面,无限放大中国海洋石油981平台在南海的勘探工作。
事实上,中国对南海的经济开发问题反而是持较为开放的态度的,大家都知道我们早就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对于南海各国在“九段线”以外的石油和海底资源开发,我们并不反对。同时在渔业问题上,中国也愿意与南海周边国家进行合作。
可以说,在这些涉及经济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什么都可以谈。真正出现“零和博弈”的,还是南海安全问题。
由于南海是中国临近海域中唯一的深海区,因此成为中国选择用来部署战略核潜艇的海区。战略核潜艇,战略核潜艇,战略核潜艇——重要的话说三遍。

去年记一等功的南海舰队某核潜艇部队

作为国家安全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战略核潜艇活动的海区自然不可能允许外国军舰来“自由航行”。
这是目前南海争端的基本原因——至少这是中美间就南海问题发生争端的主要原因。至于周边某些小国,他们纯粹是被美国拉来当炮灰的。
看到这一点,诸位或许也就可以理解,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反潜直升机母舰去访问越南,并表示这是向中国施加压力了——“出云”级能不能像有些媒体吹嘘的那样装上战斗机成为“准航母”,这根本不是真正的问题,它搭载的一票反潜直升机,才是这艘舰令人讨厌的原因。把“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反潜分队”——日本自卫队引入南海,其用意更是不言自喻。南海周边其他国家,不论是越南还是菲律宾,都根本没有进行反潜战所需要的技术能力和相应的武器装备。

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进入越南金兰湾

不过,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国对此当然有办法。中美两国都很清楚,要在南海追踪中国的战略核潜艇,现在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随着中国在南海建设的岛礁和固定式低频声呐监听网投入使用,这片水域对于外来入侵者将会日益成为畏途。
虽然随着中国在南海不断增强实力,这片水域最终成为坚不可摧的“堡垒海区”也只是时间问题。但目前美国却不断在南海制造麻烦,原因又何在呢?
事实上,这也不难理解,美国目前在中国周边海域,唯一能占一点上风的,就只剩下南海。
目前东海和黄海之所以平静,是因为那里已经“零和”了,中国在那两片海域的军事实力已经占据上风,继续在那里制造麻烦,“成本”太高了。
由于南海距离大陆较远,且周边有多个美国可以利用的“友邦”,如果中美因为南海现在发生冲突,美国的“战斧俄亥俄”核潜艇可以从安全距离上(我海军如要前出到这种潜艇发射“战斧”导弹的海区去进行反潜作战,首先就要面对与美国海军的海上决战,胜负难料)发射大量导弹来攻击孤立于海上的几个岛屿,压制其作用。随后,在周边多个“盟友”的支持下,美国海军就能在南海“以逸待劳”。
这也是美国兰德公司去年《中美军力积分卡》报告中关于南海的主要看法。也是美国目前仍然在南海耀武扬威的主要依仗。
不过,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双方在南海的斗争天平最终毫无悬念会像东海、黄海一样,偏向中国。毕竟这里是中国的近海,再加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这一地区的地理环境在“冷战”对抗前提下更进一步有利于我。随着时间推移,不管美方有多么不情愿,他们最终将不得不接受南海的新面貌。
中国外交部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提出了新的主张——“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其实,这个说法就是“冲突管理”的意思——就是指在两国处于战争与和平之间状态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措施,来防止冲突或危机升级,让双方的对抗不至于走到战争地步。
换言之,这就是“冷战”。用我们都明白的话来说,就是不断通过军事对峙和加强军事部署,逐步在不发生战争的前提下,将敌人挤出去。
这样的中国外交算软吗?如果认为告诉你“我们和美国在南海正在进行冷战”都算“软”的话,那好吧。或许只有“世界核平”才能满足某些人“中国要硬起来”的妄想了。
中国接下来要做什么,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已经建造的岛礁,要投入使用;尚未扩建的岛礁,要开始扩建;在南海部署的舰艇和导弹、飞机,将越来越多。只有在我们已经明显占据了军事优势的情况下,某些帝国主义国家才能认真听听你在说什么,就像当初在东海用B-52给我们的防空识别区“背书”一样。
不过,即使到了那个时候,南海也不会彻底“太平无事”。
事实上,就好像借朝鲜局势不稳为由,美军还要派航母和核潜艇去韩国一样,美国在南海也一样会继续有各种动作——例如美国要调动太平洋上的舰艇去中东,还是必须要经过南海。另一方面,美国冷战期间就一直派攻击型核潜艇试图盯梢苏联战略核潜艇,今后中美潜艇在南海的“斗法”也几乎可以肯定会上演。
只不过,到那个时候,这些或许都将被大家视为“惯例”,逐渐淡出媒体视线。甚至或许,除非出现潜艇、飞机相撞之类的严重事件,全世界都会忘记,中国和美国的军人正在这片神秘诡谲的海域继续进行不为人知的对抗。
在“凉战”中的世界,每天又有多少人在新闻媒体的关注之外,正为国家安全而与他们的外国同行们进行着较量?这是世界的常态,不必为此恐慌。
谈谈老式装备的“极限”
本周,伊朗展示了他们的几件“新式武器”,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一辆看起来非常“诡异”的坦克,它的底盘来自美制M47M“巴顿”式,它的炮塔则是T-54/55系列的,只是火炮被换成了伊朗仿制的美国M68型105毫米坦克炮,炮塔上安装有与伊朗改装中国59式而来的T-72Z坦克一样的火控观瞄窗口,表明其火控系统是与之相同的斯洛文尼亚产品。在炮塔周围和车体前部和侧面,安装有类似俄制“接触1”的爆炸反应装甲。
有意思的是,2014年伊朗就展示了一种在M47M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萨巴兰”坦克,该型坦克的炮塔是一种类似“佐勒菲卡尔”的焊接炮塔。这种坦克没有安装反应装甲。伊朗当时声称,这种坦克的价格只有制造全新“佐勒菲卡尔”坦克的三分之一。

战斗全重达到50吨的“萨巴兰”坦克,显然机动性比M47M下降很多

最新展示的改进型“萨巴兰”坦克,采用了T-54/55的炮塔

伊朗将中国59式坦克改装为T-72Z坦克,可能他们手里59式和T-55坦克的炮塔比较多,正好用来改装M47M坦克

为何伊朗要用看起来更落后的T-55炮塔替换“萨巴兰”的炮塔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看看他们自己给出的相应数据,“萨巴兰”坦克的战斗全重高达50吨(M47坦克原本重量是44吨),显然新的焊接式炮塔虽然看起来威武,但实在是太重了。
伊朗的M47M坦克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一种改进型M47坦克,用M60A1坦克所采用的AVDS-1790-2型750马力柴油发动机,取代了M47坦克原本的810马力汽油机(最大行程从120公里提高到600公里),美国共向伊朗提供了400辆左右M47M坦克。但在两伊战争期间,M47M坦克表现糟糕,显然不是T-54/55系列坦克的对手,损失很大,还有不少此型坦克被伊拉克俘虏。目前伊朗还有至少150辆此型坦克在役。

2011年,伊朗M47坦克向公众展示

两伊战争期间准备发起进攻的伊朗坦克部队,最前方是一辆M47M坦克,后面的则是M60A1

正是由于M47M坦克性能不佳,伊朗萌生了改进这种坦克的念头。
只不过,这次改装后的新型“萨巴兰”性能如何?有媒体声称它的性能可与中国59D坦克相提并论,然而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 伊朗确实有性能较好的59式坦克改进型,就是前面提到的T-72Z坦克,虽然写着T-72,实际上是改进后的59式(使用T-55坦克改装而来的型号被称为“信使74”)。它除了主炮换成美式M68型105毫米炮,还安装了乌克兰的12缸柴油发动机,功率高达780马力,可以驱动坦克跑出65千米/小时,比中国的59D快。它的附加装甲是伊朗自行研制的类似俄罗斯“接触1”的反应装甲,与我国59D坦克采用的双防反应装甲相比,要落后了一代。同时,它的105毫米火炮穿甲威力也远不如59D所采用的国产94式105毫米炮。至于火控系统方面,斯洛文尼亚90年代中期向伊朗提供的EFCS-3-55火控系统(后来伊朗仿制生产型称为KAT-3)中,只包括了微光夜视仪,没有红外热像仪,这一点上就比59D差得多了。
综合而言,伊朗改装的T-72Z坦克与59D相比,在防护力、火力上大幅度落后,但在机动性能上则有较大优势。而到了最新的“萨巴兰”坦克上,则在三大性能上都远落后于59D,其效能顶多相当于我国80年代的59II式坦克。
使用先进技术改装老式装备使之重获新生是一种世界通行的做法,只不过,改装也是有其极限的,像伊朗这样的改装就实在是太勉为其难了,对于M47这种老式坦克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
相比之下,M47坦克也作为克罗地亚军队的主力装备参加了波黑战争,结果当然是被塞尔维亚的T-55和M-84(塞尔维亚生产的T-72坦克)血虐,战后克罗地亚就没有再生出任何改装这种坦克的念头,直接将它们全部退役,用来作为靶车。土耳其陆军手中的M47坦克也因为在镇压库尔德人的战斗中表现不佳,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部退役。
一种本身就算不上经典的装备,还要改来改去试图将其用到极限,或许伊朗实在是太缺乏购买先进技术装备的渠道,才不得已而为之吧。
另一方面,本周,解放军海军不常露面的“九江”号护卫舰再次亮相。据报道,该舰参加了一次演习,使用舰上的5座50管火箭炮系统和2座100毫米舰炮对岸进行了火力打击演练。

演习中的“九江”舰

“九江”舰(舷号516)是我国海军053H型导弹护卫舰的首舰。1975年开工,同年交舰,在我海军中服役多年后,于2002年4月接受改装,成为我海军唯一的一艘主要担负对岸火力支援任务的护卫舰。
改装后,该舰装有5座122毫米50管火箭炮,2座100毫米双联舰炮,由于舰上安装了较为先进的火控系统,在对岸攻击时精度远远优于陆军火炮上船这样的打击手段,是我军对台军事斗争准备中的重要一环。
可是,516舰改装之后退役的其他053H型护卫舰却并没有接受类似的改装,其中510“绍兴”和509“常德”被改装为海警船,有的被作为靶舰,多数则被拆解。
这其中的原因何在?看看053H型舰的建造年代就能明白了,这型舰是在1975-1980年间建造的,带有浓重的时代烙印,所使用的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多多少少带有因陋就简的成分。
据说,改装完毕的“九江”舰,在第一次进行全舰齐射后,舰上居然扫下10斤铁锈。可见这艘舰的“老胳膊老腿”实在是有点“不禁折腾”。这也是为什么看到该舰打靶的新闻,让笔者这么激动的原因——这样壮观的场面恐怕是看一次少一次了。也正是由于舰龄问题,“九江”舰的改装也就成了“绝唱”,随着我军新型舰艇大量入役,对岸火力支援的迫切性也不再像当年那么严重,因此后来就没有在其他舰艇基础上再做改装。
另一方面,两艘053H退役后改为海警船,还专门有了一个新的型号代号叫做728型,然而,海警方面对这两艘舰也并不满意,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主机实在太老,耗油率高,各方面性能不理想。
让海警部门真正满意的退役老舰,是后来的四艘053H2G型护卫舰。
053H型护卫舰,是我国海军的功勋老舰,是我国在70年代困难条件下克服许多困难建造的一型经典舰型。但这并不能改变它的基础性能,在它基础上进行改变用途的改装,看似“变废为宝”,实则事倍功半。
这倒是也和伊朗改装M47M有着某种异曲同工的呼应,老装备改装,并不是每次都能化腐朽为神奇的。
对于我军来说,有许多老式装备看起来似乎只要进行现代化改装就能焕发生机。例如59式坦克,我们向巴基斯坦、坦桑尼亚都提供了较为出色的现代化改进型59式坦克,我军自己的59D坦克性能也不错。但是我军目前现役的大量59式坦克却一直没有任何改装。
其实这也是因为59式坦克再怎么改装,也无法以较为合适的成本,将其性能提高到能够满足我军坦克未来需要的程度。
因此在最近的资料里提到,包头某厂正在研制59式坦克底盘的重型步兵战车,这个改装是否能够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7-12 22:31 , Processed in 0.00832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