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5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璧是汉代最常见的玉礼器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9 16:11: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璧是汉代最常见的玉礼器                     
2016年04月26日08:55

        

          ■虎形玉枕饰

        

          ■蟠龙纹玉璧 西汉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大青璧 西汉 徐州黑头山汉墓出土

        

          ■徐州楚王S形玉龙

        

          ■龙凤貘纹玉环

          古语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在汉代,玉器被人格化,号称拥有“五德”,成为高尚与纯洁的象征,人们对玉的迷信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 步,贵族们不仅身上佩戴玉器,生活使用玉器,房屋装饰玉器,交往赠送玉器,祭祀使用玉器,甚至死后还要穿玉做的衣服。徐州博物馆馆长孟强在概括这一时期的 玉器特征时认为“汉代的玉器工艺上非常精,风格大气与豪放,有一种博大的气质。”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
          背景
          尊崇儒术推动两汉玉器发展
          汉承秦制、汉继楚绪和尊崇儒术,对汉代玉器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汉继楚绪和尊崇儒术思想对玉器在两汉时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玉的品质是天生的,是大自然(老天)赋予的,儒家借物象形,把玉和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谓天衣无缝。在西汉独尊儒术的学术思想影响下,以“德”为精神支 柱,概括了“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将玉与君子结缘,促进了装饰玉器的流行和广泛佩戴,一为避邪,以玉佩装饰人身;二为将玉与德结为一体,成为翩翩君子的 道德形象。
          所谓“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祈求永生的思想存在于整个西汉皇朝,连地处岭南的南越国都受到波及。强烈寻求永生的思想使汉代人十分注重对死者尸体的保护,而用来保存尸体的用具就是玉器。汉代天子、王侯等贵族将生前佩玉发展到死后以玉为葬的习俗推向高潮!
          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任耿建军认为:“徐州是我国敛葬玉器出土最多、类型最为齐全的地区,时代也相对较早。在徐州的汉代玉器中,我认为最有特色的就是敛葬玉器。”
          汉代从汉武帝之后开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统治者大力提倡以孝道治理天下,社会上一些人为标榜“孝道”,“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汉代以玉为礼器祭祀的传统得以传承。
          据资料显示,汉代人思想观念里面灵魂不死,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就不会外泄,可以防止身体的腐烂!而 身体正是灵魂的住所,失去身体,灵魂将无所依附!楚人历来笃信鬼神、偏好巫术,汉代社会各阶层中普遍存在的祈求长生思想即由此而来。神鬼、神怪及神仙题材 的玉器大量制作和流行,采用写实与夸张的创作手法,出现了人面兽身、人身兽尾及兽生双翼的人兽合一的离奇造型和似兽非兽、似鸟非鸟的动物玉器。
          出于对鬼神世界的敬畏,王公贵族争相用玉保护他们死后的躯体——头枕玉枕、口含玉蝉、以玉覆面,以玉裹体,以可求永生!上自皇帝、诸侯,下至官吏、富族,对于死后的丧葬之礼,可谓奢华至极。
          类别
          玉摆饰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玉龙
          根据耿建军的介绍,从徐州出土的玉器来看,汉代玉器大致可分为“礼仪用玉、敛葬玉器、装饰用玉、生活用玉”等四大类。其中,礼仪用玉中,璧是汉代最常见的 玉礼器,璜也较为常见。但在徐州地区出土的汉代玉器,“六瑞”(璧、琮、璜、圭、璋、琥)中仅见璧和璜,其他可算作礼器的有戈、豹、熊等。
          而敛葬玉器包括玉衣、玉棺、玉枕、玉握及九窍塞(耳、鼻、眼、口、肛门及男女生殖器)五种。“这些敛葬玉器一般很难在一座墓葬中同时出现,不同的墓葬往往会有不同的殓葬玉器组合。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玉衣还发现有使用鱼鳞甲形玉片及玉片上彩绘的现象。”耿建军称。
          装饰用玉又可分为摆饰、佩饰和剑饰三种。其中,玉摆饰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玉龙。除单体的玉龙外,龙形图案还常发现于其他玉器中,如作为剑饰、佩饰及璧、璜等 器物上的图案装饰,璧、璜、心形玉佩等的附设装饰,玉枕上的组成构件等。除玉龙外,狮子山汉墓还出土一种类似于“璋”形的玉饰。佩饰就是佩带在身上的玉 器,形制通常都比较小。最为常见的就是心形玉佩及玉组佩。玉组佩一般由二十件左右的小玉饰组成,其中包括玉舞人、玉觽、玉鸟、玉璜、玉珩、龙形佩、璜形佩 等不同的类型及数量进行组合。
          生活用玉,最为常见的就是印章。玉印的使用似乎比较宽松,从用印者的身份到印的大小,从印纽的形式到印文的字体都没有严格的规定。印纽以盝顶形最为常见,黑头山汉墓出土的玉印有的为兽形纽。“玉印印文多篆书,尤以鸟虫篆最具特色。”
          原料
          汉朝大规模从新疆引进玉料
          《汉书·西域传》中记载汉使到达西域后,发现鄯善、于阗、沙车等国普遍出产优质玉石,“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汉朝自此开始大规模地从新疆引进玉料,这为汉朝玉衣的制作和使用提供了充分保障,也是汉武帝以后葬玉使用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西汉前期大型墓葬中出土的玉器数量相当可观,制作这些玉器的玉料一部分采自于诸侯国境内的玉料产地,另一部分则从玉石产地引进,其中和阗玉占了相当比例。诸侯国获得玉料的主要途径有二:一是在本国境内开采,二是通过贸易获得。
          随着中央朝廷统治力量的加强,对外经济往来被中央朝廷所垄断,诸侯国从异域输入玉料的渠道被切断,制作玉衣所需的玉料只能就地取材,所以这一时期出现了用大理石或汉白玉等其它材质来制作玉衣的现象。
          工具
          砣机的出现宣告玉器工艺诞生
          我国古代治玉使用的主要是旋转性工具——砣具,据《天工开物·珠玉》篇载:“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 这里记载的即是明清两代琢玉匠人所使用的琢玉机,又名“水凳”,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铁制砣具的旋转加上解玉沙的摩擦对玉器进行切割琢磨。
          文物研究专家杨伯达先生根据这一现象,结合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玉器上复杂的花样纹饰,指出这些玉器都是用原始的石砣机制作的,并据此提出砣机的出现使玉器从石器制作工艺中最终脱离出来,宣告了真正意义上的玉器工艺诞生。
          小知识
          汉玉“游丝工”
          汉玉“游丝工”,亦称作“游丝刻”、“游丝毛雕”或“游丝白描”,顾名思义是指以一类细若游丝的阴刻线表现玉器纹饰形构特征的治玉技法。迄今为止,尚未发 现汉代文献中有关“游丝工”的记载,目前所知对汉代“游丝工”的描述,最早见于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卷14《燕闲清赏笺·论古玉器》:“汉人琢磨,妙在双 钩,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要确认一件汉玉的阴线刻雕琢技法为“游丝工”,则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线条琢磨为“双钩碾法”、形构为“双钩阴刻线”;阴刻线细如发丝呈弧曲状,婉转流畅;线条雕刻精整清晰、疏密均匀,无交接断续之处或阻滞拥塞痕迹。
          耿建军,出生于1965年2月,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研究员,具有考古领队资质,参加过狮子山、驮蓝山、卧牛山等大型楚王陵墓的发掘,在两汉考古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发表论文及发掘报告30余篇。现为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5-6 18:30:39 |只看该作者

高古玉:2016年市场黑马

本帖最后由 兰天 于 2016-5-6 18:33 编辑

高古玉:2016年市场黑马                     
2016年05月03日08:19


        

          2016年市场黑马 今年春拍市场,有一新板块

          高古玉表 现令人惊喜,业内喻之为“黑马”。本月初,香港邦瀚斯推出的“温玉物华——思源堂藏中国玉器”专场,共 拍出178276250港元的总成交额。其中,古玉专场获得1.78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全场成交63件,5件超过千万港元,27件超过百万港元,多件拍品 甚至以超估价几十倍的价格成交。据悉,今年5月底将举办春拍的香港嘉德,也将有一场古玉专场,而其货源同样来自“思源堂”。
          估价30万古玉 意外拍出千万高价
          在 今年春拍,高古玉突然升温。4月初,香港邦瀚斯举办的一场古玉专场中,其中,一件高10.4厘米的“东汉玉雕说唱舞人”以3148万港元拔得该场成交第 一;估价仅为二三十万港元的两件汉代以后的“青玉雕辟邪”,长度仅8.7厘米和5.5厘米,分别以2196万港元和2476万港元成交,爆出全场最大增 幅。
          何为高古玉?据业内专家称,高古玉一般是指战国和汉以前的玉器,明以前的玉器称为古玉,汉以前的玉器称为高古玉。高古玉以和田玉为主,多数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使用的玉,从玉的用料、制作的工艺、文化气息上来说,它都是有着非常浓厚的内涵。
          据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季涛介绍,内地最早拍卖古玉的是北京翰海拍卖公司。1994年秋拍,北京翰海首届拍卖 会就上拍25件古玉。其中除两件宋玉外,其余均为清代玉器。同年,中国嘉德也上拍42件古玉,其中元玉1件,明玉3件,其余也均为清代玉器。自那时起,擅 长古玉鉴定与拍卖的翰海每年都有古玉上拍,至今一直没有间断,但与明清玉相比,多年来高古玉均出现上拍量低、成交价格也相对较低的情况。
          记者从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发布的一份调查看到,从2012年起,玉石器的拍卖行情就一直逐渐下滑。2011年,中国玉石器共上拍 33055件,成交 15280件;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玉器相比2011年上拍量方面上升4.32%,成交量下降30.62%,分别为34483件和10602件。从 2012年开始,中国艺术品就出现开始调整的趋势,到2015年的平稳调整期,中国艺术品已经没有当年那般“疯狂”,虽然在上拍量上有所上升,但是成交量 的大幅度下降也充分说明一部分资金的撤出。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从2010年-2015年,5万以下玉石器拍卖成交量占比最大, 达68%;10万-50万区间的占比15%;5万-10万的 占比12%。在成交额方面,100万-500万区间占比最多,达到30%;10万-50万区间的成交额也达到了总量的21%。由此可见,虽然高价位拍品单 品价格在占比方面有优势,但是总体来说50万以下的玉石器拍品才受到藏家和市场的青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6-5-11 19:57:35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玉文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6-5-11 20:19:26 |只看该作者
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6-5-12 05:42:30 |只看该作者
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7-1 05:53 , Processed in 0.00853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