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军在哈达铺:“长征途中从没遇到过这么繁华的小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20:13: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海燕00 于 2016-6-5 20:17 编辑

红军在哈达铺:“长征途中从没遇到过这么繁华的小镇”
2016年05月09日16:37
兰州日报

        哈达铺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经千难万险后的绝处逢生之地。正是在哈达铺,长征中的红军不仅得到了困顿至极的物资和兵源补充,建立了以哈达铺为中心的苏维埃政权,更重要的是,还从这里得知了陕甘还有红军和根据地的重大讯息,从此开启了落脚陕甘暨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征程。

        红色加油站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长征,最初虽只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解决生存的不得已之举,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领导集团,并由此也高举着北上抗日的光辉旗帜及确定了统一战线的新思路。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已最危难的时刻开辟了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

        大家知道,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是浩浩荡荡的8.6万之众,经过11个省、2万多里和十几个月的艰苦转战,原有8.6万人的队伍和一、三、五、七、九军团到达甘肃时已经只有7000人和一、三军团了。何况还有近60天时间穿行在全中国人烟最少、最荒芜、最贫脊、甚至语言不通的地域。同时,又伴随着敌人的围追堵截和雪山草地的煎熬。实际上,就连后勤极有保障进行尾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都曾遇到绝大的困难。如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成兰纪行》记载,“胡宗南部在松潘,军食至为困难,兵士每日仅吃一顿。”另据《彭德怀自述》记述,就在红军从岷山上下来“往哈达铺走的行军途中,在已经闻到了麦香的时候,就有同志无缘无故的死了。”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再据干部团团长陈赓回忆,“长征途中粮食非常紧缺,”在行军途中他曾遇见了一个跟他一样掉队并且非常瘦弱的小红军,见其疲惫的样子,陈赓说:“小鬼,你骑一会儿马吧”还把自己的粮食要分一些给小红军。”可是小红军拒绝了,他一边拍着自己的干粮袋说,“自己有粮食。”同时还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结果当陈赓再一次看到小红军时,小红军已经死了。陈赓吃惊之余,打开他的干粮袋一看,发现里面竟是一个有着很多牙印的牛膝骨……

        但当红军长征来到哈达铺时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开:“此地物质丰富,民众汉回各半,民风淳朴。当镇上老百姓知道红军的来意和主张后,十分热烈的欢迎了红军,从此三个半月来脱离群众的痛苦现在改变了”。欣喜之余,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召唤四方面军的“请你们立即继续北进,大举消灭敌人,争取千百万群众,创造陕甘宁苏区,实现中央战略方针”的电报。而伴随着先头部队的脚步,193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进驻哈达铺。要知道,早自明代开始,哈达铺就是川甘交界著名的商贸重镇,久以富甲一方闻名天下。特别这个时期,仅各种商号就有800多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物资储备。以致时隔多年以后,还是有许多长征亲历者不断的感慨:“长征途中从没遇到过这么繁华的小镇”。

        于是,群众宣传和物资采购同时进行起来。在群众宣传方面,出台了以强调纪律为宗旨的《回民地区守则》,“一、不得擅入清真寺,二、不得任意借用回民器皿用具,三、不得在回民住家、杀猪和吃猪肉。”恰如黄镇所言,“红军进入哈达铺的时候,当地百姓热情欢迎,好像我们自己是他们的家人”。物资采购方面,政治部及时发出“大家要食的好”的号召。每个伙食单位都忙着杀猪宰羊、煮肉炖鸡改善伙食。同时还给每个战士分发一块大洋以便大家购买食物。直把很多人高兴得见人就说,过年也没有吃得这么好过。更有一些大妈大婶,看到红军队伍里有女红军,更是惊奇的把她们一个个拉在手里,左看、右看,还把她们三三两两的请到家里做最好的吃的让她们品尝。关于这一点,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就有过详细的记述:“哈达铺的妇女见到女兵,觉得十分惊奇——这些短头发、穿军装、皮带上挂着手枪的人真是女的吗?她们把女兵请到家中,仔细端详,摸摸她们的胸脯,跟着她们去茅房,消除了疑虑,确信她们真是女兵后,她们又高兴地让女兵们讲战斗故事。”由此,哈达铺在中国革命史上,首先获得了“革命加油站”的历史美誉。

        重要决策地

        中共中央进驻哈达铺后,毛泽东在镇上的义和昌药铺一住下,便派出人员去找“精神食粮”,镇上邮局还真的有一些旧报纸,如《大公报》、《晋西日报》等,正是通过这些报纸让毛泽东获得了对红军命运至关重要的讯息——陕甘还有红军和根据地。于是,毛泽东和党中央做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到陕北,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和领导推动全民族抗战的重大战略决策。22日下午,在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动情地说:“感谢国民党报纸,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比较详细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红二十五军已经到达那里了,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那里就是我们抗日的前进阵地”。经过两万多里被围追堵截的艰难险阻,红军将士终于望见了胜利的曙光。

        而在此后,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召开会议,根据进一步了解到的陕北苏区和陕甘红军的情况,改变了俄界会议关于红军经过陕北到靠近苏联边界创造根据地的计划,决定“在陕北保卫与扩大苏区”,“以陕北苏区来领导全国革命”,正式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策略转型时

        就在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哈达铺前,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曾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名义发表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极为著名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由此,不难发现,过去,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存与斗争完全是以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为其目标,而相应的生存方式就只能是“打土豪分田地”。而“八一宣言”后情况就不同了。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存与斗争已经完全转移到了抗日方面,并由于要由此不分党派、不分阶层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因此,敌人也就变了。与之相应,也就开始逐步实现了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政策策略转型。

        而正是因为转型,中央于1935年10月发出《为目前反日讨蒋的秘密指示信》,首次明确强调“党要毫不犹豫的去与一切反日讨蒋的团体和个人进行联合,共同向危害中国的重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蒋介石进攻”。“从阶级观点上说,不管什么党,如果他们愿意做任何反日反蒋的活动,有一点救国救亡的情绪时,中国共产党都愿意诚意诚恳的与之统一战线以共同负担起救中国的责任。”而紧接着,则又通过《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系统的阐述了统一战线的主张。期间,特别需要强调的就是林育英回国带来了共产国际关于统一战线的指示:“1.统一战线,这是基本策略方针。2.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这是统一战线之最广泛与最高的表现。3.工农苏维埃之改变为人民苏维埃。4.富农政策。”实际上,就是因为这样一个背景和这样一些变化,迫使张国焘取消“第二中央”并开始北上。

        于是,就有了后来众所周知的与张学良、杨虎城的统战关系,有了与张学良、杨虎城形成西北抗日新局面的约定,以及后来的西安事变,和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历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作者单位: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09:45 , Processed in 0.00835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