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3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舞台之上 喝醉的鼓打出云南的“响声”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3 21:51: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佬酒评|杨丽萍:舞台之上 喝醉的鼓打出云南的“响声”   

                2016年06月12日 06:56        
                   作者:黄蓉

《云南的响声》总编导杨丽萍。摄影/杨海东

“云南的每一片叶子都会跳舞,云南的每一个石头都会唱歌,连蝴蝶拍翅膀的声音都是节奏,谷子拔节的声音都是旋律”,这是云南民间的俗话,生在云南长在云南,最终又回到云南的杨丽萍,把这句俗话“搬”上了舞台。她说这就是大自然的响声,是“云南的响声”。
自然的乐器奏出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远古呼唤
听惯了大城市响声的耳朵,如果突然来到云南一个原始森林里,也许你的耳朵会吱吱的叫,你会听到自己心脏咚咚的跳。
小河淌水的细声,大河涨水的宏声,大山的回声,森林的啸声,透过大雾的牛铃声,风吹草动声,雷鸣电闪、虫鸣鸟唱、鸡啼狗叫的混声,这是大自然发出的合唱,汇成了云南的响声。
这片中国西南的高原,“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风光旖旎,民风绚烂。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与自然为伴,和谐相依,又敬畏自然、取材自然,他们淳朴热情,善歌善舞,书写着传奇而迷人的独特文化。

演员举起一根竹子,吹出婉转笛声。摄影/科比

随手摘一片叶子就是唢呐,扳弯一根竹子就成了长笛,采一朵山花就能象喇叭一样吹开,云南人的乐器,漫山遍野,随处可得。他们自制的独弦琴,从头到脚都用竹子做成,音色哀怨忧伤;他们的鼓里能倒出美酒,边打鼓边喝酒,热情潇洒……这是生活在云南大山里的人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喜怒哀乐发出的声音,这就是云南的“响声”。
离开北京回到家乡的杨丽萍和她的创作团队一起,从云南民间发掘了这些独特的乐器,乐手也都来自云南当地,他们将云南的风声、雨声乃至一片叶子、一块石头、一滴水的声音,都逼真地搬到舞台上。2010年,大型衍生态歌舞集《云南的响声》问世,2016年6月,《云南的响声》落户丽江云岭剧场,开启了在丽江定点演出的序幕。
《云南的响声》是杨丽萍带领一群少数民族后裔,历时许久构思出的、关于生命和灵魂的又一作品,在“原生态”的基础之上,创造了属于云南的艺术语言,向古老又迈进了一步。
全剧分为“序•胎音”、“催生”、“太阳雨”、“公老虎母老虎”、“雀神怪鸟”、“最后的马帮”、“喝醉了的鼓”以及“尾声”8个部分,搬到舞台上的云南民族民间乐器有上百件之多,“云南地区记录在册的乐器有一两百种,民间艺人自己创作的乐器多不胜数。我就是觉得这些乐器太棒了,我要用到自己的舞台上”,杨丽萍说。
为了完美再现各种声音,主创团队可谓绞尽脑汁,杨丽萍举例,为了表现蝗虫翻山的效果,他们录下了蝴蝶振翅的声响;为了展现太阳雨落的效果,大家用笸箩筛麦,打出阵阵节奏,不论是锄头钉耙,还是水车石磨,只要是“手中能拿的,口中能含的,几乎都被当成乐器来演奏”,杨丽萍说,这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场自然的交响,是来自远古的生命呼唤,“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
击鼓而歌 喝醉的鼓打出云南的响声

舞台中央,一个汉子疯狂敲打着牛皮鼓。摄影/科比

“酒喝到恰好之处时,男人会变得最帅,女人会变得最美,平时沉默寡言的人,会变得口若悬河,平时愁眉不展的人,会变得欢天喜地。扒开青苔吃凉水,不如打鼓吃口酒。心里有事要吃酒,口中有话要打鼓。云南的鼓里能倒出酒来,边打鼓边喝酒,人醉了鼓也醉了。我们的酒,小鸟喝了会倒起飞,公鸡喝了鸡冠会倒,大山喝了会翻跟斗,人喝了可以睡十年。在鼓的森林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喝得差不多了……”
2016年6月2日,《云南的响声》在丽江云岭剧场首演,精心搭建的丽江民居风格舞台第一次公开面世,台上演员们充满激情,台下则坐着总编导杨丽萍,云南方言唱出的歌谣响彻剧场,观众的座椅都能隐约感受到“响声”共振,而最后一章——“喝醉了的鼓”将整个剧集带向了高潮。
舞台一侧,有个汉子抱着酒坛唱酒歌,有几个汉子把头放进有共鸣声的酒缸里唱酒歌。他们背后,一男一女坐在高高的鼓上举杯划拳,大批男女手挽手,在鼓的缝隙之间载歌载舞。
舞台中央,几个汉子一边打鼓一边从酒鼓里倒出酒来喝,所有人都注视着一个疯狂敲打牛皮鼓的汉子,他时轻时重,时缓时急,腰间挂着酒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接着,高鼓之上站起一个领唱酒歌的人来:“酒喝成甜酒时,什么话都说出来了,甜酒喝成淡酒时,心里什么都不想了,哪里有酒哪里醉,哪里有铺哪里睡,我念你呀,不得望一回。喜欢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呀!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
鼓阵在歌声中变换着各种队形,所有人都带着醉态,击鼓而歌。酒喝到出现幻觉的程度,鼓打到忘我的境界,众人在激烈的鼓声中摇摇晃晃,踉跄向前,有人醉倒在地,有人拼命击鼓,醉态下的舞台激烈亢奋,忽然一声大镲响过,所有人都醉倒,趴在鼓上……

杨丽萍和演员们一起谢幕。摄影/科比

演出在“喝醉了的鼓”中落下帷幕,一袭红色民族服饰的杨丽萍走上舞台,和演员们一起伴着鼓点鞠躬谢幕,台下掌声不断,整个云岭剧场都进入了欢乐高亢的气氛。谢幕之后,杨丽萍接受了凤凰网专访,娓娓而道《云南的响声》灵感来源,以及“酒”所承载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酒是演员的“兴奋剂” 但舞台不能没有节制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无酒不成礼”,去过的人也许有所体会。探访寨子,进门就要开始喝酒,热情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互相敬唱,以葫芦做酒壶,竹节做酒杯,满满的民族风情。这里的酒是有“温度”的,不仅热在胃里,还能深暖心中,一杯苞谷酒,代表着迎客的满心欢喜和诚意,也承载着云南人的苦乐哀愁。
“在我印象里,小的时候就是无酒不欢呐”,回忆起对“酒”最初的印象,杨丽萍想起了村寨的婚丧嫁娶,想起了村民的载歌载舞,也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有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住”,杨丽萍娓娓讲述:他说要喝酒,我母亲说你老喝酒,劳动不了了,父亲就说,我不喝酒举不动锄头,我母亲没办法了,只能给他打了一斤苞谷酒,“他是用这个东西来要挟我的母亲——你不让我喝酒我是举不动锄头的”,杨丽萍笑道。
在中国酒文化版图上,苞谷酒主要集中在西南版块,以玉米为酿酒原料酿造而成,三分五谷之香,三分酒曲之妙,三分地母之华,再增一分山泉之洌,苞谷酒外观为橙黄色,澄清透明,无杂质异物,酒味醇香,味道甘甜,深受云南人喜爱。

演员们带着醉态,击鼓而歌。摄影/科比

“你请我喝水你不如请我喝酒,在云南很多地方都是这样”,杨丽萍感叹,“在我们的演出中,你也看到了,鼓都可以盛酒”。
一般来说,水跟鼓一结合,鼓就打不响了,但是在云南民间,偏偏有种鼓叫做“酒鼓”。人们把酒存在鼓中,即可打鼓,又可从鼓中倒出酒来饮用,“不喝酒浑身都痒”,杨丽萍说,这些民间来的乐器、习俗和俗语,是一个人情感的承载和体现,“劳动人民真是太有智慧了,我们就把它搬上了舞台。”
“我自己很爱喝酒,从小就爱喝酒,现在也爱”,杨丽萍直言现在尤其喜欢红酒,而舞团里的少数民族演员们更是习惯了“一早起床就喝酒”的日子。喝了酒,往往兴致高涨,他们可以唱三天三夜,这种激情和兴奋,特别适合舞台表现,“把我的耳朵都刺痛了,地板都要跺通了”,杨丽萍说。
但她也最怕演员们在演出前喝酒,《云南的响声》不用音乐伴奏,全是演员用少数民族乐器甚至日常生活用品即兴演奏,一喝酒,演员一兴奋,时间就控制不住,“不肯下台,我在旁边干着急,他们却在台上越跳越尽兴”,于是杨丽萍给演员们下了禁酒令,但是没了酒,“只出来三分之一的力”,杨丽萍觉得这很神奇,但也无奈,“因为表演艺术真的不能在台上没有节制,没完没了。”《云南的响声》歌词中说,喝我们的酒小鸟都会倒着飞,喝我们的酒大山也会翻跟斗,喝我们的酒公鸡的鸡冠都会竖起来,喝我们的酒去世的亲人你都能见面……“这其中包含着很多的情感,我们不能单说喝酒不好,它真的会给人一个很美好的感觉”,在杨丽萍看来,把喝酒搬上舞台,通过“喝醉了的鼓”演绎出来,就是一种艺术,“我觉得把它搬上舞台很好看,光是喝酒这种舞,它就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情感,特别的艺术呈现,特别的文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6-14 04:44:59 |只看该作者
绿色彩云南,鼓声震人寰。
喝了包谷酒,鼓舞跳不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6-6-14 05:12:34 |只看该作者
好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19:35 , Processed in 0.01059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