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06:00: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16-6-16 06:04 编辑

2016-06-15
今天伴读君要介绍的是清末狂儒——


辜鸿铭! 辜鸿铭有多厉害? 首先,他精通9种语言 辜鸿铭1857年生于马来西亚(当时为英国殖民地)。父亲为福建移民(懂汉语、闽南话、英语、马来语),母亲为白人(懂英语、葡萄牙语)。 10岁后,辜鸿铭随“义父”英国人布朗前往欧洲留学,又学会了德语、法语、拉丁文、希腊文。 更厉害的是,留学期间他先后在爱丁堡大学、莱比锡大学获得文学、哲学、理学、神学等13个博士学位! 他的朋友圈包括:

左起:张之洞、林语堂、蔡元培、列夫·托尔斯泰、毛姆、芥川龙之介 被他骂了又不敢还嘴的人包括:

      辜鸿铭曾笑话胡适在美国学的是“中下层英语”,后来胡适在北大教哲学课,辜鸿铭又说:“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不会拉丁文、不懂德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

袁世凯则被骂得更惨。当时社会上有种说法:“贵种的洋人在中国多年,身材不会走形;贱种的洋人胡吃海喝,不多久就脑满肠肥。”辜鸿铭借此嘲讽五短身材的袁世凯“为贱种也”。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

辜鸿铭讽刺洋人的事迹同样俯拾即是,伴读君仅举一例: 在德国留学时,辜鸿铭有一次乘火车去柏林。坐他对面的3个德国人对他指指点点,辜鸿铭佯装听不懂,顺手拿起一份德文报纸,倒着看了起来。 德国人见状开始起哄,辜鸿铭立即用地道的德语读起了报纸,读完后丢下一句:“德国字太简单了,不倒着看没意思。”

著作方面,学贯中西的辜鸿铭经常用英语发表作品,四书中的《论语》、《中庸》、《大学》都被他译成英语发行。 中文作品中,辜鸿铭最经典的作品要属以下两本: 春秋大义(又名《中国人的精神》)

《春秋大义》是一本研究中国“民族性”的书,辜鸿铭在书中不断拿中国文明和西方比较,试图向全世界解释清楚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最后甚至得出“中国文化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妙药”这一结论。 清流传(又名《中国牛津运动》)

这本书中,辜鸿铭把清廷的翰林院比作英国的牛津大学,把同光之际的“清流”活动比作英国以宗教复兴为目的的“牛津运动”。借助比较,对中国人和欧洲人的思想观念进行分析评价。 可以看出,辜鸿铭虽然精通西方文化,还用“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骂过慈禧,但骨子里仍是儒家保守派。

辜鸿铭提倡一夫多妻。他说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


他还特别喜欢缠足女人的小脚。他曾说女人之美,美在小脚;小脚之妙,妙在其臭。”

康有为知道了他这癖好,特意送了块匾,上书“知足常乐”。 早在英国留学时,他已剪掉辫子,西装革履,一副洋派。清朝灭亡后,混血的辜鸿铭一头黄发,却坚决不剪辫子,成为当时的“京城一景”。

上图为辜鸿铭在主旋律电影《建党伟业》中的形象。片中的辜鸿铭一出场便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7:26 , Processed in 0.00962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