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画说历史:重现"开国大典"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9 10:34: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画说历史:重现"开国大典""香港防务交接"等精彩瞬间                     
2016年07月06日08:40  

        编者按:从1921年至今,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5年历程。回首1921年7月,中共一大会议在嘉兴南湖一条船上举行,到1935年8月艰难过草地,再到1949年占领总统府,革命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再到2013年嫦娥三号的“探月路”托起了“中国梦”……往事如烟,但历史不能忘。下面,就请您跟着小编通过以下画作回顾历史,看“开国大典”“香港防务交接”“2015年年9月3日大阅兵”等精彩瞬间。

        

        《二〇一五年九月三日大阅兵》

        作者:陈坚,2016年作,水彩画。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旗帜是精神的象征,彩烟是心情的绽放。《二〇一五年九月三日大阅兵》寓意着中国军队对胜利的不懈追求,表达着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美好向往,彰显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强大决心。

        

        《中国梦·探月》

        作者:黄坚,2016年作,中国画。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作者通过嫦娥三号无人登月探测器软着陆成功,描绘了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册页。画面色彩上充满想象力,营造了宇宙空间的神秘感,也展示了一种庄重的静谧质感,国旗的红色得以突出呈现。“探月路”托起“中国梦”,画面从一个伟大的瞬间入手,展示了中国探月人的智慧与创造,具有感召人心的力量。

        

        《奥运组画》之五

        作者:雷波、白羽平、马琳、秦秀杰、邓乐民、陈毅刚、白冰洋等,2009年作,油画。

        2008年8月,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届惊艳全世界的奥运会。这是中国真正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一步,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中国拥抱着世界!雷波、白羽平、马琳等十余名年轻有为的艺术家,新创作了以“奥运”为主题的《奥运组画》,突出表现了的新北京、新奥运的时代特色和人文风采。《奥运组画》之五,以剪影及叠加的手法,既突出了北京奥运的精神,又表现出中国拥抱世界的寓意。

        

        《1997·香港防务交接》

        作者:廖宗怡、张树军,2007年作,油画。

        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据媒体报道,1997年6月30日23时42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7月1日零点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1997·香港防务交接》画面中,建筑在夜色中被闪烁的灯光映成红色,再现了那一令人难忘的历史时刻。

        

        《1978年11月24日·小岗》

        作者:王少伦,1992年作,油画。

        1978年,安徽凤阳县的18户农民自发地试验生产责任制,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作者结合其家乡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人物,再现了这个影响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事件在当时前途莫测的场景。《1978年11月24日·小岗》中的人物形象取自作者熟悉的农民,人物在明暗强调对比的光线中聚会在一起,表现出微妙的心理反应。作品描绘的是室内灯光下的情景,画面色彩较为暗淡,乍一看,这幅画没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但细细观赏却是色调浑厚、丰富。

        

        《开国大典》

        作者:董希文,1953年作,油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借鉴吸收敦煌壁画的雍容华贵、唐代人物画的造型气质,刻画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庄严喜庆的时刻。作者大胆地运用碧蓝、大红、金黄组成基调,用蓝、棕、绿调和,天空画得干净利落,蓝天白云与飘扬的红旗、高挂的灯笼相得益彰,呈现出喜庆热烈的气氛与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气息。

        

        《占领总统府》

        作者:陈逸飞、魏景山,1977年作,油画。

        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一举越过长江天堑,向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及长江以南发起攻击。23日,南京宣告解放。人民解放军战士迅速登上总统府楼顶,将一面鲜艳的红旗高高升起。至此,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宣告灭亡。《占领总统府》表现了人民的胜利,画面采用俯视构图,既突出了丰碑一般的战士形象,又展现了宏大的场景,浓郁的历史感、形象的真实性,将英雄主义理想与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交织在一起。

        

        《烧毁旧地契》

        作者:古元,1947年作,版画。

        1947年10月,抗战胜利后,华北、东北解放区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当时,作者离开延安转入东北解放区参加了土改,创作了多件反映土改斗争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真切、形象朴实,具有一种简约刚健的审美品格。这件作品表现的是贫下中农烧毁地契的场景。人物欢快的情绪与熊熊燃烧的火焰相融、升腾。

        

        《太行烽火》

        作者:王迎春、杨力舟,2009年作,中国画。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2月,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向晋东南挺进,开辟了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太行烽火》按日本军国主义侵入华北进入太行山的时间为叙事顺序,又用超越时空的手法,既塑造写实的形象,又运用象征的手法,采取不规则几何形,抽象地分割和布局多个情节和场面。

        作品从左至右分为六条屏。第一条为日寇入侵;第二、三条,塑造了一位愤怒的母亲在振臂敲钟,呼唤中华儿女奋起抗日,保卫家乡;第四、五条,突出朱德伫马立于太行山顶,高瞻远瞩,手执望远镜,目光坚毅,神情泰若,充满必胜的信心,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将领与群众屹立于大山之间;大队民兵激越行进,扛枪上山打游击;第六条为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敌后伏击战的缩影。

        

        《一九三五年·遵义》

        作者:刘向平,1983年作,中国画。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作品综合运用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将人物群像塑造和心理建构相结合。

        

        《红军过草地》

        作者:张文源,1977年作,油画。

        1935年8月,红军开始过草地。草地行军所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但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他们依靠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与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将困难和艰险甩在身后,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红军过草地》既描绘了红军艰难前进的场面,又突出了前途光明的寓意。作者用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笔调,描绘了红军战士在环境恶劣的草地上艰难前进的场面。红军战士们相互搀扶、相互鼓励,表现出集体的温暖。

        

        《南昌起义》

        作者:韩硕,2009年作,中国画。

        1927年8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发起的针对中国国民党反共政策的武装起义,称为“南昌起义”。作者将人物和建筑平面铺开,营造了一个既恢宏大气又疏密有致的总体效果。领袖人物被安排在台阶上,左右两群士兵的表现费尽思量,不管是服饰、兵器,还是发型、动作,各有千秋、异中求同。作者巧妙地将步枪作为最重要的道具,枪的密集不仅使拥挤的人群有了共通的媒介,而且高举向上的枪支形成了一股股向上升腾的气势,将士兵们兴奋之情渲染得有声有色,富有寓意;举重若轻的笔墨处理使画面摆脱了以往历史画过于沉重的负担,视觉上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

        作者:何红舟、黄发祥,2009年作,油画。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开幕;7月30日晚,会场遭法租界巡捕搜查,经代表们商定,8月2日,中共一大最后一天的会议在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举行。《启航——中共一大会议》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张国焘、李达等13位一大代表正在登船。在画面中,毛泽东处于构图的中心,身着蓝色长衫,肩挎包袱,正站在船头回首眺望,显得意气风发。作品以光影的变幻暗示环境艰险和时局动荡,烘托“启航”的庄严主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5 11:58 , Processed in 0.00809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