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69年“全国特别重大案件”:氢弹部件被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10:58: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16-8-7 11:01 编辑

1969年“全国特别重大案件”:氢弹部件被盗   

2016年08月07日 09:40
安徽日报农村版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1969年暮春,太原开往北京的596次列车上发生一起被列为“全国特别重大案件”的氢弹部件失窃案。 703研究所的两位保密人员在护送氢弹重要部件“TQD自动仪”进京时,在火车上竟被人调了包。

本文摘自:《安徽日报农村版》2016年8月5日11版,作者:佚名,原题为:《女贼火车上调包氢弹部件》

1969年暮春,太原开往北京的596次列车上发生一起被列为“全国特别重大案件”的氢弹部件失窃案。 703研究所的两位保密人员在护送氢弹重要部件“TQD自动仪”进京时,在火车上竟被人调了包。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闻讯大吃一惊,要求时任公安部部长谢富治立即组织力量尽早破案,并给出了10天的期限。
按照当时的一般思维,干警们想到,偷氢弹的是不是国民党特务,或者是苏修分子?于是,立即急电通知各边境口岸、边防哨卡进行大面积排查。然而这样大海捞针,并未发现有用的线索。情急之下,专案组在“五七学习班”找到了一位叫郭应峰的老公安协助破案。郭应峰独自对着《24小时侦查情况记录》研究了8个小时,最后丢下一句话:这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作案者是二十出头的女性,是山西境内某小镇的居民,而且刚入行不久,还在剧团呆过。
郭应峰的依据是,拎包上有少量太原出品的廉价“红灯”护肤脂;她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链条锁,说明她具备这方面的技术;她下手了但目标不准确,这说明她不是高手。为什么说在剧团呆过呢?因为两个当事人都回忆在路上遇到的可疑人物只有男性。那么,很可能这个“他”就是一个女的假扮,这种人可能在剧团干过。
根据郭应峰的分析,专案组立即调整方向,很快在太原锁定一名人称“蝴蝶”的姑娘。此人拜了大盗“锁王”贾福坤为师,擅长开锁,还拍过样板戏。郭应峰担心贸然抓“蝴蝶”她不认,假扮盗窃高手在“蝴蝶”面前露了一手,引得“蝴蝶”前来学师,并和盘托出偷了一块“废铁”扔到公园水池的事。就这样,这个案子破了。这正好是破案期限最后一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2:51 , Processed in 0.00730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