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征源头探初心 在于都缅怀先烈寻根溯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1 05:42: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6-8-11 05:43 编辑

军报:长征源头探初心 在于都缅怀先烈寻根溯源   

2016年08月04日 07:58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李秀宝 张磊峰

当年的渡口,今天的大桥。岱天荣摄


80年斗转星移,有一首英雄史诗依然豪情万丈。历经岁月沧桑,有一种伟大精神依然催人奋进。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纵横十余省,转战数万里,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段长征的结束,意味着新长征的开始。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只有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才能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完成肩负的使命职责。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本报组织记者沿红军长征路线进行实地采访,并开辟“雄关漫道·不忘初心再出发”专栏。广大读者通过记者发回的一篇篇报道,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更加深刻地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夺取新长征的胜利!
于都,赣南大地上的一座普通小城。
80年前,一支红色大军从这里出发,历经两万五千里艰难跋涉,冲破重重险阻到达陕北,揭开了中国革命崭新一页。他们的壮举,谱写了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立起了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长征源头探初心。八一前夕,我们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踏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解读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探寻长征胜利的力量之源。
敌人一步步逼近,根据地一点点缩小。危难之际,红军将士坚定不移跟着共产党走——
怀揣初心,红军不怕远征难
烈日当空,于都河上波光粼粼。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然屹立,一对汉白玉砌成的风帆托举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军徽,高扬在波浪之上。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于都河畔唢呐激昂、民歌悠扬,把我们纷飞的思绪带回到那个雁阵惊寒时节的血色黄昏。
1934年10月17日傍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濒临绝境的中央红军共8.6万余人,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
东门渡口前,49岁的丁克礼告诉我们,他父亲丁张发在世时,每当走过这里都会深情回忆起当年的一幕:渡口挤满了红军战士和前来送行的百姓。尽管爷爷已在反“围剿”战斗中牺牲,但奶奶看到部队行动,还是执意带着孩子赶来。她把身上背的所有干粮和草鞋分成几份,分别塞到战士手里……
红军队伍里有不少人是丁张发的乡亲,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不久前刚刚参军。分别时,有多少战士的热泪与母亲、妻子的泪水,一同洒落在静静流淌的于都河中。
乌云密布,危机重重。敌人一步步逼近,中央根据地一点点缩小。在这样的逆境中,苏区群众参加红军的热情依然高涨。长征出发前5个月,苏区就有8万余人加入红军。保林区石田乡党支部书记蔡桂香,带领整个支部的党员集体报名参军。还有许多家庭的父子、兄弟齐上阵。整个于都县在一个半月中,“扩红”5186名。
危难之际见真心。是什么让苏区百姓义无反顾地支持红军,是什么让红军将士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
“工农兵,来革命,共产党,是救星。”“我红军,穷人军,分土地,打豪绅。”于都县党史办主任曾懿华谈到:红军到来之前,占总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苦农民,仅仅拥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土地。红军来了后,贫苦农民不仅拥有了土地,还享受到共产党人给予他们的政治尊严和社会权利。
“红军是穷苦人的队伍,我要一辈子跟着共产党干革命,让更多穷苦人过上好日子。”谈起当年参军时的想法,99岁的于都籍老红军杨思禄依然激动不已。
透过老人真挚的话语,我们深深感受到红军将士那一颗颗“永远跟党走,一心为人民”的炽热“初心”。
道路布满荆棘,墓碑耸立征程。信念如磐,使我们这支队伍从苦难走向辉煌——
恪守初心,试看天下谁能敌
所谓初心,就是我们共产党人从建立信仰之初树立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初心朴实,初心真诚,初心影响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哪怕前方荆棘密布,危险丛生。
于都河畔,矗立着一座刻有“长征源”三字的石碑。触摸石碑,回望长征,带给我们对“初心”二字更为深刻厚重的领悟。
恪守这颗初心,就会激发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66岁的退休干部谢林贵告诉我们,当年他的伯父谢宝金因身材高大被选入加强连,保护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唯一的一台柴油发电机。“尽管伯父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还要走多久,但面对国民党的狂轰滥炸、围追堵截,伯父吃着野菜、嚼着草根始终坚定不移地跟着部队走,扛着发电机走到了延安。”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这样记录长征: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国民党军各部队。
恪守这颗初心,就会燃起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
在于都革命烈士纪念馆,我们了解到,长征出发时红军有18.6万人,到达陕北后仅剩3万多人。单是于都县就有1万余人牺牲在了长征途中。
80年过去,万水千山间征战的痕迹早已荡然无存。但,在赣南,在湘江,在遵义,在雪山草地,在长征路上耸立的一座座红军烈士墓碑,一个个恪守初心、敢于牺牲的动人故事依旧在向后人无声地讲述着……
恪守这颗初心,就会得到人民群众倾其所有的拥护支持。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前,至今还保留着一小段当年红军渡河时的浮桥。在这段浮桥边,讲解员刘通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当年于都县城家家“夜不闭户”的传奇故事——
听说红军架桥缺木料,许多群众把自家的床铺、门板拆下送给红军。一时间,于都城出现家家“夜不闭户”的奇观。一位姓曾的大爷,执意要把自己准备留作棺材的“寿木”也捐献出来。红军战士不忍收下,曾大爷着急地说:“这位同志啊,怎么硬是不通情理,红军打仗命都不要了,我捐几块棺材板算什么?”
随行的于都县委书记蓝捷告诉我们,为了确保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安全集结、顺利转移,军民们每天下午4时开始架桥,晚上8时架通,次日凌晨再拆除,同时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使国民党的侦察机和探子成了一无所获的“聋子”“瞎子”。
革命理想高于天。正因为能够恪守初心,我们这支队伍从于都出发,才能走到陕北,走到天安门广场,直至走到今天。
历史照亮现实,梦想引领未来。弘扬传统,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阔步前行——
不忘初心,而今迈步从头越
十里渡江大道,十里繁花绿草。走在于都这片烈士鲜血浸染的红土地上,我们眼前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傍晚时分,于都县人民广场华灯初上,人流如织。广场中央,一支聚集了近百名男女老幼的合唱队伍歌声嘹亮,引来许多行人驻足观望,同声唱和。
一位名叫邱承岳的老人自豪地介绍,演唱者是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的成员。大家虽然来自各行各业70多个单位,既有50后、60后,还有不少90后,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红军后人”!张小琼是合唱团的指挥,刚参加合唱团时,孩子还不到2岁,丈夫又在乡下工作,她只好带着孩子参加排练。如今,7岁的孩子已能哼唱《长征组歌》里的每一首歌曲。
没有比心更远的路,没有比生命更嘹亮的歌。从那一张张神情专注的面容上,从那一个个激昂炽热的音符间,我们仿佛看到长征路上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身影,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红军将士一颗颗滚烫的“初心”……
大树参天植自根基,江河万里流有源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7月18日,习主席在宁夏固原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
对于一个政党和军队来说,不忘初心,意味着不忘来路,意味着继承在艰难困苦中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意味着传承革命前辈在长征中彰显的伟大精神。
今天,支撑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矢志不渝、前赴后继、披荆斩棘的,依然是那颗不变的初心。
长征永远在路上。当时光的指针指向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亿万华夏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历史照亮现实。当年,红军将士凭着“永远跟党走,一心为人民”的坚定信念,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成为一支势不可挡的钢铁洪流。今天,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肩负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历史重任。
静水流深,心潮澎湃。在中国地图上,于都河只是一条普通的河流。但在我们心灵的版图里,它永远都是探寻“初心”的源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6-8-11 07:36:09 |只看该作者
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4 23:16 , Processed in 0.00874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