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郭沫若因做何事被陈赓开玩笑?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02:12: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郭沫若因做何事被陈赓开玩笑 引得众听者哄堂大笑?   

        2016年08月17日 08:46
           来源:人民网        作者:雷颐


核心提示:开玩笑的那位将军是陈赓大将,郭沫若不仅在场,而且“玩笑”正是当面对他而开:“看戏之后,大将陈赓在休息室中看见郭沫若,郭请他谈及对该剧的看法,陈赓说:‘我看曹操可以填写一张申请入党的登记表了,郭老可以做介绍人嘛。’听者无不哄堂大笑。”

郭沫若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雷颐,原题为:郭沫若替曹操“翻案”是给统治者随意杀人做辩护?节选

1959年正值大办“人民公社”,《蔡文姬》中也将曹操当年的“屯田”比附称赞。最初在《羊城晚报》发表的剧本中,还有男女农民齐唱“屯田歌”:“屯田好,屯田好,家人父子团圆了!团圆了!兵也耕,民也耕,兵民本是一家人。天下英雄谁最好,为民造福丞相曹!丞相曹!”(郭沫若:《蔡文姬》,《羊城晚报》1959年4月15日)剧中最后一幕原有《贺圣朝》一诗,以“天地再造呵日月重光”,“武功赫赫呵文采泱泱”,“万民乐业呵四海安康”,“哲人如天呵凤翥龙翔,天下为公呵重见陶唐”等词句歌颂曹操。北京人艺的导演在排演过程中,感到《贺圣朝》是以曹操为主,与剧名“蔡文姬”太不相协,与郭沫若商量后经田汉润色,将其修改为以赞美蔡文姬为主的《重睹芳华》。(欧阳山尊:《从〈贺圣朝〉到〈重睹芳华〉》,《文汇报》1959年5月24日)
郭沫若在发表的为曹操翻案的文章中,还以一种奇怪的逻辑“论证”说:“曹操虽然是攻打黄巾起家的,但我们可以说他是承继了黄巾运动,把这一运动组织化了。”(郭沫若:《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光明日报》1959年1月25日)有趣的是,此时《蔡文姬》的演定本中最后一句是众人齐呼:“祝魏王与王后千秋万岁,万岁千秋!”(郭沫若:《蔡文姬》,第60页)但在1978年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沫若剧作选》时,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早已被粉碎,郭沫若也将此句改为:“祝魏王与王妃千秋万岁,万岁千秋!”“后”改为“妃”,此时这一字之易,却也从侧面说明为曹操翻案的意旨所在,颇堪玩味。
郭沫若写到,自己幼时发蒙读过《三字经》,早就接触到“蔡文姬能辨琴”的故事,但并没有想到六十多年后自己把蔡文姬戏剧化。他承认:“我不想否认,我写这个剧本是把我自己的经验化了在里面。”他的《蔡文姬》“有一大半是真的。其中有不少关于我的感情的东西,也有不少关于我的生活的东西。不说,想来读者也一定会觉察到。在我的生活中,同蔡文姬有过类似的经历,相近的感情”。可以说,“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郭沫若:〈序〉,《蔡文姬》)或许,的确有种种类似的经历、相近的感情,但郭氏想表现的最重要的经历和感情,是蔡文姬兴奋地对曹操歌功颂德:“我自从回到汉朝,经过长安来到邺下,一路之上,我所看到的都是太平景象,真叫我兴奋。我活了三十一年,这还是第一次看到的。曹丞相对我的这番心意,我是越来越能领会了。我该做些什么事情来报答他呢?”同时,为自己一直沉溺于个人悲欢中向曹操深深地忏悔说:“我只沉沦于自己的悲哀,没有余暇顾及别人。我真是万分有罪。”“我要控制我自己,要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蔡还感激曹操使自己摆脱了一己的悲痛,现在“我觉也能睡,饭也能吃了。我完全变成了一个新人”。这完完全全是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语言。对此,郭沫若仍唯恐读者不察,所以如前所述,在《蔡文姬》的单行本序言中,还要借曹操在准备起兵反董卓时曾和工人一起打刀一事,对“今天有些比较进步的知识分子”敲打一句:“我是特别重视这件事的。因为在一千七八百年前的知识分子就能够重视体力劳动,实在是件了不起的事。请想想看吧,我们今天有些比较进步的知识分子,就在一年七八个月以前,不是都还在轻视体力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吗?”这“一年七八个月以前”,就是反“右”以前。
郭氏坦承,写《蔡文姬》的目的就是要为曹操翻案,是为了表现“蔡文姬”们经过一番思想改造被曹操“拯救”成为“新人”:“从蔡文姬的一生可以看出曹操的伟大。她是曹操把她拯救了的。事实上被曹操拯救了的不止她一个人,而她可以作为一个典型。”(郭沫若:《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上演后,媒体上自然是好评如潮。不过,罗瑞卿大将的女儿罗点点回忆说,这出戏先在中南海怀仁堂上演,她当时还不到十岁,当然无法理解剧情,更无法理解对复杂历史人物的评价,但她记得:“散戏之后,大家正在退场,一位将军对他旁边的人半开玩笑地大声说:‘曹操如果像郭老写的这样好,我就介绍他入党。’当时康生也在场,我看到包括他在内的许多人都笑了。毫无疑问,当时那位将军和他周围的人都是非常‘自己人’的,康生是非常权威的革命理论家。我不记得郭沫若先生当时是否在场,但这种玩笑中包含的轻佻和不以为然,以及周围人对这种玩笑心领神会的响应,却留在我的印象里,对我的判断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说来难以置信,我们这些小孩子竟然也会势利地在这种玩笑中辨别出一个人在党内的地位是否重要。”(罗点点:《红色家庭档案》,南海出版公司版)
她的记忆大体不错,开玩笑的那位将军是陈赓大将,郭沫若不仅在场,而且“玩笑”正是当面对他而开:“看戏之后,大将陈赓在休息室中看见郭沫若,郭请他谈及对该剧的看法,陈赓说:‘我看曹操可以填写一张申请入党的登记表了,郭老可以做介绍人嘛。’听者无不哄堂大笑。”(《陈赓传》编写组:《陈赓传》,当代中国出版社版)真不知郭沫若面对如此玩笑和哄堂大笑时的反应如何,或会有些许尴尬罢。此虽“细节”,却也耐人寻味:如果郭真是非常“自己人”、在党内真正位高权重,以陈赓性格的幽默洒脱或仍有可能开此玩笑,但周围的“听者”敢不敢“哄堂大笑”还真说不准;即便周围人真敢“哄堂大笑”,《陈赓传》会不会记述此事,则更说不准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8-18 03:46:56 |只看该作者
世事无常,往事如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16-8-19 11:14:58 |只看该作者
谢谢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7 12:39 , Processed in 0.00831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