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昨日5时开始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试验,达7062米,再创纪录。这次下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在海里搜寻上一次海试时布放的标志物。 昨日5时5分,总指挥宣布各就各位。 7时29分,“蛟龙”号开始下潜。“蛟龙”号三天前第四次下潜时突破了7000米深度,到达7020米。 8时45分,“蛟龙”号第一次坐底,深度7009米。 9时50分,“蛟龙”号在7058米处开始作业。“蛟龙”号第五次下潜的任务不在于深度,而是主要测试定点作业能力、搜寻海底生物和取样的能力、潜水器抗压能力等。 测试定点作业能力需要“蛟龙”号搜寻上一次海试时布放的标志物。在茫茫大海中寻找标志物,对于“蛟龙”号来说无异于大海“捞针”。 能否寻找到标志物,正好考验了“蛟龙”号精确定位的能力,也就相当于指哪打哪,有助于“蛟龙”号作为科研平台之后,方便科学家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科学考察。 据介绍,在漆黑的海底,“蛟龙”号其实无法知道自己的精确位置,它识别自己的位置靠的是超短基线,也就是说,“蛟龙”号会把自己目前的信息通过水声通讯系统传回“向阳红”母船,在母船上安装有四个基站,这四个基站收到“蛟龙”号发回的信息后,会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得出目前“蛟龙”号所在的方位,然后传递给“蛟龙”号。“蛟龙”号收到母船反馈的信息之后,会知道下一步将要去哪里。 据《法制晚报》这是6月27日“蛟龙”号在海底拍摄的生物照片。 海底见闻 “黑矿石”铺满海底 前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和“蛟龙”号7000米海试主驾驶叶聪作了“蛟龙”号深潜7000米成功后的首次交谈,叶聪讲述了两次下潜的见闻。 他说,7000米以下的海底密密麻麻地铺满手掌大小的黑色矿石状物体,有蚕豆大小的白色小虾、豌豆荚大小的红色大虾、茶树菇大小的褐色水螅或海绵。海参有紫色的,也有白色的。 紫色海参大小像韭菜合子;白色海参大一些,像蚵仔煎,裙边为白色,中间是透明的,能看见里面褐色的肠子。 海底有很多一段段的类似绳子的东西,应该是海参的粪便。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2 18:42 , Processed in 0.00800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