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新宇揭秘爷爷劝和小两口:曾让母亲多读《上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09:49: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新宇揭秘爷爷劝和小两口:曾让母亲多读《上邪》   

        2016年09月05日 08:17
           作者:毛新宇

核心提示:母亲和父亲居住在东城一个小胡同的民居之中,母亲成天重复着北大、中南海、家庭的三点一线。时间长了,家务、学业都成了压力,两人难免也闹些小矛盾。母亲一度情绪低落,也生病了。爷爷和外婆得知小两口产生了误解,纷纷使出自己的招数来劝和。

1964年4月,全家大团圆(从左向右,毛新宇的父亲毛岸青、三姨张少林、爷爷毛泽东、大姨刘思齐、母亲邵华、大姨父杨茂之)。 资料图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6年9月1日第14版,作者:毛新宇,原题:爷爷使出招数劝和小两口
双重亲家
为了能让这两个孩子有更多的交流机会,爷爷想把母亲转到大连师范学院,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父亲。但亲家是否应允,还是个未知数。
“老亲家加新亲家”
一天,爷爷把外婆请到了怀仁堂,当面诚恳地征求亲家的意见:“老亲家,不知道你清楚不清楚,岸青、少华这两个孩子谈得来,现在到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地步,你这个当长辈的有什么看法?”
“说实话,我自打第一次见到岸青这孩子的面,就在思谋着让孩子早日成亲,十多年过去了,我也没有为孩子说成一门亲事,对不住主席和孩子。”
“这不能怪亲家操不上心,你这当妈妈的做了不少工作,孩子对你还是说心里话的。岸青和岸英一母所生,心地善良,对你这个妈妈是很尊重的。”
“少华比当年的思齐读书多,但还是年龄小,整天疯疯张张、嘻嘻哈哈的,我担心给主席当不好儿媳妇。”
“好啊,女孩儿性格开朗,心直口快,说干就干,不是什么坏事,再说一句笑话,我毛家顶门立户还真的需要像少华这样的直心眼儿,不怕困难,不计较得失,不在意别人说三道四。我说过,少华是个好孩子,爱学习,求上进,有她帮扶着岸青,也是我毛泽东的福气啊!”
“主席太看重她了。只要主席满意,我没得说,还请主席多多管教。”
“文秋啊,我们是老朋友了,平时见面不多,但心是相通的。你不同意,我们仍然是老亲家。你同意了,我们就是新亲家,老亲家加新亲家,亲上加亲,我们是双重亲家啊!”
千面锣鼓,一锤定音。
大连市委书记主持婚礼
母亲转到大连师范学院后,每个星期天都去陪伴父亲。父亲开始读书看报了,有时也翻译一点东西,又拿起了他心爱的小提琴、冬不拉,沉浸于爱情和音乐的天堂。1960年“五一”节前夕,37岁的父亲与22岁的母亲在大连宾馆会客厅举行婚礼。大连市委书记郭述申主持了婚礼,摆了一桌宴席。本来外婆受爷爷之托应该按时赶到大连,但因公务脱不开身,直到他们婚后一个多月,才到大连看望了女婿女儿。
想当年,大伯和大姨结婚时,国家一穷二白,爷爷囊中羞涩,送给他们的唯一的礼物是一件旧呢绒大衣。作为国家主席,爷爷送的礼物也的确有点“寒酸”。现在国家经过了十多年的建设,物质相对丰富了,国产工业也有了起色,所以爷爷送的礼物也体面了一些,但也只是一块手表和一台收音机;此外,还有一部由爷爷最早审订的线装本木版印刷的《毛泽东诗词三十七首》,书名套红字,深蓝色封皮,爷爷用毛笔签了名;三套刚修订的尚未公开发行的精装本《毛泽东选集》,一套给父亲母亲,一套给外婆,另一套给思齐姨妈。
母亲从头开始上北大
1961年,母亲考虑到双方老人都在北京,而她和父亲却身处大连,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很不方便,另外鉴于父亲的身体逐渐恢复,她就请示爷爷想回到北京。爷爷同意了,却没让他们住在中南海,也不在中直机关给安排工作,而是把他俩都交给了总参谋长罗瑞卿。不久,父亲转到军队工作了,单位是总参,由当时总参管理局照顾他的生活,医疗关系放到了301医院。起初因为总参缺少住房,他和母亲住在西直门招待所,后来在东城安排了一个小四合院,在这里他们一直住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父亲和母亲要住在红墙外面了,这样一来肯定没有在中南海时往来方便。于是,爷爷把儿女们都叫了回来,也让母亲请来了少林姨妈,提议与每个儿女都合个影,给每个人都照张相。摄影师吕厚民跑前跑后,连续用了三个胶卷,才算了却了爷爷的这桩心愿。
就在母亲准备回到北大上学时,却意外地遇到了转学阻力。母亲找到了时任北大校长的陆平说明情况。陆校长一听说母亲在大连师范学院读了一年半,便不容商量地回答说:“虽然大连师院认同北大,但北大不能承认大连师院的学历和水平,两个学校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你必须从头开始。”当时,虽然经组织批准可以允许大学生结婚,但母亲却不能说自己是毛泽东的儿媳。她回去后把这个情况给爷爷说了,爷爷笑了笑说:“既然陆平已经说了话,就按他说的办,再读一次也没坏处。”并表扬母亲做得对,以后有什么个人问题都要服从组织,不要搞“下不为例”。这年秋天开学,母亲又成了北大中文系一年级新生,直到1966年还差一个多月毕业时,“文革”首先从北大开始了,学校秩序大乱,没人给发毕业证,授予学位。直到“文革”结束后,北大才补发了相应的毕业手续。
爷爷让母亲多读《上邪》
那时,母亲和父亲居住在东城一个小胡同的民居之中,母亲成天重复着北大、中南海、家庭的三点一线。时间长了,家务、学业都成了压力,两人难免也闹些小矛盾。母亲一度情绪低落,也生病了。爷爷和外婆得知小两口产生了误解,纷纷使出自己的招数来劝和。爷爷给我母亲写信说:
华:上学好,学文也好,我赞成。每日做点柔轻体操身体会好的。切勿忧虑。至嘱了。
过了几天,爷爷加了一夜的班。清晨刚准备休息,放心不下儿子和儿媳,又提笔写道:你好!有信,拿来,想看。要好生养病,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一些,加一些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读。余不尽。
父亲
六月三日上午七时(《母亲邵华》毛新宇著,中国工人出版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3 06:37 , Processed in 0.00731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