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崇左,花千骨来这里借取洪荒之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0 11:05: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崇左,花千骨来这里借取洪荒之美                                                                                                                                                                        (2016-09-09 06:35:01)

暑假本来是要去一个向往已久的遥远国家的, 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也因此多出一段闲暇。 老爸说, 你就在广西走走嘛,比如去趟崇左。也是,我18岁离开桂林, 之前的岁月没钱没时间旅行, 26岁去了欧洲,虽然每年都回国但时间有限,对于故乡广西远不如对西欧熟悉。崇左还曾是我外婆家所在,活了半辈子还没去过一趟好象真有点说不过去,于是请哥嫂侄女都请了假,全家浩浩荡荡从桂林出发开始自驾寻根之旅。







​从前脑海里很遥远的路程,如今在高速上说说笑笑六个小时就到了。崇左旧县城的江边,穿过一个旁边镶着“太平府故城”石碑的城门,一条窄窄的石板街便是从前母亲生长的地方。老房子修修补补多次后还在,只是外婆不在了,母亲也不在了,我与她们、与这条街唯一还握得住的联系是一枚1896年法属印度支那(现在的越南)发行的法郎银币,据说是外婆从娘家带来的,她做成腰带扣戴在身上一辈子,之后母亲又戴了二十多年,前年春天我把它带到了意大利。学生时代的母亲勤勉而美丽,初中毕业后独自去异乡上师专,老师问她为什么不上高中考大学,答:没钱。母亲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遗腹子,还是出生不久就丧父,总之黄埔出身的外公抗日战死沙场之后家里就没钱了,母亲顺着命运的安排一步步走向外面的世界,后来,又有了一个越走越远的我。
我们几个的异乡口音惊动了街坊,一位老太太问我们是谁。她依然记得我母亲前几年还来过;老太太说,这条街快拆迁了。
寻根就这样了,之后便开启了旅游模式。母亲在桂林住了几乎一辈子,从来不提她故乡的风景,我还是从网络上渐渐发现原来崇左周边值得一游的地方很多。尤其去年热播的电视剧《花千骨》取景于崇左的明仕田园和德天大瀑布,让这两个地方知名度提高了不少。



​这就是《花千骨》中取景于明仕田园的场景, 这张霍建华的剧照在明仕田园的酒店餐厅里经常可以见到。

​这是《花千骨》中以德天大瀑布为背景的戏码。



明仕田园在距离崇左市区五十来公里的大新县。 从市区开出去, 公路两边满眼苍翠, 走着走着,两边的山峰越来越眼熟。 曾经见过不少自称“小桂林”的地方,都觉得敢叫这名字真不知天高地厚,但大新的山水让我这个桂林人都深感以假乱真了。





如果你把我蒙上眼睛空投到这里, 告诉我这是阳朔, 我第一眼看到时绝对会深信不疑。一样清俊灵秀的喀斯特峰林地貌,只是随处可见的甘蔗田让这里比阳朔更多几分热带的气息。



​这便是明仕田园景区了。一条小河从笋状峰林中穿流而过, 两岸凤尾竹青翠婆娑,照片上看的确与桂林风光真假难辨。不过我倒不推荐这里最经典的乘竹排游览的方式, 河很小,竹排收费也不低,性价比大大低于阳朔遇龙河竹排;景区内的民俗表演也乏善可陈,歌舞演员动作松松垮垮,我侄女被逗得大乐,她说“多年没看到这么不走心的舞蹈了,好好好玩!”



​其实我倒觉得不必在意什么景区啊表演啊,更犯不着花钱去听那些这座山是蜗牛那座山是仙女之类附会导游词。这一片田园的魅力在于它世外桃源般的清幽与诗意。找个干净舒服的酒店住下来,清晨观观日出,黄昏看看晚霞,晚上听听蛙鸣数数星星,租个自行车在纵横的阡陌和林立的奇峰之间自在游走,或是心无旁骛地找个清净角落读读书画画画,再找个农家餐厅好好享用当地的美食,才是这片好山好水的正确打开方式。









​故地重游的老哥说,附近有座山头可以爬上去,运气好的话,日出时在山顶上可以拍到云雾缭绕霞光万丈的仙境般景色。第二天天不亮我们兄妹俩就出了门。多雨的季节,没有日出,倒是有不断变化的云雾在山峰间聚聚散散。老哥颇为失望,我倒是觉得那清新得可以洗肺的空气、满眼湿润的绿意、宁静质朴的小村、还有那有山鸡在田野间悠然飞翔的和谐生态,都足以令我心旷神怡了。







​景区外还有一眼望不到头的火龙果田, 都是紫红心的火龙果,很甜。北方的小伙伴们大概没见过火龙果长在地里的样子吧,安利一下,火龙果的花酷似昙花,花瓣雪白, 盛放时直径有15公分左右。雾气弥散的清晨走在田间,满眼这样的饱满而又素雅的花朵,还有正在生长的火龙果, 那种南国独有的葱郁丰美的感觉令人陶醉。


​景区外有农家乐一条街, 好几家餐厅都会做当地特色的烤乳猪和烤鸡,用本地养的土猪和土鸡现烤的,热腾腾的端上来,皮脆肉嫩鲜美无比,是我吃过的最好的烤乳猪和烤鸡了。午餐时候吃了一份烤猪,全家赞不绝口想着晚餐再吃,结果晚餐人太多,我们去得玩烤乳猪售罄,只好点了一份烤鸡,不想一样好吃,一份吃光意犹未尽又点了一份。



​从明仕田园车行38公里,便可来到德天大瀑布。瀑布位于中越边境线上, 越南那边成为板约瀑布, 两遍的瀑布加起来宽208米,排在巴西-阿根廷之间的伊瓜苏瀑布、赞比亚-津巴布韦之间的维多利亚瀑布以及美国-加拿大的尼亚加拉瀑布之后,是世界第四大、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
德天瀑布景区今年修了一个巨大的游客接待中心和停车场,门票是在接待中心购买的, 瀑布却在八公里之外,乘公交来的游客买了门票之后还得花钱乘景区的大巴去瀑布,不然就只好步行八公里;理论上说自驾的客户也得在此停车后改乘大巴,但我后来发现有些精明的游客是把车开到距离瀑布几百米外的农民自己开的停车处然后步行到瀑布的。说实话,景区这种近乎于半道打劫强迫游客多消费的做法,让人心生反感。

好在沿途景色怡人。坐在大巴上往车窗外往,前后左右都是清新湿润郁郁葱葱的绿色。很大一段路是沿着归春河行驶的,这是中越两国之间的界河。 适逢连日暴雨,河水涨了很多,但即便如此,河面依然很窄, 对岸越南的公路树木田舍仿佛触手可及, 水性好的人游过来应该很轻松。



​老哥说,上次他来的时候,这瀑布是一缕一缕如白纱般的,瀑布下的归春河是碧玉般的颜色;而连日的暴雨让德天瀑布变成了“南国版黄河瀑布”,瀑布下归春河里的跨国竹筏早已停运,距离瀑布最近的一个观景台也关闭了,即便如此,亚洲第一跨国大瀑布的恢弘气势还是让人深感震撼。







​沿着河岸有一高一低两条观景路线, 从不同角度看上去,大瀑布有着不同的风姿,但无论哪个角度都令人赞叹,让你的眼睛很难从它移开。



​我最爱的角度是在景区入口向左的一个小坡上。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瀑布上游层层叠叠的峰林从碧绿的田野、浓密的树林间拔地而起, 归春河静静地穿流在峰林与田野之间, 原本一派田园诗般的宁静旷远, 忽然间跌出两个大瀑布,画风变成豪迈奔放, 然后又变成一条平静的小河,继续缓缓流淌在浓密苍翠的绿意之间。最让我着迷的,是大瀑布水雾蒸腾的磅礴气势和周边浓密幽静的绿意形成的强烈对比,美的仿佛不象人间。
面对这样的景色,我忽然想起一个词:“洪荒之美”。 那几天正是奥运开幕不久, 傅园慧的“洪荒之力“一夜爆红到处刷屏。电视剧《花千骨》中的花千骨变成妖神之后便拥有能毁灭天地的洪荒之力,傅园慧是90后, 或许她正是从这个剧中听说这个词的吧。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官方微博解释说,洪荒,是指地球形成的早期状态,一切都在混沌蒙昧之中,那时候的地壳很薄,造山运动不停,地震洪水频发.......正是洪荒之力造就了地球表面的大山大水。噢,看来花千骨的洪荒之力是虚构,剧组看中了这里的洪荒之美是真啊!



​崇左除了神奇的自然风光还有神秘的人文景观。左江上的花山岩画今年7月中刚刚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在我年少的时候广西有一部全国获奖的舞剧《花山战鼓》,就是以岩画为灵感创作的,所以久仰花山大名,但因为交通不便,多年来也没能一睹岩画风采。
岩画在崇左宁明县附近的江面上。我们开车到了宁明,到处是庆祝花山岩画申遗成功的大幅宣传画,但与岩画相关的行车标识都没有。网上说靠近火车站的驮龙桥码头申遗成功之后正在改造维修,我们就开到了连珠码头。码头上空空荡荡的不见人影,船票标准和行船时间倒是有当地旅游部门贴的告示写得很清楚。船家说要凑够10个人才开船,我们等了一个小时,总算凑够人开船了。





​虽是酷暑天气,船一开起动就有清风吹来。左江水原也是清澈的,也正逢暴雨过后变得浑浊, 但两边山色青翠,还算养眼。



​船老大是个有趣的人, 开船的姿态变化万千,逐一拍下来绝对够贴个九宫格的。你看,他嫌船舱里太热,都坐到舱外去驾驶了!更好玩的是,他很喜欢指挥游客如何拍纪念照,经常把船抛锚在河中央,跑到甲板上比划:你应该这样举手,他应该那样动作,你站这里,他站那里......他说:“把相机给我,我给你拍几张风景”,我说我发表过几百张照片了自己会拍,他说发表也没用,你不懂拍哪里。最关键时刻他终于抢走我哥的大炮一通扫射,我自己没带单反,专门借了个长焦镜头就指着我哥帮我拍岩画的,结果却被他过了瘾。



行船一个半小时候终于看到了花山。距离江面几十米的绝壁上画着一千八百多个图案,有人物、动物、物品……画相传为数千年前骆越先人所作,至于他们怎么画到这么高的绝壁上的,岩画为什么经历数千年风雨依然鲜艳清晰,专家门也没标准答案。



​近观壁画, 人物以正面为主, 大多两手高举、两脚叉开站成马步,也有少数侧面人像双手向前举起呈奉献的姿态。有的人物戴着桂冠,佩着长剑,还有的配有坐骑,船老大抢了我们的相机拍了几张模糊不清的特写,指给我们看上面画的两个人,他认为他们在野合.......
网上资料说,专家们用科技手段对花山岩画的颜料做过检测,发现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天然赤铁矿,经过胶着成分调和,才能画在坚硬光滑的石壁上。但这些胶是植物胶还是动物胶,两千多年前的骆越先民如何获取到这些胶的,胶与赤铁矿又是如何配置的,这些又给人们留下了很多谜团。或许古人偶然获取了这种数千年不变色的颜料配方吧,可是他们又是如何“飞上”半空中,在高达四十多米的悬崖绝壁上画画的呢,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更有趣的是, 除了画满岩画的花山之外,左江上还有几座山上有岩画,同样的风格和色彩, 也是在高于江面几十米的绝壁上, 但只是三两个甚至一个孤零零的人形。费老半天劲跑到这么高的地方,就画一两个人形,这又是干嘛呢?侄女说,人家搞大型创作之前总要练练手嘛,这是练手的。 哈, 跑这么高去练手,亏她想的出来。我倒是觉得这些壁画与宗教有关,画在那里或许是为了“镇住”什么吧。
因为家人还要上班,我们的崇左之行连头带尾一共只有四天, 让人觉得很过瘾又不够过瘾,好在自己家,想去还可以再去。而此番从北向南车行整个广西,只觉得一路都是好风景,引起我许多好奇。也许,在走了地球上许多地方之后,我该多花一点时间好好探索自己的故乡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3 09:49 , Processed in 0.0094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