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秦淮八艳:才名艳影背后的传奇2016-11-29 18:31:49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8 13:15: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秦淮十里笙歌景,八艳玲珑影。云情寂寞等郎迟,月坠西楼花落子归啼。
无聊夜弄灯心草,心事谁知道。欲将幽忆赋新词,万韵千牌难写梦中思
半面轻纱,万种娇颜,浮华一世夜无眠。一曲琵琶语,古道漫漫,黯然销魂。巷陌间,几声呢喃环绕这千年古城;醉眼,半生离散,终不忍落下笔尖,看着这一张张画像,在这一个个倾城绝色的奇女子身上,都附丽着一段令人唏嘘的传奇,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个封建的时代,在后人欣赏他们的倾世才情背后,又会是怎样一幕绝望而挣扎的人生?

兰缎儒衫双碧眸,纶巾束发美人幽。青山妩媚渔村小,绿水琉璃西子柔。
巧燕娇嗔红豆馆,倩莺诗语绛云楼。可怜长辫探花惜,三尺绫罗如是休。
柳如是,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一想到柳如是,便想到这句诗,没错,她就是这样一个奇女子
明艳多情却又豪放洒脱,面若桃李却又冷若冰霜
“你殉国,我殉夫”短短六个字,让多少人震撼不已,一介烟花女子竟有如此万丈豪情
柳如是,一个至真至善至纯的女子,都说美人如花,花开易凋。
但比起花来她更像是一坛酒,一坛陈年好酒,闻之心醉,品之留香
流不尽一帘芳情,如烟的思绪,期期艾艾,百转千回,系君一生,最后惨淡落场

绿柳依然飘两岸,十里秦淮,自古佳人怨。
离合悲欢难指算,胭脂故事春秋叹。
碎首淋漓奇女赞,孔话桑麻,演义谁如愿?
多少香君皆血溅,金陵遍地桃花扇。
李香君,又名李香,号"香扇坠",原姓吴,苏州人。
她歌喉圆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
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
特别擅长弹唱《琵琶记》
香君一个娘子,血染桃花扇子。
那样一个社会,李香君的命运不握在她自己的手里。但她在一个艺妓所能具有的命运中,不懈挣扎,顽强抗拒,坚贞表达,她的贞,她的烈,她的明辨忠奸,她的坚定义举,哪能是随便一个风尘女子就能拥有的高度和气节呢?
一位沦落在风尘中的女子,身在风尘,却不自甘沦落。她活得有原则,有底线。她仰慕有才学名声的公子,敬重铁骨铮铮的雅士。她渴望爱情,对真爱坚贞不渝。
有别苦方得逢喜,男儿志四方,岂可在我这媚香楼中消磨殆尽。只愿同心,山水魂萦……

一代名厨玉面妆,心灵手巧布衣裳。金莲舞后强欢笑,玉树歌余更杳茫。
难忘篱间桃剪菊,常思月下画眉郎。秦淮水榭沧桑阅,唯有酥香是董糖。
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名字因仰慕李白而起,明末清初苏州人。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
托身风月,流连山水,在自然好景的熏陶之下,容貌秀丽的董小宛更多了超尘脱俗的气质,而且她天资巧慧,自幼学得家传刺绣之法,在秦淮河上有“针神曲圣”之称,
而在董小宛的心里,冒辟疆更多的可能只是她为自己编织的一个绚丽爱情之梦的载体,她一直活在自己的梦里,并固执地相信自己就是这个浪漫爱情里最幸福的女主角。
她如潺潺的溪水,似有静静的思念,又如春天里嫣紫的丁香花,散发着淡淡的苦涩的清愁。
捻一抹心音,与时光对望。素指轻弹,书写一段忧伤的文字。
来生,愿为君煮茶飘香,淡化娥眉,轻点红唇,只为君梳妆。
来生,愿为君一起看草长莺飞,夏荷涟漪,听秋风送雁南飞,看瑞雪装点山河妖娆。

霜夜嫁阿哥,灯火秦淮十里河。白妹浓妆藤轿彩,秋波,岩跌风流妙翠娥。
岁月戏人多,又落红尘献玉歌。强作欢颜公子乐,求何?侠女柔情晓得么?
寇白门,名湄,字白门,1624年出生于金陵,人称"女侠"。人称之女侠,她"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耳热,或歌或哭,亦自叹美人之迟暮,嗟红豆之飘零"。
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秦淮八艳,最不幸的应该是她。
一次次历经婚姻的惨痛,再次返回金陵河畔时,眼波心事也难以消融在画舫凌波里。曾经的花季少女,如今只能孤零的浅笑在旧影残梦。留了伤疤的心口,在夜色里愈加疼痛,只是无奈,又无可抗拒的命运。世事终究难料,相敬如宾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她不是弱女子,既然不爱,那就做个了断:“当年你用银子赎我出青楼,如今我也用银子把你赎回,你我互不相欠。”
看似坚强的话,实则伤自己最深。举目无依,连泥泞的湿土都沾染着血泪。旧影残梦,红颜易老,留得住的,留不住的,最终都消散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我记得那个叫寇白门的悲情女子。

楼外兰舟孤桨处,小浪涟漪,惊起双栖鹭。
轻解罗衫寻梦去,恨风吹梦成千古。
江左梅郎相恋否?咫尺天涯,魂断横塘路
莫羡佳人依水住,可知花艳莲心苦。
卞玉京,又名卞赛,字云装,后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应天府上元县人
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卞玉京清冷,素有“冷美人”之谓
只是再冷若冰霜的人都会是专情之人,一旦路遇深深浅浅的缘分,便尽力惜身,大过惜缘。
待到最后,一别珍重,各自好走。
只剩下她守着剩下的岁月,攥着零星怀念。
焚香诵经的时光,不知你可曾无数次回望此生,自问是否后悔,答案始终如一。
不因最后的结果,后悔当初的相识。
在陌生人眼中,卞玉京从来不是擅于言笑的女子,她的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不知是不是因着与生俱来的骄傲。骄傲,她已失去太多,且拿来作最后的防衣,当似锦的繁花谢了,她却努力在寂寞憔悴中,开出一朵朵民族气节的花,令后世的人们不禁击节称叹、唏嘘不已。

依人小鸟,鬓发如云帽。满面桃花纤手巧,常与香君男儿闹。
漾声灯影秦河,迷楼公子笙歌。谁是风流第一,当然数我横波。
顾横波,原名顾媚,又名眉,字眉生,别字后生,号横波,应天府上元县人
明末清初鼎鼎大名的“秦淮八艳”中,顾横波是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她曾堂皇受诰封为“一品夫人”本名顾媚,字眉生,又名顾眉,号横波,又号智珠、善才君,亦号梅生,人称“横波夫人”,婚后改名徐善持
顾横波是最受争议的一位秦淮八艳----据说先有一位与她私订终身的才子由于她的背盟殉情而死,后来她那仕于明朝、晚节不保的丈夫龚鼎孳每谓人曰“我愿欲死,奈小妾不肯何”
眉楼里顾横波的美,最叫绝的就在那眉眼儿,那眼睛,真是秋水盈盈,似乎晃动一下都会满得漾了出来,男人们一看到她的眼睛,魂便给勾住了,恨不得自己变成个灰尘砂粒什么的蹦进去,淹死在那柔柔的波里,才叫过顾横波夫人小影瘾呢!
因为有了这么出色的眉眼,其它的什么面如桃花、髻如乌云、腰似弱柳等,就显得不怎么重要了。也正因了这诱人的眉眼儿,才使得年轻才俊的进士龚鼎孳迷得神魂颠倒,也让顾横波结下了一场美满的姻缘,从而成为秦淮名妓中为数不多的命运幸运儿。

俏娇桃杏,魂梦姑苏岭。落雁貌,沉鱼景。江南歌艺绝,尤物崇祯冷。吴三桂,冲冠一怒红颜请。
雕阁琼浆酩,绣帐闻馨颈。国破碎,何家静?青灯吟古佛,沉艳莲花泾。芳谁惜?奇缘多是随波影!
陈圆圆,本名沅,一名元,小字圆圆,又字畹芬陈圆圆以其声色独擅时名,堪称绝代佳人。陆次云称她“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她容貌昳丽、秉性温纯、气质超俗。自古红颜薄命。陈圆圆作为梨园女妓,难以摆脱以色事人的命运。“冲冠一怒为红颜”后,陈圆圆一直跟随吴三桂辗转征战。吴三桂平定云南后,圆圆进入了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宠冠后宫”。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陈圆圆因年老色衰,宠幸渐迟,一代红妆从此豪华落尽,归于寂寞。

别样幽姿,吐辞流盼秦淮处。蝶蜂寻去,欲抱清香住。
弱柳扶风,谁惜孤单绪。难迎娶,谷郎诗句,化作残红雨。
马湘兰,明代人,名守真,小字玄儿,又字月娇,排行第四,人称“四娘”因擅画兰竹 而得名“湘兰”多才多艺,不单能歌会唱更兼会演会导。长于南京,沦落平康。不自怨自艾,仗义旷达。
身在教坊又如何,沦落风尘又如何。纵眉目如画,身姿似柳,绝色倾城,艳名满冠。可从不以貌而娇,却是恃才傲视红尘。可是那日只因那一方砚相赠,便已经让一颗心落入红尘。
“长居兰室”这一误便是终身。那根深蒂固的的人,在心里挥也挥不去,其他的,不过只是似水年华里的匆匆过客。总是心心念念着,何时再见?总是费尽心思的,问君归期?总是默默流泪着,忆君君可知?总是对着书信凝噎着,万般情思。此一生,终为谁所负为谁累?借酒浇愁愁更愁,连带着思念更浓:闻道玉门千万里,秋深何处寄寒衣。
累了,这一生,她终究是累了
玩月桥边,秦淮河畔的桨声灯影、风月无边中再不见湘兰。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秦淮河畔忆秦淮,梦里情怀是秦淮
坐着画舫船,沿着秦淮河畔。
走进秦淮河,走进金陵的记忆
走进秦淮八艳的一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3 06:12 , Processed in 0.00762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