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东北,二十年前的春节才叫过年,现在充其量算放假 江都检察 2017-01-17 17:08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07:32: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辽沈晚报(lswbwx)综合网络

距离春节,也没几天了
小时候的儿歌是这样唱的: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吃几天,哩哩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 糖瓜沾;二十四 扫房子
二十五 打豆腐;二十六 切块肉
二十七 宰公鸡;二十八 把面发
二十九 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印象里,过年就是放寒假、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到处串门接压岁钱,和兄弟姐妹疯玩一个星期……现如今,年味越来越淡,不少温馨的回忆,真成了不可复制的回忆。

以前腊月十几,家家就开始挑挂历、送挂历。市场上的挂历摊一个接一个,满地大美人,山水、小动物……单层铜版纸的挂历不算高级,最高级的是一层厚纸托底、一层美人图、最上边还蒙着一层薄如蝉翼玻璃纸的挂历。

年底收到最多挂历的要属老师。当年没人送礼物,也没人送购物卡;年底用报纸卷一卷最漂亮的挂历送给老师,就是孩子最高的祝福。

腊月二十四,家长们开始陆续放假,全家人一起打扫房子:爸妈擦玻璃,擦柜子,整理东西,把灯笼拿出来擦亮;小孩擦摆件、洗落灰的塑料花、帮着洗抹布……一天结束,窗明几净,靠着暖气,在香喷喷的屋子里睡着了,心情特别好。

年前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买年货。农村赶大集,城里进市场,摊贩们备足了货,开始吆喝,空气中都是喜庆的气氛。看他们的菜特别新鲜、肉特别香、苹果特别甜、花生特别饱满……家长们一边挑着鸡鱼肉蛋,一边让小孩别乱跑。

图片来源:侯俊明,网络摄影培训老师
除了买吃食,少不了还买一沓窗花、两个鲤鱼挂件回去,采购完毕,孩子们拎着比较轻的口袋,一步一回头地跟着大人回家。

东北冬天的零食里,雪糕是很重要的。雪糕一纸箱一纸箱敞口摆在路边,北边那片一块钱俩,南边那片一块钱仨,巧克力脆皮、大火炬一块钱一个。看到那些大手笔的主顾,卖雪糕的还会变魔术般从身后拽出一个箱子,里边有带口香糖的世界杯形状的高级雪糕。

腊月二十七八,窗外时不时就能听见鞭炮声。鞭炮摊上的礼花,小孩们是不看的,那些一拉就在地上转的“母鸡下蛋”鞭炮,玩一次后也兴趣寥寥。大家盯紧了摔炮、呲花、大地红、二踢脚。


摔炮一盒一盒的买,花样摔;大地红一个个拆开,叫“小鞭儿”,小鞭儿剥去红纸,取出火药攒成一个大鞭炮,叫“雷子”,挑一个最长的捻儿塞进去点燃,声音像手榴弹一样响,特别酷。

大年三十是最忙的一天,一大早,妈妈就开始准备晚上要吃的食材,所有锅和盆统统用上,厨房里香气弥漫,也蒸汽弥漫,踮脚看,也看不到都有啥;过一会儿,不进厨房的爸爸一声呼喊,带孩子跑出去贴对联、贴福字,大人贴,小孩在后边指挥,不能歪,也不能不平,因为要看一年。

之后,家家就可以把红灯笼挂起来了。东北过年时整个正月都是要挂红灯笼的,这叫长寿灯,大年三十彻夜通明,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年三十晚上那一顿,是一年中最丰盛的。红烧肉、炸丸子、炖猪蹄、四喜丸子、炖鱼,实打实的硬菜摆满桌子。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小孩喝大白梨,八王寺汽水,碗里的菜和肉堆得像小山一样高。

年夜饭后吃带冰碴的冻秋梨、带霜的柿饼。东北天气寒冷,水果冻过之后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冻秋梨,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虽然卖相不咋样,但口感扎实柔软,非常好吃。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一个,酸甜可口,果汁充足,解腻。

吃到晚上,就开始盼着春节联欢晚会了。那时候,春节联欢晚会没人吐槽,地位可崇高了。一家子早早穿上新的秋衣秋裤、新袜子,备好瓜子水果、茶叶糖果,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赵忠祥和倪萍宣布春节联欢晚会开始。

快到12点的时候,大人赶紧带着小孩下楼放鞭炮,倒数5、4、3、2、1,迅速点燃礼炮、烟花、一千响的大地红,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电视机里的声音完全淹没了。

图片来源:侯雨林
放鞭炮回来,饺子已经上桌了。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芹菜肉、酸菜肉、三鲜韭菜等饺子中包上几只带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

除了年夜饭,新衣服是过年的另一大盼头。那时候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从买回家到大年初一出去拜年穿,之间的那段时间真是特别难熬,趁大人不注意,总要溜进衣柜里翻出来偷偷穿一下过把瘾。
等到初一,这种喜乐和满足达到了顶峰——以最快的速度穿上全套新衣服,感觉着纯棉的触感,特别开心。
拜年之前,孩子们都被教了好几句吉祥话。过年嘴一定要甜,邻里串门,叔叔婶婶过年好,阿姨姨夫过年好。

走亲戚的三轮车队。图片来源:马宏杰
给吃瓜子花生和糖,不要自己去抓,因为手太小,抓得少!大人看我们客气,都会抓一大把零食塞进口袋,感觉赚了。

正月里,讲究很多。大年初一到初三,说话可不能太放肆,尤其不能说“死”。满地都是瓜子壳橘子皮,踩上去嚓嚓的,一片狼藉,但千万不能动扫把,不然这一年都是劳碌命!
初一初二不扫地,垃圾也不倒,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正月不剪头,不动针线剪刀,据说如果剪头会克舅舅,东北人很忌讳这点。初五这一天,大家还要吃一顿饺子,俗称“破五”,即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图片来源:侯俊明,网络摄影培训老师
正月十五看灯,逛庙会。庙会上有扭大秧歌的,踩高跷的,吹糖人的、卖糖葫芦的、使绝活儿的……都好看,都爱看。晚上看灯,看冰雕,跟着人潮走,手里拿着小吃,冻得呼气都是白色的,看见特别漂亮的大花灯,大家一起感叹,还要照相。

图片来源:沈阳网 靳军 春山 文魁

图片来源:侯俊明,网络摄影培训老师

图片来源:侯俊明,网络摄影培训老师
过年期间,亲戚大聚会,聚了一次又一次,大人们打麻将、玩扑克,小孩们在旁边,等着谁赢钱分几块给我们,出去买鞭炮,到公园玩冰车,坐游乐项目……玩一天回来,牌局还没结束,饭马上就做好了,一边玩鞭炮一边等吃饭,开心。

图片来源:美拍 严丹妮子
最后,还记得,那时的红包只有几十块钱,带给我们的却是千金难买的快乐——终于可以买四驱车、溜溜球、故事书、超豪华不干胶了。

当然,到了第二天妈妈一定会说:你的红包拿来,我先帮你存着。现在想来他们都是骗子……
妈。小时候那些红包你啥时候还我?

太多太多的回忆
仿佛就在昨天
转瞬即逝的光阴
现在无比怀念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 21:24 , Processed in 0.00840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