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岭南画魂高剑父,上马杀贼 下马赋诗 正广文化 2017-01-18 12:51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21:38: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高剑父(1879-1951)字剑父,号爵廷。广东番禺人。现代著名画家,岭南画派领袖。著有《我的现代绘画观》、《剑父画集》等。高剑父的祖父高瑞彩、父亲高保祥均擅医学、武术,亦能书画。高剑父少年丧父,家境萧条。他早年曾肄业于广东水陆师学堂及岭南学堂,后从师居廉,继而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与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结识,一起研究日本及欧洲绘画,后加入白马会、太平洋画会及水彩画会,专心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和创造。抗战以前,高剑父在广州设立“春睡画院”,培养了不少美术人才。后历任中山大学国画系教授,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广州解放时,高剑父在澳门养病。1950年冬,准备回国,不幸旧病复发,于1951年6月在澳门去逝,终年72岁。1906年,高剑父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愿为革命捐躯,深得孙中山器重。回国后高剑父任广州秘密组织同盟会广东分会会长。在此后的数年间,曾秘密组织暗杀队、敢死队。1911年广州辛亥“三二九”起义,他任支队长,亲率队员进攻两广总督署。起义失败后,乔装小贩,幸脱虎口。两个月后,他与李沛基等在广州河南宝岗设立机关,并在他的画室秘密制造炸弹。在他策动和指挥下,暗杀队在仓前街将广州将军凤山炸毙。辛亥武昌起义后,广东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高剑父任东路新军总司令,率部攻占虎门和鱼珠,与各友军会师五羊城。
民国二年(1913年),孙中山发动了讨衰的“二次革命”,高剑父遂在香港、澳门策动广东的“讨龙”活动。是年秋,孙中山讨袁失败后,避居日本东京,高剑父即到日本追随左右。翌年6月,孙中山在日本另组中华革命党,他也是第一批入党的党员。其后回国,参加护法运动,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高剑父的艺术特点贯穿着他的革新思想,画风既有深厚的传统基础,又因从事东、西洋绘画的研究,在艺术上赋予了新的内涵。高剑父擅长写意,也能画工笔,于山水、人物、翎羽、花卉以至草虫禽兽。他大胆融合了传统绘画的多种技法,又借鉴了日本画、西洋画,重视透视和立体感、着色大胆等表现技法,并注重写生,从而创立了自己的新风格。高剑父的山水气势磅礴,笔法近似马远、夏圭,横砍竖劈,千笔飞白,于秀逸中见刚劲。所作朝阳夕照、风雨晦暝、烟霞云雾之景,生动再现了南国山川的秀丽多姿。作品多用水墨渲染,甩笔泼辣,时作没骨法,除树石局部略用线条外,天色、水光和云雾都以水墨渲染,墨卷波涛,笔缩云烟,深浅远近,诗意盎然。作画很少用中国画线条,而是用色彩和水墨的渲染来表现形象和质感。他的工笔人物、花鸟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所作水墨花鸟,放纵似徐渭,又以石恪、梁楷一体“减笔”画人物,着墨敷彩不多,寥寥数笔,生动传神。

高剑父在年轻时就看到中国古典绘画气数已尽,可说是一种文化的责任感使他走上了革新中国画的道路,是出于一种责任来力求社会和文艺的创新。如何在这轮文化复兴浪潮中,找回岭南画的传统,连接上西方的艺术脉络,这都需要不断思考与追问,而高剑父所走之路,无疑是值得借鉴的。目前存世的高剑父画稿包括写生稿、临摹稿、创作小稿等,主要收藏于广州艺术博物院以及高剑父的学生黎明先生手中。在存世的高剑父画稿中,以写生稿的数量为最多,题材大致可分为风景、植物、动物和人物几类,技法则大致可分为铅笔速写、铅笔淡彩、单色水彩和毛笔水墨、毛笔设色几种,而以铅笔速写的数量最多。他以简练概括的铅笔线条勾勒对象轮廓,敏锐捕捉、记录对象的主要特征,或在铅条勾勒的基础上再施以淡薄的水彩颜料,并不乏其师居廉“撞水撞粉法”的特征。其写生稿题材涉及的地域之广、囊括的物种之多,在高剑父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中国画家当中是罕见的。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个人风格就是他的生命。没有自我独立的艺术风格,就称不上一个艺术家。高剑父是一个目光深远的大艺术家,也正是他对创新的高要求,才把岭南画派这面大旗扛得更高。
1923年,高剑父在广州创办了“春睡画院”,为“新国画运动”培养人才。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他辗转避难于澳门,在普济禅院继续主持春睡画院的教学工作,积极参与进步文化活动。抗战胜利后,高剑父返穗,在春睡画院原址创办“南中美术院”,1947年出任广州市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之职。

高剑父的临摹稿主要是临摹居廉的白描以及南亚佛教壁画造像。从这些临摹稿中,不难看出高剑父是如何理解、学习古今中外的艺术精华,如何消化、吸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汇的。这些画稿不仅是高剑父磨练技术、积累素材的手段和创作的基础,还体现了他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与理解,展现了画家的个性风格。在其精彩的写生稿中,虽然只是寥寥几笔、简略赋彩,但却气韵生动,充满趣味,蕴含着活力与激情。其中那些精确写实近乎科学图谱的“博物图画”则显得别开生面。而那些临摹前人的白描和小写意,也因为不乏“自我表现”而显得不拘一格。在他的画稿中,线条色彩在自由行进,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的节奏韵律,表现出不同的心态情绪。许多稍纵即逝的形象与灵感,都留存在精彩的画稿之中。高剑父以简便工具完成的简约画稿,有时候比他某些完整的绘画作品更直接地传达出瞬间的灵感和激情,更生动地攫取对象的神态气韵,更洒脱地表现出一种直觉的艺术感受。
1951年高剑父病逝于澳门镜湖医院,始葬于澳门西洋坟场,1961年迁葬于香港粉岭。

2006年5月,高剑父的学生、香港著名画家黎明提出,应该让岭南画派宗师之墓回归故里。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高剑父家属的赞同。岭南画派纪念馆得悉此事后,立即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得到了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著名雕塑艺术家潘鹤,提出义务为高剑父基地塑像。黎明夫妇捐出珍藏多年的高剑父作品,黎雄才遗孀谭明礼捐赠黎雄才的作品,关山月之女也捐出关山月的作品,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杨之光、陈金章、梁世雄、叶绿野,刘济荣、方楚雄,以及广东画院教授李劲壁、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陈永锵、香港知名人士梁法华纷纷捐赠自己的画作。高剑父的家属为了感谢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将珍藏的高剑父及其学生作品捐赠给国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5:40 , Processed in 0.00806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