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辽宁省长承认经济数据造假,但请不要把责任都推给东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21:37: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城市中心
2017-01-19 08:21:32

1月17日,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

这是辽宁省首次公开确认经济数据造假。据人民日报报道,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涉及虚增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20%,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虚增比例高达23%。

最近这几年,从《华尔街日报》到《经济学人》再到英国的《金融时报》,外媒写了一篇又一篇的关于中国东北经济萎靡的观察评论文章,为远在千里之外的黑土地操碎了心。

最近看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媒体上围绕着“东北怎么了”这个专题所报道的文章,读起来总觉得有那么一点不接地气。东北没怎么,东北还是东北。只不过现在经济下行,东北经济暴露的问题特别多。

而所谓的问题多,结果就是百姓不挣钱,国家看不到GDP增长。

东北有问题吗?有!难处在于,这些问题积攒了很久,错综复杂,并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明,也不是三两个振兴东北的政策能够解决得了。




11月2日的人民日报发表“官念淡一点 振兴快一点”评论文章,称在东北不少地级市,局下面的科长都叫“处长”,某某市办公室非要叫办公厅,而且名正言顺印到名片上。东北不少企业家的精力多数围着领导转,一些民企靠政府项目、国企采购链条生存,不以市场需求为主,缺乏创新动力。讲究行政级别和层级,大搞“官本位”,不少人的官本位意识浓厚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仅仅过了一天,11月4日,人民日报又发表文章,挥笔直批东北:明明可以交给市场做的事儿,却给了“事业单位”,有些该市场投资的,政府搞大包大揽。“正处级动物园”“正县级度假区”……东北遍地开花的“事业单位”折射出体制机制改革之滞后。体制机制滞后这个老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有的甚至开了倒车,是东北振兴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就拿人民日报这两篇文章来说,第一篇批东北人官本位意识太浓,第二篇则批政府管的太多,东北体制机制滞后。请问,这两个“罪名”与东北何关?谁都知道,“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文化致使这种思想意识深入中国社会的层层面面,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如今从上到下,中国哪一个地方不是官本位意识浓厚?难道中国就东北人最爱当官,最在乎官员级别吗?

更让令不解的是,东北体制机制落后滞后是事实,可是,整个中国的体制机制不落后吗?为什么导致了体制机制的滞后呢?体制机制落后是东北的责任吗?仅靠东北就能解决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吗?别说事业单位有级别,全国哪个国企没有行政级别?哪个地方的政府不想把手伸长点,管多点?

2015年4月9日到10日,李克强总理到访东北。现场“督阵”东北经济。当过辽宁省委书记的他的原话是:“我在东北工作过,算是半个东北人,讲话也就不客气了:你们的各项数据的确让我感到‘揪心’啊!”

不久前,2016年一季度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总值(GDP)数据出炉。




作为一个辽宁人,那心真是拔凉拔凉的!

曾经的辉煌现如今去哪儿了?振兴的口号响了那么多年,时至今日仍无起色,东三省的GDP放缓已震惊全国。

东北经济真的不行了吗?

据澎湃新闻,公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辽宁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9%。和已公布的各省份2015年GDP增速相比,辽宁目前排在倒数第一位,比山西省3.1%的GDP增速还低0.1个百分点。

3%的GDP增速也创下23年以来的最低值。

说起来好笑,东北人现在都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感谢黑吉辽三省的主政者,这一次,至少在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上,他们没有造假,宁可排名倒数或垫底,也要把东北经济的真实状况暴露在全国人民面前。

前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GDP增速全部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其中,黑龙江在全国垫底。到去年第一季度,情况进一步恶化,黑吉辽的增速还是处在全国后五名之列,垫底的,则换成了辽宁。




各路大侠马上扑上来,一脸真诚地给东北经济下诊断,开处方。

说国有企业比重过高,说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全,说民营企业欠发达,说政府的权力过大,说资源枯竭造成并发症,说东北人才外流严重,说东北人观念落后,等等。

他们说的,都对,都有道理,只是,并没有谁真正说到了点子上。

东北衰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东三省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政策红利。也就是说,这三十余年来,在政策层面,东北一直遭到了无情的忽视,甚至是抛弃。




这才是令全体东北人最为委屈又无奈的。

我知道,马上会有人跳出来说:“你们东北人就知道要政策!”别急,且容我慢慢道来。

1978年,辽宁的GDP总量是广东的两倍;到2000年,广东则是辽宁的两倍。这二十多年间,发生了什么?难道说,辽宁人突然变笨了,或者说,他们天天都在睡懒觉?

经济特区在广东,这就是标准答案。
什么叫经济特区?万事特事特办!企业注册?好,简化程序。税收减免?好,完全可以。因此,特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与引领作用,早已为我们所公认。试想一下,如果当初特区不是设在深圳,而是设在大连,那么今天的辽宁会怎样,东北又会怎样?




有人又会说了,那特区设在青岛,山东还厉害了呢。对。没错。你说的,和我说的,没有任何矛盾。特区,名义上是试点,实际上,就是机会占先,这已是三岁娃娃都明白的常识。

说东北国有企业比重太大,亏损严重,这是历史造成的。那么,说东北民营经济不大不强,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必须承认,是在经济特区及沿海开放开发的带动下,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才有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因此,请不要动不动就批评东北人观念保守,不肯发展民营经济了。你以为民营经济就是在路边支个摊子烤肉串那么低成本吗?看看广东与浙江的民营企业,哪一家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技术引进和人才支撑?

那么,第一,资本从哪里来?

那些民营企业主,一没有祖上大量的遗产传承,二没有机会得到银行的贷款,三又不偷又不抢,那么资本原始积累是如何完成的?其秘密就在于,免税政策将大量资金沉淀在了民间。更不要说,某些地区的走私,明晃晃地给多少企业带来了第一桶金!

第二,技术从哪里来?

离开了开放政策,就不会有大批外企落地生根;没有了大批外企,管理与技术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以市场换技术,这是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但是我们东北,基本上没有得到这样的好处。

第三,人才又从哪里来?

当然是从包括东北在内的内地来。说实话,是政策,让东北在改革开放第一波就掉了队,其恶果之一,就是人口外流,包括人才外流。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东三省每年净流出人口达200万。他们本身是观念最新的一群人,也是最有闯劲的一群人。他们的离开,是东北的重大损失。但是,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离开,造成了东北今天的困境,而是因为东北没有占得政策先机,整个地区先陷入了萧条,然后才导致他们的离开。反过来,人口与人才的流失,又加剧了东北的萧条。这才是符合事实的因果关系!




那些天天骂东北的人,求求你们闭嘴吧。

人才由低收入地区流向高收入地区,这是天经地义不可阻挡的,问题只在于,是谁,凭什么,让东北首先成为低收入地区呢?

东北人从来不缺乏创业的冲动和干劲,只不过他们的企业,都落脚在了广东、上海或北京。

提起王健林,还有多少人认为他是东北企业家呢?他的主业,早已移师北京。这就是东北的现实,人才留不住,资本也留不住。

说到底,没有以改革开放为依托的经济环境的彻底变化与强大逼迫,舆论只空口鼓励东北人要观念更新,要思想解放,那不过是无缘之水,无本之木,往轻了说一种看客心理,往重了说则根本是欺负人。

实际上,这一次,黑吉辽三省不再搞数据作假,自甘倒数或垫底,与其说是勇于担当,不如说是一种不约而同的抗议。

因为直到今天,在政策层面,东北依然被置于边缘地带。

一带一路战略是好的,但与东北没有关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可期待的,但与东北没有关系;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为第四增长极,但同样与东北没有关系;自贸区一定会成为经济转型的强力引擎,可是,与东北还是没有半毛钱关系!

如果说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中游城市群都受地域所限,那么自贸区,为什么就不能给东北呢?

上海、天津、福建与广东四大自贸区的设立,活生生体现了马太效应:多的,给你更多;少的,给你更少。其结果,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由此,东北,必将又一次掉队;东北人,真的好可怜。

真不敢想象,从现在起算,十年之后,自贸区又在沿海结出累累硕果,我们还要坐下来装模作样地讨论又一次的“东北危机”,问题还是老问题,焦虑还是旧焦虑,批评还是原批评,招法还是虚招法,可足以促使东北发生根本变化的政策,依然不肯给予这片黑土地。




解决东北困局,在不大可能实行国企大规模私有化的前提下,设立自贸区会是一副“倒逼”改革的良药。金融开放,税收减免,法治国际化,以及负面清单管理,这才是振兴东北真正的利器。

尤其是,没有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的压迫,怎么可能会有政府真正的简政放权?仅靠总理的行政命令,或仅靠舆论的苦口婆心规劝,地方政府绝对不可能主动放弃干预经济的冲动,这一点,不早已被事实证明了吗?

直到2015年5月6日,黑龙江省长陆昊还在率领庞大的政府代表团赴香港招商。这种努力是相当可贵的,并且会有一定效果,可是想想看,这难道不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打法吗?由此可见,开放政策的滞后,对东北经济的伤害有多大!

好,现在,你把黑龙江设为自贸区试试,根本用不着花钱又费力地出去招商,海内外客商会主动地蜂拥而至寻找商机!这就是所谓的政策红利,这才是市场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主导作用!

想让东北这盘棋活起来,我们完全可以再大胆一点,结合东北相对独立的地理特点,将整个东北设为国际经济自由区,像香港一样,或像韩国济州岛一样,特许国外人员往来免签证,特许海外资本自由出入,这样,才有望给东北经济带来脱胎换骨的全方位转型。

而到那时,工业领域的技术升级与意识层面的观念更新,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已。同时,人口与人才的回流,也完全是可以预期的,想一想,有多少流落在外的东北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跑回去,而且边跑边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很多人说东北人观念落后,不思发展,但是从东北人大量流出到外地来看,假如不思发展,他们为什么要背井离乡?背井离乡就是为了求发展,对不对?

可能有人会说,东北人之所以大量流失到外地,恰好说明本地观念落后,人们不得不离开。真是这样吗?难道当地官员不希望东北设立比上海自贸区还要自由得多的自贸区吗?难道东北不想搞比上海更自由的金融中心吗?难道东北不想设立证券交易所吗?难道东北不想让丰富的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吗?

东北振兴的基础有,但振兴首先是人的振兴,观念、思维、精神的振兴。这很重要,东北人应该在这个时候站直了,别趴下。

我不信东北人私下里不明白自己的短处,东北人先要正视自己改变自己,才能不辜负中央政府振兴东北的苦心,不能回避问题,包庇自己的结果只能是害自己。

毕竟,振兴东北还得要靠东北人自己。

本文来自深度沈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19:52 , Processed in 0.00923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