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那些骗人的名人典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15:37: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力士脱靴
李白让高力士脱靴长久以来的演绎就是壮士李白不畏强权,豪情万丈的让恶宦高力士脱靴,高力士极其无奈,活脱脱一个励志人物啊。然而故事的原版却不是这样。
醉酒李白:来,将军帮我脱下靴吧。
高力士:。。。。。。
唐玄宗:拉出去!( 《唐国史补》:李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令撰乐词,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后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
2、纸上谈兵
赵括读书打仗的那时候还没有纸呢。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书生用兵,跟赵括一点关系都没有。连《东周列国志》也没有这个说法。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认为这个成语源自赵括。至于该观点的发明,大概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了,这本书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3、孔夫子以德报怨
孔老夫子以德报怨的故事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但平常大家很容易吧“以直报怨”,简单的理解为以怨报怨,就是你抽我一巴掌我回一个。下方引自“以德报怨”是孔子说的吗?那何以报德呢?
大家感受下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和谐,当今的和谐,还有子孙后代的和谐。孔子也不赞成以德报怨。他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和付出,去面对不讲是非标准、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是一种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费。孔子的治国方略,提倡“德主刑辅”。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能只讲道德,没有刑罚。以德治国、治家、治人,以讲究礼仪为主,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标准,教化人民,互敬互爱、无欺无诈,达到高雅、高尚、和谐。对少数为非作歹,顽固不化的人,对道德不屑一顾的人,就不要一味讲究宽容,要辅以刑罚。孔子讲求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一味姑息忍让,不是完美的处世之道。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4、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告诉大家要注重细节,其实事情是这样的。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看来一屋不扫是对的。
5、围魏可以救赵

孙膑以此战成名。但实际上围魏救赵还是比较失败的。齐国重兵攻打魏国的时候,庞涓根本不理你。庞涓是真正把邯郸打了下来的。两年后的外交谈判才把邯郸归还赵国。齐国的大军攻打魏国已经无依无据,地位很尴尬。孙膑赖着不肯走,埋伏下来伏击凯旋的庞涓。相遇之时,孙膑用两支主力部队放在无险可守的城里吸引庞涓,再用外围围攻庞涓的保卫部队,才打败的庞涓。一个伏击战打成了正战,主力部队伤亡惨重,只能算惨胜。所以马陵道一战庞涓才会轻敌。
6、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经常挂在中小学的教师外墙上,说人要奋斗于伟大的事业,死的有价值。——这句话见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书》,当时司马迁受腐刑后,身心饱受巨大摧残。而任安在外任刺史犯了死罪,他和司马迁是好朋友,于是写了封信给司马迁,希望其能为他向汉武帝求情,免于死罪。司马迁于是回了这份《报任安书》。“轻于鸿毛,重于泰山”写的是有的人受皇帝宠幸,生死都是荣华一世(霍,卫),有的人备受皇权摧残(李陵,司马迁自己),如蝼蚁搬活的唯唯诺诺,死后为人所鄙视。表明汉武帝喜乐无常,残酷暴虐的性情,以及他自己人微言轻,不能帮任安脱罪。结果这句话竟然用来夸奖为国捐躯的人,真是讽刺。
7、牛顿悟出万有引力没被苹果砸过
牛顿悟出万有引力没被苹果砸过!牛顿同时代的物理学家好友威廉.史都克利写过《牛顿一生回忆录》。据记载:1726年春天下午,两人在苹果树下喝茶,牛顿告诉他,当年想到万有引力时,也是同样的情景。他跟我说,他那时正在苦思,突然一棵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他就想,为何苹果是垂直朝著地心落下?为什麼不是斜落或飞到天上?毫无疑问,因为地球在吸引它。 至于为何后来广为流传的牛顿被苹果砸到,悟出万有引力,其实都是添油加醋的结果。
8、都德《最后一课》
中国学生想必都学过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法国课本没有《最后一课》,许多法国人连都德是谁都不知道。阿尔萨斯古代属于德国哈布斯堡家族领地,本来说德语。1552年被法国占领后,当地居民对法语有抵制。后来普法战争结束,也就是作者创作的背景1873年,德国拿回这块地。然而,一战结束后,根据凡尔赛条约: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到今天,阿尔萨斯地区有一百多万人讲德语,讲法语才几万人。他们的母语是德语,而不像都德写得那样,母语是法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05:56 , Processed in 0.00806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