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文与书法】龙开胜:书法是一曲无声的旋律 2017-03-29 18:22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04:11: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人书俱老

雪小禅

  近日看书法名帖。一看再看天下行书前三甲,第一为王羲之《兰亭序》,二为颜真卿《祭侄文稿》,三为苏轼《寒食帖》。
  
  正逢雨季,阴雨连绵。
  一个人卧于阳台上红沙发里,整个人陷入了一场与书法的爱恋与纠缠。这哪里是书法?分明也是人生。三幅行书均为草稿,据说他们也试图再写,把那草稿上的瑕疵和涂抹去掉,居然再也不能。
  
  绝品都难以复制。
  那是怎样的心情写就的?兰亭的阳春三月,文人聚集在一起写诗画画,雅嘱王羲之为序。他喝到半醉,一挥而就,文与字都美到不似人间。虽然后来没了真迹,但是,连复制品都让人叹为观止。孙过庭在《书谱》中总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王羲之的老,是重回到最初、开始,回到书法的本源——书写,原来是为了记录生活之美。
  
  初看颜真卿《祭侄文稿》,如鬼画符,行、草、隶都掺杂,一字字全是疼痛。此篇上升为精神领域的圣经,完全与书法无关,情绪四处蔓延。这是颜真卿吗?这是。这正是。颜体的大气和阔丽,颜体的规范和平直全然皆无。你只看到一个人在写,在哭,在疼——书法真正的意义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再看《寒食帖》,彼时苏轼45岁,几次被贬,几经磨难——他书写时还需要炫耀华丽吗?还需要书风吗?还需要矫情吗?夜风苦雨,阴雨连绵——“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连眼泪都觉得多余。一笔写下来,心就老了。其实,提笔的刹那,就老了。
  
  而行书前三帖,早就失去书法技巧——我们一生所要摆脱的,恰恰是技巧。技巧让我们华丽、矫情、茫然,技巧让我们趋之若鹜,技巧带来利益,技巧也带来匠气。
  
  人书俱老的作品,早失去技巧。“悲欣交集”四字是空灵禅语,不但没了技巧,连人间烟火全无。好的东西,气宇轩昂时还想哗众取宠还想表现,生怕这世间留不下痕迹。哪知无痕最好,无迹最佳。日本导演小津的墓碑,无名无姓,只刻了一个大大的“无”字。他早就明白,人生是一场空虚,到最后,安静的一个人长眠于地下,已经是福报。
  
  有人说长期看书法名帖可以把人看老了——如果年轻的容颜有一颗老心,那真是人生上品。早早地把自己的心收敛起来放好,也无风雨也无晴,慈悲喜舍,静定安详,于整个大人生来说,是敬重,也是圆满。
  这样的通会之时,来得越早越好。
  书法最高境界是人书俱老,人的最高境界呢——也许是还原到最初,安静地来,安静地去。富贵吉祥,波澜不惊,风雨雷电,淡然一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0 14:11 , Processed in 0.00756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