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档案》毛主席几位亲人为革命献身?解放后第一位受邀进京的亲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7 17:42: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17-3-27 17:54 编辑

  北京卫视                        
2017-03-27 15:23


昔日的韶山冲,人们时常能看到这样一副情景,一位双目失明,背已略显佝髅的老农,拄着拐杖。独自一人,蹒跚地来到韶山铜像广场,那巍然耸立的毛泽东铜像前沉默伫立,良久方去。直到1995年老人逝世,这一幕,才从人们的视线中彻底消失。
老人名叫毛泽连,与毛泽东是共曾祖父的堂弟。据《中湘韶山毛氏族谱》记载自毛氏始祖毛太华1930年携妻子到此定居以来,毛氏家族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生息繁衍了六百多年,族人遍及邻近各县,仅韶山就多达数千人。而在韶山冲众多毛氏族亲里,毛泽连是建国后第一位受邀到北京与毛泽东“走亲戚”的人。
收藏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内的这只棕色旧牛皮箱,就曾见证了这段主席堂哥与农民堂弟之间跨越数十年的亲情往来。

采访:中共湖南省党委史研究室副巡视员 夏远生
“毛泽东在他革命的一生中,有6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进入湖南以后,有关的部队曾经派人到韶山一带,湘潭一带去寻找毛泽东的亲人,曾经找到了他的一个弟弟毛泽连,就是第一批到北京去就有个毛泽连,因为是他的堂弟。”
之所以第一个受邀进京,还因为毛泽连与他的主席堂哥之间,本来就关系不错。
采访:毛泽东的侄女 55岁 毛小青
“我父亲比主席小了20岁,对小弟弟特别的喜欢,特别的关心。主席25年回韶山建立第一个韶山农村党支部的时候,带着他走乡窜户的,各家各家都去了解情况,他们在里面开会,成立的党组织,我父亲就承担了在外面站岗放哨。”
自从1927年毛泽东离开韶山,兄弟俩就再没有见过面。直到这一次,随着开国大典的礼炮声响起,分别已经整整22年的堂兄弟,才终于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内重逢。一见面,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22年后再见,当年那个跟在他屁股后面走乡串户的孩子如今已几分沧桑。这一天,毛泽东和这位家乡来的亲人促膝长叹,整整一夜。

采访:毛小青
“主席看到我父亲后就特别特别地伤感,几十年没有看到我父亲,年龄不大,但是变成这样了,这么老了,眼睛看不见了,所以当时主席都掉泪了。谈亲情、谈家庭,从嘉庆家庭谈到解放全国中国的来之不易,一直就是说有说不完的话。”
正是在这次见面交谈中,毛泽东发现堂弟患有严重的眼病。便把他安排在自己的隔壁居住,让女儿李敏、李讷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并想办法给他治疗眼睛。
采访:毛泽东的堂侄 66岁 毛岸平
“他眼睛不好,毛主席就派了毛岸英到那个红十字医院去治疗眼睛。”
在医院医治了一个多月后,毛泽连右眼的眼疾明显好转。第二天,毛泽东为堂弟准备好了带回家的礼物,礼物简单而实用,除了蚊帐、棉衣、棉裤、衬衣之外,还有这只毛泽东用过的旧皮箱。
采访:毛泽东的侄女 55岁 毛小青
“当时给我父亲的皮箱是个旧皮箱,是跟着主席从井冈山到延安的那个旧皮箱,就给了我父亲。他说现在刚解放,确实也是现在买不起新皮箱。”
拿自己用过的旧物当礼品送人,这似乎有些小气得不合礼节,但当我们联想起毛泽东另一次送礼时,也许就不觉得奇怪了。
采访:毛泽东的卫士组长 75岁 李家冀
“毛岸英在婚姻快散完席了,毛主席叫李银桥从库房里拿出一件大衣,这件大衣是在重庆开会的时候,总理给准备的。就是这么一件衣服,在婚礼上送给了毛岸英,在这样的场合送给他儿子,这这么一件大衣。”
显然,在毛泽东的心里,正是把堂弟视为同样血脉相连的亲人,才不拘于礼物的旧与新、轻与重。毛泽连提着旧皮箱回到了韶山,他带回来的,不只是毛泽东送的衣物,还有毛泽东的牵挂。

采访:毛泽东的侄女 55岁 毛小青
“回去以后就每年寄300块钱,一个解决我父亲的生活问题,解决了我奶奶的生活问题。”
从1949年一直到1969年,不仅对毛泽连,在毛泽东写给韶山亲友的家书里,类似的资助记载更比比皆是。
“谭熙春贰佰万元(旧币),邹普勋壹佰万元(旧币),蔚生六婶壹佰万元(旧币)。
宇居兄,毛泽连来信叫苦,母尚未葬,脚又未好,兹寄人民币三百万元(旧币),以一百万元(旧币)为六婶葬费,二百万元(旧币)为泽连治病之费,另寄二百万元(旧币)给泽荣助其家用。”信中提到的泽荣,是与毛泽东共曾祖父的另一位堂弟,他称毛泽东为三哥。
与毛泽连一样,毛泽融也几乎每年都能收到主席三哥从北京寄来的钱。但另一个事,却令他心里越来越不平衡。
采访:毛泽东的堂侄 66岁 毛岸平
“我爸爸从北京回来以后,两兄弟就见面了,我爸爸把北京的这些情况,告诉我伯伯,就是说了见到毛主席这个情况。我伯伯也很羡慕,所以他也是想去见毛主席,他写了封信过去。”
毛泽荣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一次他应该能如愿以偿,毕竟,从1949年到1953年,韶山冲里到北京与毛泽东相见的亲友也陆续去了一些。论远近亲疏,轮也该论到自己了。果然,不久之后,他就收到了毛泽东的回信,“泽荣贤弟,四月九日给我的信及惠赠食品,均已收到,谢谢你,因你眼睛有病,路上行动恐怕不方便罢,似乎不必来京看我,你有困难可以相告,替你设法解决,此复,祝你身体健康。”正当毛泽荣打算从此放弃进京的念头,不再理这位不近人情的主席三哥时,机会却突然降临了。
1953年10月25日,毛泽东在给外家表侄文九明回信中,专门提到了他进京的事。毛泽溶,小名宋五,是我的兄弟,住在限门前,他多次来信想来京一行,请你们找他一路同来。他没有出过门,请你帮忙他,他的路费亦由自备,由我补发。
原来,细心的毛泽东一直惦记着堂弟的心愿,当初的阻拦,也的确是担心患有眼病的他,从未出过远门,单独出行不便。因此非要安排好人同行照料,才敢请他来京。

1953年11月,毛泽荣终于如愿来到北京,见到了他的主席三哥。令人好奇的是,首次的艰难成行,并未成为后来的障碍,继1953年这次见面之后,不等毛泽荣提出要求,毛泽东竟又再次主动邀请他前往北京。毛泽东的态度,为什么突然变了呢?
采访:毛岸平
“因为我伯伯比我爸爸调皮些,他农村的事他就敢说,土改那个情况都敢说,毛主席很满意,他有时候要我的伯伯向毛主席汇报,请把我伯伯请到北京去了。”
原来,对于家乡亲友们提出进京,“走亲戚”的要求,毛泽东心中自有一杆秤,但凡想长居北京,当“食客”“门人”的,一律回绝,而对于到北京反映情况讲实话的,他总会敞开大门,热情欢迎。如果说“走亲戚”可以区别对待的话,对于“走后门”,毛泽东则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采访: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原副局长 高菊村
“根据我们现在所掌握的,有关向毛主席提出请求,解决工作问题,请求解决生活问题,请求解决子女上学的问题等等,这样的信不到100封,恐怕也将近90多封。”
在这些人中,就有年长毛泽东9岁的表兄文运昌。

采访:高菊村
“文运昌是毛主席的表兄,也是他少年的时候,给予帮助很大的一个朋友,毛主席之所以离开韶山,第一是得到文运昌给毛主席的消息,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是一所新式学校,你想读书最好到那里去。读书要钱嘛,当时要1400个铜元,这也是文运昌帮毛泽东想办法,筹集了这批资金。”
文运昌给毛泽东的帮助还不仅仅如此,在毛泽东少年失学期间,文运昌借了不少时论新书给毛泽东看。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时,还一再提到其中的《盛世危言》、《新民丛报》,以及这位表兄对他的重大影响。斯诺后来在《西行漫记》中,记载了这段采访。我们来听听毛泽东是怎么说的。(我们来听听他说怎么说的。)“我读了一本叫做《盛世危言》的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盛世危言》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当时我正在读表兄送给我的两本书,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一本是《新民丛报》,是梁启超编的,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非常感谢我的表兄。”
采访:高菊村
“文运昌不仅是一般的表兄,而且是毛主席离开韶山,到外地读书的一个引路人。”
而当表弟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表哥的心里,也不免开始滋生中一种别样的情绪。
采访:毛泽东的侄女 55岁 毛小青
“就全国都解放了,主席都已经当主席,就家里的亲戚呀,老表啊,表兄啊,能够当国家主席了,当党的主席了。能跟他在北京安排一个比较好的工作,所以他们都提出来了。”

文运昌为家乡人提出的要求,毛泽东并没有答应。不仅如此,对于有恩于自己的表兄本人,毛泽东也没有为他另开一扇后门。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1954年4月29日,毛泽东还给外祖文家所在的石城乡,党支部、乡政府写给这样一封信。“石城乡支部 石城乡政府诸同志,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第一,因为他们是劳动人民,又是我的亲戚,我是爱他们的。第二,因为我爱他们,我就希望他们进步,勤耕守法,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完全和众人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不能有任何特殊”,对待挚爱的亲人,毛泽东显得如此“无情”,“我是爱他们的”无情的背后,他的真情却又如此不加掩饰,就像对待毛泽连,他会用皮箱装满衣物送他回乡,却不会向地方,提要求对他进行特殊照顾。然而,“无情”之中也有例外,这个人就是韶山故交李漱清。
采访:毛泽东的卫士组长 75岁 李家冀
“那是绝对关心,而且不但是寄钱,而且还告诉了地方,曾经给程潜去过信,你们适当地关心下他,答应他坐过飞机,他的弟弟毛泽连都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
毛泽东不仅对李漱清本人的要求来者不拒,对李漱清的儿子李介候为人介绍工作,推荐升学的请求,毛泽东也同样破例照准。“介候兄,请持此信去统战部找徐冰同志或其他同志,和他商量是否有办法,为你妹妹找一个免费的或半工半读的学校。我想只要有可能,是应当替她解决学习和工作问题的。”“介候兄,李君有空军技术,可持此信去空军领导机关试行接洽,看可以收录否。”这位李漱清究竟何许人也,为什么只要是他家提出的请求,毛泽东就总会给面子特殊照顾呢?

采访:高菊村
“这位老师,不是毛主席的亲戚,是少年时代的老师,他见识很广,因此他回到韶山以后,向当地宣传新的启蒙思想,而毛主席就很喜欢,所以经常到他家里去请教交谈。1925年毛主席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建立了韶山党支部,第一批党员有5位,其中一位就是他儿子李耿候。”
李漱清的四个儿子,耿候、贡候、林候、介候,以及长孙李德深先后参加革,李等候、李贡候、李德深都在革命中牺牲。原来,李漱清先生忠烈满门,是烈士遗属的身份,让毛泽东倾注了格外多的关怀,私情为轻,公义为重毛泽东,毛泽东的原则清晰明了。就在这种清晰明了的情况下,烈士的父亲坐上了当时难得一见的飞机,女儿安排好了学习与工作,而毛泽东自己的两位堂弟,却一生留在韶山冲,身份始终是普通农民。而此时,毛泽东只能用他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歉意。
采访:毛泽东的侄女 55岁 毛小青
“每次我父亲一来,主席总是要跟我父亲添置一些东西,54年这次来给了东西又给他一个箱子装,他就给我父亲说,1949年来的时候那个事情,给了一个旧皮箱、破皮箱,现在我给你买一个新的。”

从旧皮箱到新皮箱,变的是箱子,不变的是毛泽东对亲人浓浓的爱。
70年代,在毛泽东病重之时,他仍不忘嘱咐两个女儿,家乡的两个叔叔连饭都吃不饱,你们要经常回去看看。带着父亲的嘱托,毛泽东的两位女儿李敏和李讷后来曾多次回韶山看望堂叔。1984年,李讷与丈夫王景清在云南结婚,回北京的途中,还专程到韶山看望泽连九叔与九婶夫妇。并不宽裕的她,没忘记给毛泽连送上100元钱以表心意。
而今,毛泽东同一时代的亲朋好友大多都已故去,像旧皮箱这样的故事,也随着岁月流逝也渐渐模糊,但毛泽东曾经给亲友们,留下的这些家书,其中绝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现在读起来,仍然是那样令人思绪万千,回味不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3-28 15:22:41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11:18 , Processed in 0.00838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