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术资料》里特殊的国画,勾起尘封四十多年的往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21:17: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泛海一月                        
2017-03-28 06:51

      不知道是不是年龄的原因,近些年总喜欢怀旧。周末还经常到古典文化氛围浓厚的古玩城周边走一走。看到老书摊上破旧的书法及美术书,我必定要翻看一番。在家闲来无事时,偶尔也会将自己收藏在床箱里的老书拿出来瞅瞅。昨天打开第六期《美术资料》时,无意见看到了画家杨力舟和王迎春夫妇四十多年前合作的国画《挖山不止》。这幅画使我想起了杨力舟在几年接受采访时提到的背后故事。
在一九七二年的时候,为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国务院决定每年举办一次全国美展。第二年八月,杨力舟夫妇就合作了这幅《挖山不止》(附图三),当时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这幅画成为当年全国美展最受推崇受的作品,随后还去了日本和美国展出。《挖山不止》当年“人气”之所以这么旺,就是因为它顺应了“农业学大寨”的风向标。美术界认为这幅画既形象又生动,而且当时这样的大幅人物国画还真没有。后来,由于陈永贵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有人认为“副总理”再“拿着锄头干活”不成体统(附图一),于是《挖山不止》的宣传热度就冷却下来了。但是不管怎样,这幅描绘大寨“一把手”的作品是杨力舟夫妇国画的开篇巨作。因为这幅画,杨力舟夫妇在画坛上的影响和地位也正式确立起来了。

《挖山不止》中陈永贵的形象(局部)

画家杨力舟生长在山西,后来在兰州学习。黄土高原的“精神风貌”很自然地融入到了他的艺术当中,成为他日后绘画的重要源泉。在创作《挖山不止》后的第五年,杨力舟还作为中国画研究生,到中央美院进行了深造。他的毕业组画《黄河在咆哮》是他在艺术观念和绘画形式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杨力舟的国画追求以形写神,他从年轻时就受到写实艺术传统的影响,并立志沿着融会中西的方向开辟人物画的新途径。杨力舟曾从六个方面概括自己创作思维。第一,作品要有时代的背景和深刻的内涵。第二,要有踏实的基本功和真切的个人感受。第三,要有自己特殊的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第四,要有足够的艺术修养和开阔眼界。第五,要坚持多读名家作品并细心揣摩。第六,要大胆去探索,在实践中去锻炼自我。
无意间看到《挖山不止》这幅画,怀着对老画家艺术才华的崇敬,不知不觉我就码出了这么多文字,看来喜欢怀旧回忆过去也是很美好的。今后有时间,我还要多写点这样的小文章分享给大家,希望通过我的拙文能勾起大家那深埋心底的一串串记忆。


《挖山不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3-30 10:52:50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2 05:23 , Processed in 0.00834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