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1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首个太空"快递小哥"今晚上天 带了啥秘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07:12: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观察者网      
2017-04-19 22:16:31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4月19日发布,经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4月20日19时41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19日下午,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开始加注推进剂。
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由于它只运货,不送人,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它采用两舱式结构,直径较小的是推进舱,直径较大的为货物舱。其最大直径达到3.35米,飞船全长10.6米,载荷能力达到了6.5吨,满载货物时重13.5吨。如果此次满载的话,它很可能将成为中国发射进入太空的质量最大的有效载荷。甚至比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大,后者全长10.4米,直径同为3.35米,质量为8.6吨。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长征七号火箭的顶端待发。

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二号“送货”,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天舟一号还搭载了非牛顿引力实验等10余项应用载荷,将在轨开展空间科学及技术实(试)验。
在这些货物中,除了维持天宫二号运行的各种补给(包括推进剂)外,还有大量太空实验设备和载荷。由于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固定的,如果要运送更多的货物,就必须在保证飞船良好性能的同时,尽量减少“自重”。
天舟一号的“腰部”是一个个连接框。“为了使各部分牢固连接,连接框一般都很厚实。”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主任设计师王为介绍,科研人员经过多次试验验证,通过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将连接框设计成镂空形式,将非受力部分的“赘肉”精准去除,只保留结构受力部分,相当于为天舟一号进行了“抽脂”,保证连接框在足够结实的前提下重量减少50%左右。
天舟一号的外部是一种壁板结构,虽然设计厚度仅为3毫米左右,但在科研人员看来仍有“减脂”的余地。由于壁板面积很大,即使只去除A4纸那样薄薄的一层,整舱的重量也会下降不少。“在不影响飞船性能的前提下,我们通过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将壁板变薄,使天舟一号的自重减轻了30公斤。”王为告诉记者,省下的这些重量,又可以多运送好几台设备。
为了使舱内空间利用更加合理,进而装载更多的货物,天舟一号的货舱被自己的“骨骼”——货架分割成了许多区域。在货架的设计上,科研人员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货架面板”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货架框架”立梁使用的是碳纤维材料。“经过多次工艺攻关后,天舟一号的整体结构变得又轻又强壮,确保能将货物完好无缺地送达天宫二号。”王为说。

那么这样一个大块头的“快递小哥”怎样确保运送货物的安全呢?
“天舟一号块头虽大,却有一颗细腻的‘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副主任张健说,飞船内壁四周全部设置为货架,中间留出一条矩形通道供航天员通行,航天员身处货架通道中,可以随意走动、转身、取放货物。
为提升天舟一号承载量,飞船内部采用了高效承载货架设计。张健说,表面上看,这些货架和普通的储物格类似,但其细节和构型都经过科学分析论证。货架采用基于蜂窝板、碳纤维立梁的梁板结构,形成大量的标准装货单元,传力效果好。
由于天舟一号运送的物资中有许多精密仪器设备和航天员用品,装载物资的货包必须具备保护功能。货运飞船机械总体主管设计师郭军辉介绍,新研制的高科技货包外观呈清新的乳黄色,采用新型抗菌防潮防霉布料,可确保货物在货包中存放一年。此外,针对不同体积、形状的货物,还进行了定制化和系列化设计。
“在货包的内部设计上,依然有贴心的安排。”郭军辉说,为避免货物直接与货架结构相连接,货包里面还有一层新研制的防火防潮且防震的泡沫或气囊袋,这种“贴心”的“软包装”设计为装载对象提供了柔软、高阻尼、分布式的系统支撑。
“100多个大小不一的货包,将确保天舟一号的货运物资完好地运送到天宫二号。”郭军辉说。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等飞行产品,自2月中旬起陆续进入发射场,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于4月17日完成了总装测试等技术区各项工作。

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组合体在海南文昌发射场

17日7时30分,承载着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总装测试厂房,平稳行驶约2.5小时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这意味着“天舟快递”的收单运送任务启程在即。
天舟一号发射任务昨天(18日)进行最后一次全区合练,结果表明,各系统组织指挥畅通,技术状态正确,参试设备状态良好。
这次合练由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是除“点火发射”之外,参试测控通信系统最多、最全、最贴近实战的一次综合模拟演练,也是发射前的最后一次合练。目前,发射场测发、测控、通信、气象、勤保五大系统同步展开工作。此次发射是零窗口发射,面临着极大挑战。
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张学宇说:零窗口发射在文昌场区是属于首次,主要是货运飞船入轨以后要和天宫二号要准确地对接,就要各系统协调配合,精准操控、精确决策,确保飞船能够准时成功圆满地入轨,目前各项装备的状态和参数正常,具备发射条件。

天舟一号出厂前

首次验证“太空加油”
专家表示,无论是空间实验室还是空间站,在近地轨道运行都会由于空气阻力而“掉高度”,如果不能维持高度,其在轨寿命将比较有限。这需要火箭发动机适时启动以保持轨道高度,但是其携带的燃料是有限的。这就为被称为“太空加油”的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提出了需求。
目前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的只有美俄两国,此次天舟一号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验证这项技术,这也是决定中国未来空间站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先期发射入轨的天宫二号安装了一套全新的补加系统,其补加原理类似于油管与油枪的对接,不过精度和密封性要求非常高。
专家表示,目前国际上还有一种维持轨道的补充方式,就是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利用自身发动机“烧掉”多余的燃料抬高空间站轨道。不过这种轨道维持方式对于飞船的位置、对接口受力都有很高要求,另外这种方式也不够灵活。
现役运载能力最强货船
中国计划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其初步规模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如果想保持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货运飞船是必可不少的。
专家表示,货运飞船是从载人飞船演变过来的。运货飞船可以运输推进剂燃料、维修和更换的设备、航天员的生活、工作用品以及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和用品等,此外还能用于调整空间站轨道高度。在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开始发展体积大、寿命长、用途广的空间站。
刚开始时,两国都是用人货混装的载人飞船为空间站提供少量补给,每艘载人飞船一次只能为空间站运去几百公斤的物资,无法满足需求。苏联率先在联盟号载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了进步号货运飞船,其货舱容积为6.6立方米,运载能力为2.6吨,并可进行在轨推进剂补加服务。欧洲的货运飞船叫自动转移飞行器,全长10米,最大直径为4.5米,重量约10吨,运货能力可达7吨,是迄今运载能力最大的货运飞船,从2008年起到2014年共发射了5个,但目前已经停止建造。
美国的“龙”飞船长5.9米,最大直径3.7米,其运送载荷最大质量6吨,返回载荷最大质量3吨,它也是货运飞船中往地球运回物品的高手。此外,美国的“天鹅座”和日本的HTV货运飞船运载能力分别为2.7吨和6吨。总体来说,天舟一号的运载能力是居于前列的,而在现役货运飞船中其运载能力是最大的。

工作人员挥舞国旗为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加油。

揭秘“天舟一号”飞船里的秘密
据中国科普博览“一点号”报道,在2016年相继完成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后,4月中下旬,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开展货物运输补给、推进剂在轨补加、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多项关键技术试验。
此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空间站工程后续任务顺利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胜利完成“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任务,为空间站建设任务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随着大家越来越关注“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对接,这个肩负航天使命的“天宫二号”再次进入人们视线。除了地球观测和一系列的空间试验,“天宫二号”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量天尺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制的“空间冷原子钟”搭载“天宫二号”发射升空,将成为国际上首台在轨运行并开展科学实验的“空间冷原子钟”,同时也是目前在空间运行的最高精度的原子钟。
“空间冷原子钟”将激光冷却技术和空间微重力环境结合,有望实现10^-16量级的超高精度(约3000万年误差1秒),将目前人类在太空中的时间计量精度提高1~2个数量级。

百变金刚
开展大Prandtl数液桥热毛细对流稳定性相关问题的研究,研究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热毛细对流的失稳机理问题,拓展流体力学的认知领域,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突破并掌握微重力环境下的液桥建桥、液面保持和失稳重建等空间实验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国微重力流体科学的空间实验能力和技术水平。

系列英雄材料
该平台此次的任务时研究半导体光电子材料、金属合金及亚稳材料、纳米以及复合材料等制备基理,揭示在地面重力环境下难以获知的材料物理化学过程的规律。预期可获得高质量的空间材料样品,作为模型材料的结构、功能、工艺参数等方面获得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

天宫之炉,如你所愿
即将上天的这个炉子就是工程人员历经三年多的攻关,专门研制的一套综合材料实验装置(简称“实验装置”)。
这套实验装置由“材料实验炉”(简称“炉子”)、“材料电控箱”和“材料样品工具袋”三个单机构成。整个装置共约27.6kg重,最大功耗不到200W(而一般电水壶的功率也要1000~1800W),相当于2个100W白炽灯,却能实现真空环境下最高950℃的炉膛温度,是不是令人惊叹?

海之情
“天宫二号”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是国际上第一次实现宽刈幅海面高度测量并能进行三维成像的微波高度计。它采用小角度、高精度干涉测量技术,能精确获得海面的干涉条纹信息,进而获得三维海面形态,再经过复杂的定标最终获得宽刈幅范围内的海平面高度测量。

天宫守护者
“天宫二号”伴随卫星是一颗微纳卫星,是“天宫二号”试验任务的一部分。伴随卫星由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采用了小型化,轻量化,高功能密度的设计。“天宫二号”伴随卫星搭载多个试验载荷,并具备较强的变轨能力,具备了开展空间任务的灵活性与机动性。
“天宫二号”伴随卫星将在在轨任务期间开展对空间组合体的飞越观测等试验,为主航天器的技术试验提供支持,并拓展空间技术应用。

“天极”望远镜
“天极”望远镜是搭载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的伽玛射线偏振探测仪,是中欧国际合作项目。
“天极”望远镜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研究遥远宇宙中突然发生的伽玛射线暴现象,并在国际上首次对伽玛暴的偏振性质实现高精度、系统性地测量,从而深入地研究恒星演化、黑洞形成以及伽玛暴爆发的物理机制,为更好地理解极端天体物理环境下产生的这种宇宙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做出重要贡献。

天之情与气之情
空间环境分系统(全称:空间环境监测及物理探测分系统)主要用于实时监测“天宫二号”轨道上的辐射环境和大气环境,实现舱外16个方向的电子、质子等带电粒子的强度和能谱监测,以及轨道大气密度、成分及其时空变化与空间环境污染效应监测等。

现代迷你太空温室
随着人类空间活动的深入开展,人类需要飞出地球,在地外空间长期生活和工作。绿色植物可为人类和动物提供必需的食物和氧气。
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将开展两种代表性的植物——拟南芥和水稻的培养实验,着重探索在太空环境中如何控制植物开花结种的技术与方法,为建立保障人类长期空间生存所必需的生命生态支持系统奠定基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提供的高等植物培养箱具备在轨培养单元和样品返回单元,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需的水分供给以及光照、温度控制,具备实时可见光图像和荧光图像获取功能,构成了现代的迷你太空温室,为研究植物在太空的生长发育提供支持。

天宫里的尖端“数码相机”
作为太空实验室里的尖端“数码相机”,宽波段成像光谱仪拥有相当深厚的“内力”。相机被安装在太空实验室对地观测面的“肚子”上,有了它,“天宫二号”可谓拥有了“火眼金睛”的本领,看海洋,看大气,样样精通。

天机不可泄露
研制“天宫二号”载荷“量子密钥分配试验空间终端”。通过高精度自动跟瞄(ATP)系统与量子密钥分配地面终端配合,在地面站与目标飞行器之间建立起量子信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空-地量子密钥分配试验。
目标为实现世界上首个基于载人航天空间平台的空-地量子密钥分配演示实验。为载人航天的空地间量子保密通信,以及未来的实用化天地一体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打下基础。

空间实验大管家
如何“玩转”以上高难度载荷任务并保障它们有序、安全地运行下去呢?这就不得不提我们的太空实验大管家——“空间应用天地支持系统”,它是由有效载荷运控中心统筹规划、集中管理,统一控制,天基有效载荷网络接收地面指令后,调度有效载荷有序运行,两者构成天地一体信息大回路平台。
针对“天宫二号”液桥热毛细对流实验中天地实时交互和精细控制的实验需求和特点,空间应用中心研制了目前我国首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基于高速总线网络的天地一体沉浸式遥科学实验支持系统,极大提高科学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效率

(作者:中国科普博览科学大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4-20 07:27:5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歌 于 2017-4-20 07:47 编辑

好帖!学习!
预祝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并向中国航天人致敬!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4-20 07:41:50 |只看该作者

天舟一号飞船有多牛?运货能力超过美日俄 还能给空间站加油

本帖最后由 高歌 于 2017-4-20 07:47 编辑

   兵器次元                        
2017-04-19 10:43

     4月17日7时20分,长征7号遥二箭从总装测试厂房缓缓驶出,并成功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这枚火箭将用于发射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将在4月20日至24日择机发射。那么天舟的这次飞天之旅的任务是什么呢?比起其他的货运船天舟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长征7号遥二箭转运至发射塔)

天舟一号此次的核心任务是进行推进剂在轨补加实验。顾名思义,推进剂在轨补加就是给在轨道上运行的空间站加加油。空间站大多运行在500公里以下的的低地球轨道。这个高度虽然已经属于外层空间,但仍有极其稀薄的大气,这些大气对于空间站运行的干扰是不容忽视的。它会和太阳风一起对空间站产生阻力,使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不断降低。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CG图)

据统计,国际空间站因为受大气阻力影响,日均高度损失达65米。如果没有外力维持轨道,空间站将在数个月至一年后坠落至高层大气边缘,届时整个空间站会因突然增大的空气阻力迅速坠入大气层化作流星,所以空间站需要定期启动发动机将空间站重新推至预定轨道,或由货运飞船进行推动。并且空间站在正常运行中为了躲避太空垃圾和方便与其他航天器对接,也需要启动发动机进行变轨操作。而永久型空间站服役时间大多在15年以上,所以在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是建设永久性空间站的一块敲门砖。


(国际空间站)

对于我国而言,将在2022年建成的空间站采用三舱布局,各舱段间自主对接。对接过程中的变轨及姿态调整的动力来自于各舱段自身,自然要消耗大量燃料。所以对于中国空间站而言,要想接下国际空间站的接力棒,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更是重中之重。亳不夸张地说,天舟一号此次的旅程将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天舟一号与现役几种货运飞船的对比,注意龙飞船为理论值,实际受火箭运力和货仓体积限制根本不可能有6吨

而相对于国外已经投入使用的货运飞船“同行”们,天舟的另一个特点是肚子大装得多。天舟一号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比天宫二号空间站还稍微大一点。其载荷能力更是达到6.5吨,推进剂补加能力为2吨,仅次于欧空局的ATV(自动转移飞行器)。而载货比(货重除以总重)也高达0.48,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与天舟载货能力基本位于同一水平的日本货运飞船HTV,其载货能力为6吨,不具备推进剂在轨补加能力。但HTV的最大直径为4.4米,最大发射重量为16.5吨,而载货能力为6.5吨的天舟最大发射重量仅为13.5吨,在载货比上,天舟完胜同级的任何一型货运飞船。


(全密封构型的天舟货运飞船整体构型图)

此外,天舟的货仓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有全密封,半密封和全开放三种构型。通过改变构型,既可以运输加压货物,也可以为空间站舱外平台运输非加压货物,甚至可以运输尺寸适合的空间站外部构件和舱段。天舟通过模块化设计带来的这种极高的使用灵活性,也是天舟先进性的一个体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天舟的6.5吨运力是全密封构型下的数据,换言之,采用半密封或全开放构型的天舟,其运力可能会继续提升。天舟作为货运飞船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想像图)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这次太空之约,将为我国永久性空间站的建设继续开拓道路。在不远的将来,相信在天舟的鼎力相助下,新一代空间站不仅将成为中国的又一座翱翔于九天之外的科学宫殿,也会为人类空间技术合作的又一座丰碑。

作者:ScarletKaze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7-4-20 07:48:44 |只看该作者

祝祖国繁荣昌盛!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7-4-20 08:34:46 |只看该作者
『风雨同舟 砥砺前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7-4-20 12:40:13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05:57 , Processed in 0.00934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