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崇禧为何拒绝指挥决定中国命运的国共大决战 2017-04-20 08:45 人民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05:4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17-4-21 05:42 编辑

                                       
                                       
       核心提示:  白崇禧发现徐州“剿总”早已把国军主力的几个兵团部署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及津浦铁路线上,各一字排开,成为一个“死十字”,徐州平原无险可据,一旦开战极易为敌军攻破,战事迫在眉睫,要重新迁动几十万大军已无可能。加上徐州“剿总”的部队将领邱清泉、黄伯韬、李弥等人都是蒋介石的黄埔爱将,白崇禧此前和他们并无渊源,难以指挥。

1938年,白崇禧参加武汉军事会议旧照资料图

本文来源:人民网,作者:张润芝,原题:白崇禧为何拒绝指挥国共大决战?节选
1949年12月,国共内战胜负已定,白崇禧退至海南岛,李宗仁已经由香港飞往美国。12月30日,白崇禧在海口飞往台湾,去台之后仅得闲职,最终死在台湾。白崇禧和李宗仁一向合称“李白”,李宗仁最后完全与蒋介石决裂,白崇禧却选择留在台湾终其一生。
长期以来,白崇禧在历史上身影模糊。大陆历史书写者对他少有着墨,人们只知道他是蒋桂大战的另一方,桂系军阀;而在民国史上,白崇禧被称“逼宫”蒋介石退位,去台之后不得志而终。在白先勇新书《父亲与民国—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中,他把白崇禧的一生和整个民国史相连,澄清了外界关于白崇禧的种种误会,梳理了他和蒋介石复杂的关系。这个两岸历史中都模糊的身影,慢慢地清晰出来。
蒋桂战争起因
白先勇本来是预备给父亲写传《仰不愧天》,写着写着整理出了500多张和白崇禧有关的历史照片。抱着“照片能展现真实历史”的想法,白先勇先将照片集出版,围绕着照片介绍白崇禧一生。虽然只有照片,但是已经能感受到民国史的惊心动魄。
北伐期间,白崇禧任革命军参谋长,一度带广西军进了北京,1927年完成扭转北伐局势的“龙潭之役”,本是功臣。北伐甫一结束,蒋介石就采信杨永泰“削藩”的建议,准备解散北伐的各集团军。正在此时,武汉方面桂系少壮派将领湖北籍的胡宗铎、陶钧等冒进出兵湖南攻打鲁涤平,造成所谓“湘变”,尽管李宗仁白崇禧极力灭火,解除胡陶兵权,并向中央请罪,但蒋介石“灭桂”政策已定,更暗中操作白崇禧军中策反。白崇禧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多为唐生智旧部,蒋介石买通唐生智潜往平津,策反白崇禧部下。最终蒋桂战争爆发,李、白被定为“叛将”,白崇禧甚至一度逃难到安南。北伐胜利,白崇禧刚刚35岁,意气风发,瞬间从功臣变为“叛将”。
自此蒋介石和桂系开始了将近十年的对立,直到“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号召全国抗日,白崇禧响应,和蒋介石再度联手,指挥或参与指挥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昆仑关之役等这些著名战役,抗战胜利后获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最高勋章。
拒绝指挥徐蚌会战
抗战胜利,内战即开始,1946年春夏之间,国共双方在中长路上军事重镇四平街展开一场大规模的阵地战。双方各集军10万,白先勇称这是“国共内战开始最大的一次正面作战”。战事激烈,双方正在拉锯之际,蒋介石派白崇禧于5月17日飞往东北督战,指挥杜聿明,并其部下新六军、新一军、七十一军攻下四平街,又继续进攻长春。林彪部队守不住,往松花江北岸哈尔滨方向撤退。白崇禧飞回南京,向蒋介石报告战况,主张国民党军队乘胜追击,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城市,彻底拿下东北。当时孙立人率国军部队新一军,已经追过松花江北岸,抵达双城,离哈尔滨不足100公里,毛泽东下令林彪准备弃守哈尔滨。6月6日,蒋介石下令停战(史称第二次停战令)。林彪遂有机会整军反击,东北形势逆转。
很多国民党人都对四平街的胜利和此后的战势逆转耿耿于怀,认为东北情况影响了整个国共内战的结果。白先勇2011年就在《温故》杂志上特地撰文《战后东北之争》详细阐述东北战事。齐邦媛在《巨流河》中也提到过父亲齐世英对东北的抱憾。白先勇认为蒋介石单方面下令停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美国方面希望国共和平,组织联合政府,马歇尔一直从中调停,给蒋介石施压要求停战,甚至几次上广播表示,要是不听话就断绝美援;另一方面蒋介石本人也存在判断错误,他以为林彪已经溃不成军,没有战斗力,停下来再打还能打赢,没想到共军反击成功。
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副总统”成功,5月白崇禧由国防部长改任“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上任后坚持“守江必先守淮”,建议将“华中剿总”设在紧靠南京的蚌埠,在徐州、蚌埠之间的江淮山岳地带,运用攻势防御,坚持长期作战;同时指出中原必须统一指挥,不能分割使用,提出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五省联防。任命发表时,白崇禧“五省联防”的设想并未实现,蒋介石将华中战区一分为二,“华中剿总”设汉口,徐州另设一“剿总”,刘峙任总司令,白崇禧的设想被全盘打乱。他更认为徐州易攻难守,不适合做指挥中心,刘峙也不是一流战将,直接下了判断:“中原大军分割使用,将来必败无疑!”白崇禧没有接受任命,避走上海,因蒋介石派多人到上海敦促,勉强到汉口上任。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徐蚌会战”)尚未开始,因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失利,何应钦、顾祝同等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希望白崇禧能出面统一指挥汉口徐州两个“剿总”。白先勇书中称,10月30日白崇禧由汉口飞回南京,当天看起来还颇有信心,第二天忽然拒绝接受统一指挥权。白崇禧发现徐州“剿总”早已把国军主力的几个兵团部署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及津浦铁路线上,各一字排开,成为一个“死十字”,徐州平原无险可据,一旦开战极易为敌军攻破,战事迫在眉睫,要重新迁动几十万大军已无可能。加上徐州“剿总”的部队将领邱清泉、黄伯韬、李弥等人都是蒋介石的黄埔爱将,白崇禧此前和他们并无渊源,难以指挥。
白先勇对“拒绝指挥”的评价是:“十月卅日晚父亲所作的决定,拒绝指挥徐蚌会战,可能是他一生中最艰难,但事后看来也是最明智的一次抉择……徐蚌会战,乃国共内战最后决胜负的一仗,成败责任非父亲一人所能担当。事后看来绝非仅仅是军事,他作这项决定,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智慧。徐蚌会战,国军溃败,折损60万大军。如果当初一开始蒋介石便采用父亲‘守江必先守淮’,设‘剿总’于蚌埠,由父亲统一指挥策划,恐怕战争结果不致如此。父亲拒绝指挥徐蚌会战,蒋颇不谅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2 12:05 , Processed in 0.00836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