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间最美是暮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05:53: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闲来读到丰子恺先生《春》,有感,遂成文。
——题记
1
中国人向来是爱慕春日的。
自古文人见万物勃发而心生与自然同步的生气,抒写希望它常驻人间的期盼。
凡此种种,后人听惯了这些可爱的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并没有理解春的可爱之处的人,一听到春也会觉得欢喜。
然而,这里的春却仅仅限于暮春之前的春日。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中说:“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之于暮春,我们更觉察到灼灼叶花,终将凋零,喟叹美景易逝、盛年难再。
也难怪,忧生之伤植根在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深处,难以抹去。
然而暮春之前的春终归完全是精神上的春。
2
梅递幽香之时,虽曰春至,实则雨雪霏霏,朔风冽冽,迎春之人,也只能躲掩在房栊内、窄伞下,战栗着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

等到惊蛰时节,所谓春半了,春草破土,柔柳吐芽,到底也星星点点,可怜得很。
更何况乍暖乍寒,忽晴忽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有人说“春在梨花”,有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日须踏春,而“踏”本就有寻春的意味儿,此时间,春的景象大抵是隐约模糊,须仔细找寻才得以见到。
清明时节,更不见得春光明媚,令人乐极,要不路上行人缘何总是于“雨纷纷”中“断魂”。
默察花柳萌动,静观天地回春,愉悦的全然是精神,这是艺术的春。
3
“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春山”。
农历三月,春已暮,寒意全无,方才见得自然对于人的恩宠深厚。

白昼里几近艳阳高照,春色无需刻意找寻,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心目。
就算身在逼仄的城市,高楼间一方小小的花园,也是满满的鹅黄嫩绿似要洋溢出来。
黄桷树也更见风致,残叶落尽,一树鲜亮阔大的青青衬以蓝得静谧深邃的天、白得温润通透的云,才让人觉得天地的平和可亲。

夜里多半是薄凉的,皮肤上微微的凉感,不会让你不禁蜷缩蜷缩身体,只会让你伸展开来肢体,去享受这难得的清夜。
还有这其间的人儿,轻衫薄履,似是得了神通一样,变得飘逸轻盈起来,做什么都仿佛多了些气力。
我身处的校园里,男孩子的短袖奔腾操场,女孩子的裙裾飘扬小径,教学楼的阳台栏杆上一溜儿的孩子们种的各式各样的花花草草,让人被浓浓的青春之气包围、沉浸。
三十多岁的我竟也有了直呼未老的底气。
4
忽然想起“五四”的事。再过半旬,便是五月。
西洋向来重视这个季节,称之为May,May这一个字,原本就有“青春”“盛年”的意思。
西文中不是还有May-queen,May-pole,May-games这样令人快乐、兴奋、幸福的词语吗。
百年前的进步青年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幕。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延续至今。
这种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真善美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青春赞歌在暮春时节诞生,虽没有必然的关联,也不失为极其有趣的一种巧合吧。
孟、仲之春是蓄积,是精神的春,那么,暮春才是真的勃发之日,是行动上的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4-25 10:06:33 |只看该作者
燕呢窗花纸墨趣,风过屏梅笔砚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5-9 14:07:02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6 12:57 , Processed in 0.00883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