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1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度曾经是大英帝国王冠上的明珠,已赶超英国,超越中国还要多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1 05:40: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上书房                        
2017-06-10 19:43

  
印度已经超越英国,继续发展赶超中国必定是其下个奋斗目标,这需要多久呢?
近代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逐渐沦落为列强的半殖民地,除了丧权失地,还进一步沦为列强们的资源产地和商品倾销之地。甲午海战失败及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朝政府仅仅在这两次签订的条约中,需要赔偿的金额合计达到6亿8千两白银。

若再加上其它历次赔款,共计超过7.28亿两白银。一战之后,因中国参加协约国,后来各国对华赔款予以减免(只有日本一厘也未减免),实际支付的赔款加上利息也达到9.5亿两白银。闭关锁国、愚味腐朽的清王朝不能与时俱进,固步自封还愚蠢地排斥科技,致使中华民族在近代遭受到一系列的耻辱与伤痛,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曾经是大英帝国王冠上的明珠的印度表示,还有更痛苦的遭遇是成为殖民地。大英帝国入侵印度时,印度处于莫卧儿王朝时期,统治者是来自突厥化的蒙古人,是称雄于中亚的帖木儿王朝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于1526年所创建。在其占领德里后,他被尊为“印度斯坦皇帝”。

大英帝国、法国、荷兰和葡萄牙等殖民帝国都在印度相互争夺,英国最终获得胜利,使莫卧儿皇帝成为傀儡,1757年印度彻底成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最开始,在印度管理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由于殖民者推行的不利政策,导致在1857年印度爆发了大起义。【内容扩展:印度一定不能被轻视,1857年爆发反英起义圣女贞德式美丽女王

1858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并改由英国政府任命总督来管理印度。莫卧儿王朝被英国人终结,王朝的末代皇帝也被流放缅甸,从此印度被英国直接统治,直到1947年8月15日独立。

据统计,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平均每年给英国上交的税达到二千万英镑,这些是完全被英国拿走的,当地殖民当局的税费不包括在这其中。今天听起来,二千万英镑不算啥。当年这笔钱可值老鼻子钱了,英格兰银行发行英镑是按金本位计算的,一英镑值黄金达7.32238克纯金。

英国对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将印度的地皮刮的干干净净。整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官僚,在印度的统治目标也仅仅只是不要出现饥荒。1947年后英国人走了,它留下的不仅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印度与巴基斯坦,还留下了延续至今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独立后的印度也走过不少弯路,现在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道路上。据统计,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当年的宗主国英国,目前发展速度也已经超过中国。印度全国上下雄心万丈,民众一片欢欣鼓舞,下个目标就是总量上全面超越中国。 有雄心、有目标肯定是好的,只要路子对,总是能达成目标的。但是,在前进的路上,如果不能去掉对发展不利的制约因素,道路自然也会变得更加漫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6-11 05:41:04 |只看该作者

印度二战后条件比中国优越,发展却渐渐被抛开,关键原因就这几点

印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未遭受战争的破坏,那时的印度还是属于大英帝国的殖民地。1947年正式独立后,印度倡导执行不结盟的政策,在东西方之间左右逢源,一时之间似乎呼风得雨。到现今,印度仿佛也是世界的宠儿,除了与北方邻居有些矛盾外,世界各国都对其格外关照。然而,原来基础条件比中国优越许多的印度,却在发展上被中国渐渐拉远,其内在外因究竟是什么?

印度历史上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就在印度河一带创造了近千年自己的文明。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南迁,其中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地区,他们征服了当地的土著部落,建立以奴隶制为基础的一些小国,开始在当地推行婆罗门教,确立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后来又在公元八、九世纪时,又逐渐发展演变成印度教。

确立了以第一等级婆罗门为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为政治、军事贵族,第三等级吠舍主商业,供养前二个阶层,第四等级主要是被征服的当地土著,称为首陀罗,从事佣人及工匠,不同种姓在职业、教育等诸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若是不同种姓通婚而生的后代,也被称为杂种姓。

除了上述四类种姓之外,还存在量的第五类,也被称为“贱民”或者“达利特”,他们大多只能从事最低贱的职业。在印度“贱民”是不能算人民的,也被称为“不可接触者”,不能列入四大种姓,但他们又确实大量存在着。

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商业,感觉上是比首陀罗高贵,但波罗门、刹帝利可以通过一纸文书把不听话的吠舍变成首陀罗,此阶层虽富有,地位却并不稳固,而且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虽然他们也是雅利安人。印度独立后,虽然从法律层面已经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方面,种姓歧视现象仍然长期存在,低种姓的阶层会受到来自高种姓的阶层的歧视。印度在十一年前把三所著名高校,招收低种姓学生的招生比例提高到45.5%,另二十所高校提高到27%,此举在当时遭到高种姓学生的强烈抗议。

现代社会,发展经济首先要积极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工业,多年基础教育使得务工人员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印度的基础教育水平与中国相比尚有差距,据十年前的统计,印度识字率已经达到75%,但低种姓的识字率只有55%,全国的成人文盲仍有三亿,居世界首位。近些年,印度也在积极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

工业化推进还需要重要的条件就是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印度大量的农民其实是没有土地的,土地的所有权在地主手里,为了获得更多的征地补偿,地主通常会煽动雇农们起来闹事,最终使得相当多的国外投资企业,不敢轻易到印度投资建厂。

即便是国内的企业,如塔塔这样的工业巨头也很难在印度获得好的土地政策的支持。中国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因此在各地发展经济方面对吸引投资极为有利。当然中间也存在些不足,但总体而言,对快速推进工业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还有就是税收制度的配套与完善,中国近代在太平天国运动后,各地形成了自已征收税收的政策,到处设卡,货物通行要处处交各项税费,严重影响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1949年建国后,取消了上述弊端,这也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大力推进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而印度是实行地方自治,各邦都有各自独立的税收制度,各邦之间层层收税。这种雁过拔毛式的税收政策,阻碍着印度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内大市场,限制了其货物流通与工业化发展。

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中国,这让印度上下欢欣鼓舞,但要真正实现经济腾飞,仍然要依靠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这就需要在社会公平方面,以及基础教育、土地及税收制度上作重大改革调整。据联合国预测,七年内印度人口将全面超过中国,而有着庞大廉价劳动力的印度,一旦全面实现工业化,最终实现经济崛起只是迟早的事情。但若不能去掉制约其经济发展上的障碍,那道路自然也会漫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6-11 05:58:20 |只看该作者
我可以坦言印度崛起是没希望了。都25岁了还想长个子,想都别想。今后的工厂到处都是机器人,就算是工人也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谁还去要这些素质低下不好管理的废物。就算是不要钱管活也是没人要的,因为人就是人是会累的,然而机器不会。时代不同了,靠人口在工业上取得优势的年代马上就要过去了。印度的这一大帮子人在以前是巨大的资源,今后就是巨大的累赘。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7-6-11 05:59:32 |只看该作者
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走了弯路,而印度没有,印度在冷战时期是东西方的宠儿,不管是美国人,欧洲人还是苏联人,都在拉拢印度对付中国,但印度除了在铁路方面比中国领先外,也没有像亚洲四小龙那样,蓬勃发展,倒相反,让中国在九十年代超过了印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7-6-11 06:00:36 |只看该作者
有句不能说的话:中国的发展奇迹成功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人种优势,炎黄子孙就是聪明就是勤劳。这条除了日韩还真没有什么民族比的了,不折不扣的人种优势,不然能领先时间2000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7-6-11 06:01:38 |只看该作者
印度教的核心思想是:不追求今生的富贵,只祈祷来世的幸福。这种没有上进心的人再多也对发展起不到帮助作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7#
发表于 2017-6-11 06:02:39 |只看该作者
印度可能已经失去了工业化的机会!可能是地球上最后的工业化!中国人已经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冲锋号已经吹响!中国人越出战壕,个个争先、奋勇向前! 印度人还在研究原因,搞不清方向。当然我是知道的,但…… 听说印度人有好几辈子,那就等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7-6-11 12:32:12 |只看该作者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4 17:08 , Processed in 0.01016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