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6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黎明:七十载光阴磨一剑 2017-07-26 11:59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05:10: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芦苇鸳鸯
43cm×53cm
纸本
1952年
缅怀恩师,至忠至孝
一位享誉全球的中国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一位世人皆知的岭南画派领军人物,虽然他已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虽然他的画作已达炉火纯青、纯熟完美的境界,却依然笔耕不辍,日间挥写夜间思,依然孜孜不倦为人师表,授业解惑,依然是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就是岭南画派大师黎明先生。
黎明先生原名黎国安,1929出生于澳门,其父黎兆锡时任澳门市政厅议员,也是华人代表,因经常参与文化活动,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为摰交。抗日战争期间,高剑父先生避居澳门七年之久,慧眼识珠收黎国安为弟子,并改名黎明;又征得黎父同意,将黎明留在高家居住,朝夕相对,11岁的黎明便成为高剑父先生的入室弟子,亲炙宗师教诲,几年后正式成为春睡画院弟子,更是随伺老师左右。敎导甚严,“记得那时,老师最开始来家里教我,在同学之间都是很稀少的事情,我知道的在广州老师去过何香凝女士家里教画之外,也就是我有这份殊荣。老师待我比家人还要亲,除了要外出,高老师和我几乎形影不离,老师回广州,师母和家人都留在澳门,却把我带到广州,这是我的荣幸,我的好机缘!”

锦绣缤纷庆回归
275cm×282cm
纸本
1997年
抗战胜利后,黎明先生随老师赴广州,老师创办了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也就是现在广州美术学院的前身),关山月、黎葛民、叶青帮老师主理学校事务、黎明任职会计主理财务。老师创办了两间学校,由于对外联系多,社会活动多,老师没时间再画画,但是回到学校必定要检查黎明的画作。回想起老师,黎明先生动容说:“老师把我当亲儿子一样看待,在他身旁超过11年多了,我每天要给他读报,他画画我研墨,那时,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被称为‘岭南三杰’老师教会我很多……”
黎明先生在总结自己从艺之路时说:“在濠江乃余之桑梓也。自1940年始,先后师从罗宝山、高剑父二位恩师,从游习艺十余载,受益匪浅。宝山师专工海派钱慧安人物画,其鲜明个性与灵动画风,令余茅塞顿开;剑父师开创岭南画派,引领中国百年绘画之革新,尤令余心扉洞然。由是醉心画学,六十余载乐此不疲。”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1949年,黎明先生返回澳门协助父亲营商,并任教澳门仿林中学、吴灵芝学校美术。1951年,高剑父先生1951年在澳门镜湖医院病逝。黎明先生在澳门生活24年之久,1953年只身赴香港发展,一直坚持作画,并在香港发起创办了“春潮画会”,出任首届会长。画会致力于发扬岭南画派精神,推动中国画的交流与发展。然而,老师是广州人,曾有归葬家乡的心愿始终记在黎明先生的心里。

和谐世界
97cm×240cm
纸本
2011年
有一次,广州市委原书记欧初到香港与黎明夫妇叙旧,黎明先生提出“宗师之墓回归故里”的想法,当得知高剑父后人及其学生仍一心想把高师墓迁回广州时,他马上答应协助。“当天晚上,在高师母及家属首肯下,我们马上草拟了一封给广州市政府的信,第二天一早就托欧公转交张广宁市长,并同时去信岭南画派纪念馆等。”黎明夫妇把老师师骨灰迁葬广州的原委向笔者娓娓道来,“结果,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领导和部门都十分关心这件事。4月18日,我们就得知老师的墓可以迁回。”
其后,在广州市政府、岭南美术馆和广州美术学院等的支持下,高剑父老师后人和黎明夫妇专门为迁葬之事多次来到广州,走了三处墓地,最后选定广州银河公墓统战园。2009年高剑父老师之墓由香港正式迁回广州,这位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绘画大师终于在他故乡及岭南画派发源地入土为安。对于老师能叶落归根,黎明先生深感安慰。

和鸣
180cm×80cm
纸本
1998年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笔者接触黎明先生,话没说上几句,“老师如何,如何……”就挂在口上,怀着对老师的感激,终身不忘。当年黎明先生守在临终的高剑父老师身边,伴送老师驾鹤西去,以后又悉心整理老师遗作加以出版,为高剑父纪念馆的筹建奔走呼吁,至今两夫妇不时还照看着高师母,令老人家备感温暖。这是对老师的一种忠诚,一种至孝。岭南画派门人尊敬老师几乎是一式的上承下接,近乎古道。岭南画派从居廉、居巢,一直维系到现代的尊师重道传统,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高尚人格。说这个画派优秀,在近代风靡海外,人才辈出,肯定有这个画派的成功理由,诸多成功的客观因素,单尊师重道这一点,就让人佩服不已。

好运北京
183cm×183cm
纸本
2008年
传承、创新、领军岭南画派
对于书画作品,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书如其人、画如其人,书(画)品就是人品。”这就要求书画作者在加强艺术修养的同时注重道德修养。黎明先生受人尊重,不仅仅因为他的身份、人品、德行,而且因为作品的艺术性、感染力。他在青年时代便在穗港画坛崭露头角,50年代的作品已充分显示其对岭南画派风格的掌握,不仅技巧纯熟,而且意境清新,凸现了个人特色。80年代以后,他遍游海内外名山大川,在山水画创作方面又别开新貌。五代山水大家荆浩说:“山水之象,气势相生”黎明先生可谓得其精髓了。
欣赏黎明先生的作品可以发现,他的画路相当宽广,走兽鸣禽、山水人物,无不精彩;技术上既长于工笔重彩,也擅于水墨写意。他刻画形象十分精准,不论在物象的比例把握上、形体块面的转折处理上、形体体量的斟酌上,还是在形象动势的捕捉上、光影的铺排运用上,都精妙而适度,从而予人栩栩如生的感觉。同时,他的画准确却不流于板滞,意趣生动、淡雅宜人,这或许与黎明先生提倡写生、平日善于观察和提炼生活有关。他一生不忘恩师的谆谆教诲:以自然为本,重视写生,充分发挥传统笔墨的性能去描绘与反映现实事物。在创作中,他始终以岭南画派革新批判的精神,对中华悠久文化艺术的向往和执着发展岭南画派,是当今岭南画派最老资格的领军人。对于黎明先生取得的艺术成就,世界各地媒体报导、各种专论、文论、艺评数不胜数。

孔雀
197cm×65.5cm
纸本
1957年
香港艺术馆藏
黎明先生也同样关注澳门,这与他一生热爱故乡、与澳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关。出生于民国初年的黎明,自幼看到的即是四分五裂、战火纷飞的中国,人们在心情极度愤慨的环境中生存,绘画与学术界思潮也是涌动异常。黎明出生地的澳门更是中西文化混杂。但是,在幼年黎明心中澳门是那么美好,他说:“我从小爱好大自然,喜欢徜徉于澳门的郊野,独坐海滨,静听天籁,不愁寂寞。眼中大自然景物如诗如画,飞潜动植,鸟语花香,胸中丘壑,眼底云烟,无处不是画材。画无常师,法无定法,信手拈来,皆成妙谛,是思维中的美景,也是我作画的源泉……”
本世纪初以来的十年,他曾经参照西方地志画作澳门半岛全景图,如2002年他绘《18世纪澳门景色图》,给予澳门本地藏家吴利勋收藏。2006年又在异国他乡美国居住时绘《松山灯塔追忆》《澳门三巴炮台》《澳门东望洋松山灯塔》等等。笔者限于条件,仅举上述例子证明,黎明先生七十年画家生涯,始终关注着澳门的山水文物。应当说以继承岭南画派的传统笔墨画法来表现澳门现实中自然文物,还数黎明先生为第一人。

土华渔家
34cm×43cm
纸本
1949年
伉俪情深,相濡以沫
谈到师母,黎明先生满怀深情地说,他今天能取一些成就,离不开背后的力量——40年来相濡以沫的夫人黄咏贤的支持,夫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巾帼英雄。她出生于香港,工书画,现任香港国际女画家联盟会长、春潮画会行政总监、日中书画院顾问。她的画真切灵动,不论是花鸟鱼虫、山水林木都非常鲜活细腻。她的社会活动能力也很强,致力于各类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先后在澳门、广州、武汉等地举办国际女画家联展。作品被多家机构收藏。回忆起往事,黎明先生很感谢夫人这一路的陪同、支持、合作,他和夫人刚认识不久,自己经济遇到困难,几乎变成了一贫如洗,但是夫人不离不弃,自己拿钱解决困难,结婚时家徒四壁,一无所有,连给妈妈的钱也是夫人自己出。虽经历了艰苦的岁月,但多年来,伉俪情深,对艺术有同样的感受和见解,她为了家,甚至放弃了工作,付出很多。

白孔雀
135cm×65cm
纸本
1972年
香港文化博物馆藏
说到子女教育,黎明先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身教言传,所以两个孩子从小都很喜欢画画,并且多才多艺。被人们尊称为“一门四杰”。据有关媒体报导:“香港著名书画家黎明偕妻子黄咏贤、女儿黎文心、儿子黎文希,首次一家四口一同举办展览,展出书画篆刻作品近一百六十件。黎明女儿黎文心从小曾师从戚谷华老师学习书法、林近老师学习篆刻,加上严父黎明先生和慈母授以画艺,根基牢固,在艺术领域更是如鱼得水。为美国大学微生物及经济学学士、法学博士、现为美国执业律师。幼子黎文希追随岭南画派,并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师法自然,中西合璧。为美国威州马杰大学学士,现职美国会计师。他们各自发挥个性,展品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各有特色。

野塘清趣
136cm×69cm
纸本
1996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黎明先生在漫长的艺术之旅中获岭南绘画真传,师造化而不拘泥写实写景,寓新意而又熔中西绘事之长。为了文化事业倾心尽力。至今他依然在香港东华学院任客座教授。
当笔者问及他已是八旬高龄,什么时候放下画笔?安享天伦之乐?他笑说:“艺术家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年纪越大,越成熟,每一个时期,每一天的创作感受都不同,我一生钟爱画画,我不是为了金钱、名利,我希望岭南画派后继有更多年轻人,很好的传承、发扬下去,至今我每天都在坚持画画,将来除非有一天身体出现问题,否则我永远不会停下画笔,我会一直画下去……”
笔者作为晚辈,在学习黎明先生的艺术精神和生活态度同时,也祈愿黎明先生为半个世纪前曾为中国画坛带来重大影响的岭南绘画艺术,再添上一篇绚丽的华章!

德禽吐绶
133cm×62.5cm
纸本
1964年
广东美术馆藏

春风烂漫
118cm×35cm
纸本
1999年

惠风和畅
138cm×69cm
纸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7-27 05:11:14 |只看该作者

黎明,1929年出生,当代岭南画派大家。广州市文史馆名誉馆员,广州市文史馆书画院顾问。历任香港艺术馆名誉顾问、香港理工大学驻校艺术家。现为东华学院客座教授、孔教学院院董、春潮画会会长、日中书画院顾问、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长、西湖国际美术家联谊会常务理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3 02:13 , Processed in 0.00798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