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比百座圆明园更大损失的强盗事件:英国印度从中国盗走的世纪荣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8:44: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历史书里面记载了更多的是面子上的耻辱,关于里子的伤痛,却很快就遗忘。就像一个人被唾了一口唾沫,念念不忘,千秋万代,大书特书。而在背后被偷偷捅了一个致命伤口的,至今仍然在流血,却是层层衣服包裹,面带微笑。
其实,我想说,一些历史上的人的个人荣辱,其实与我并没有什么关系。或者,我不认为他值得我们从中吸取什么的样的教训与知识。但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件,却是从本质上颠覆了一个国家的格局,切断了民生的命脉,而我们从中远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获得足够的教训。比如就像下面发生的这么一次:

罗伯特·福琼一家合影
1948年8月的一天,一个叫做罗伯特·福琼的英国人,在印度自己的寓所,坐在了一把印式的椅子上,窗外,骄阳似火。他穿上中国清代的长袍大褂,让向导为他剃了一个中国清代的头式。向导拿着锋利刀片的手颤颤抖抖,笨拙生硬的手法,数次刮破了福琼的头皮,鲜血与福琼因疼痛难忍而流出的眼泪混在了一起。口里面反复唠叨着几句含混不清的中国话,比如,“我是从长城以外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
然后,他来到了中国。
福琼先到了上海,在那里雇了一位姓王的买办。这位王姓买办是个安徽人,家里就是种茶的。福钱从上海出发,经过杭州,辗转到了安徽。

罗伯特·福琼《中国之行》中的图片
中国官府对茶叶生产一向管制甚严,福琼可能是第一个亲身造访茶园的外国人。他非常仔细的把整个茶叶制作的过程从头到尾记录了下来,碰上不懂的地方还非常仔细的询问。比如有些工序让福钱倍感困惑:他注意到制茶的工人把一堆粉末状的东西掺进茶叶,有一些他认出来了,是一种叫普鲁士蓝的染料,还有一种闻起来有臭鸡蛋的味道,其实是生石膏。他问工人,为什么要掺这些东西啊?工人狡黠地一笑:为了糊弄老外啊,老外喜欢茶叶看起来很绿,越绿,他们就愿意掏更多的钱。福琼大概估算了一下,100磅的茶叶里,差不多掺了1磅半的石膏!
除此之外,福琼这次行程还从安徽买了大批的茶苗和茶籽,运回了上海。

清代制作挑选茶叶场景
1849年1月,福钱把第一批茶苗、茶籽发出,运往印度。他接着开始了第二趟探险,这次探险的目的地是武夷山。英国人更喜欢红茶,因为喝红茶能放糖,喝绿茶不能。凯萨琳公主的嫁妆里带的就有几箱正山小种。福琼可能是第一个通过实地调查、弄清楚红茶和绿茶区别的英国人并在武夷山找到了一种上好的乌龙茶:大红袍。

Water Melody的《水羽》大红袍
值得一提的是,福琼这次中国之行还为西方品茗者和植物学家解开了一个迷团:长期以来,他们一直相信茶树有绿茶树和红茶树之分,而福琼却告诉西方人,绿茶和红茶的区别,只在于制茶工艺的不同。
他这一观点起初受到了公众和专家的嘲笑,他请印度的制茶专家在英国亲自验证后才得到了认可。

罗伯特·福琼《中国之行》中的图片
从武夷山回到上海,福琼收到了来自印度的坏消息。他的茶苗和茶籽几乎全军覆没。福钱寄出了上万株茶苗,还有几箱茶籽。等货到了萨哈兰普尔,13000多株茶苗,只有1000株存活,而且这1000株都布满了霉菌。这1000株茶苗被移种到喜马拉雅茶园之后,当地的负责人执意要给茶树浇水,这样又把大部分茶苗浇死了。最后只剩下80株大难不死。福琼运过来的茶籽呢?情况更糟。没有一颗发芽,全部发霉烂掉了。

罗伯特·福琼《中国之行》中的图片
福琼接到这样的坏消息,真是欲哭无泪。再搜集茶苗茶籽并不困难,但怎样才能把茶苗和茶籽不远千里地运到印度?这时,福琼想起了英国医生沃德在1830年发明的“沃德箱”。沃德箱是一个密闭的玻璃容器,植物在沃德箱里可以长时期存活。白天,植物可以利用土壤里的潮气和二氧化碳完成光合作用,晚上,植物释放氧气,潮气在玻璃壁上凝结成水滴,流入土壤再供给植物。沃德箱中的植物生长异常缓慢,但不会枯死。福琼先用红茶茶籽做实验,他把茶籽放在桑树苗的土壤里,再把桑树苗装进玻璃箱,运到印度。结果非常成功,所有的茶籽都发芽了。

罗伯特·福琼《中国之行》中的图片
福琼在自己写的《茶国之行》中详述了这次冒险经历:

《中国之行》
在一家小旅店的花园内,他发现了一株从未曾发现的植物。他刚想爬墙进去,突然醒悟到自己早已是一身中国人的打扮。于是,他们一行从容不迫地走进客栈,在一张桌边坐下,点了酒菜。
吃完饭,福琼又慢条斯理地点上中国烟斗,对店主说:“这些树真漂亮,我从海边来,在那里看不到这些树,给我一些种子吧。”善良的店主满足了他的请求。
这一回探险,福琼从衢州和浙江其它地区采集了茶树种子,他还从宁波、舟山等地采到了大量茶树标本。最后他将23892株小茶树和大约17000粒茶种带到了印度。福琼还带上了制作茶叶需要的全套工具:火炉、炒锅、锅铲,以及种植茶树的各种农具。福琼准备了制茶时为了添加香味经常使用的植物:茉莉、香柠檬。最让福琼得意的是,他还雇佣了八个手艺精湛的茶农,带他们一起去印度。

印度大吉岭茶园
此后,不到20年的时间,印度大量种植茶树,培育出了大吉岭等风行世界的红茶。
1900年,印度红茶输出首次超过了中国红茶;
1917年,锡兰就是斯里兰卡红茶出口也压倒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茶叶输出国,1920年,出口总额是中国的4.5倍。
1918年,爪哇国茶叶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茶叶输出国三大巨头之一。此时,印度占有世界茶叶总输出的45.89%,中国占有7.57%,印度是中国的6倍!

圆明园残景
这里每一个数据都是一个民族在流血。它造成的损失,几百座圆明园也抵不上!
2010年4月美国作家萨拉•罗斯(Sarah Rose)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做《For All the Tea in China: How England Stole the World's Favorite Drink and ChangedHistory》(《为了中国的那些茶:英格兰怎样偷走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并改变了历史》),在书中,萨拉•罗斯把福琼这个事件定性为一次“历史上最重大的商业间谍活动”。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
我们说过,十八世纪是中国的茶叶世纪,代表着中国对外贸易乃至整个民族的历史荣光。英国从中国偷走了茶,就好比有人窃取了可口可乐的配方、微软的Windows代码,或是Google的搜索算法,但无论是福琼,还是东印度公司,都没有觉得有丝毫的不安和愧疚。相反,他们觉得这是一次伟大的探险,一次胜利的攫取。而那个时候的所谓“知识产权”在哪里?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06:45 , Processed in 0.00758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