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望眼欲穿——大师陆抑非先生逝世20周年馆藏精品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 21:29: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7-09-01 13:43
生若飞花——芸廷馆藏陆抑非精品展
2017.9.5 -9.30
芸廷小坐 杭州西湖圣塘景区2号
1959年,陆抑非来到杭州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任教,老校长潘天寿终于如愿,见到他的第一句话便是:“盼你盼得望眼欲穿啊!”
陆抑非是潘天寿专门从上海请来负责工笔画教学的。
欢迎会上,潘天寿说:“浙江美术学院非常需要工笔画教师,陆抑非先生工笔花鸟画的技巧和写生功夫堪称一流,他的笔墨造诣很深,人品又好,能适应现代花鸟画教学的需要,是最好的人选。”
那一年,陆抑非五十一岁。
这个年纪对画家而言,很年轻,如此地位,与他起点之高有关。陆抑非是江苏人,1908年出生于常熟,早从李西山、陈迦盦习画,后拜吴湖帆为师——陈迦盦、吴湖帆皆为晚清书画家陆恢门下。上世纪40年代起,陆抑非就与江寒汀、张大壮、唐云并称海上花鸟画“四大花旦”,又与陆维钊、陆俨少并称“三陆”,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

陆抑非
1908-1997
20世纪70年代,陆抑非在杭州
陆抑非很喜欢晚年的杭州生活,一住就是38年,直到去世。杭州的灵秀清雅,与他的画相宜。回忆中,他曾说:“我开始的20年在家乡常熟度过,以后的30年成名于上海,最后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工作,也该满足了。”
芸廷主持人与陆抑非先生颇有渊源,还曾有幸策划操办过先生的展览。从吴湖帆到陆抑非先生的精品梳理,是芸廷收藏的另一脉络。今年是陆抑非先生逝世20周年,9月5日起芸廷小坐将以一场小而美的画展纪念先生,15件作品件件精良,包括12件绘画,3件书法,作品部分得自先生家属,多为近年来各大拍卖会上竞得的精品,其中不乏博物馆级代表作,以期呈现这位20世纪花鸟大家的艺术成就。

「 崇兰草堂的一角」
笔墨纸砚触得到先生的温度
在被老杭州人称为“荷花池头”的地方,上个世纪,南山路204号的小楼门牌上挂的还是“80号”,楼上楼下,住着陆抑非、李震坚、王德威等美院老教授,几个平方的斗室,藏龙卧虎。而今回忆起来,便是一个时代的轮廓。
陆抑非先生任教浙江美术学院后,二楼的一间宿舍分配给他,直到1983年5月搬迁新居,在此住了整整24年。
而今浙江领军花鸟画坛的画家们,多受过先生之教。有学生曾回忆过,陆抑非和太太孙淑渊将这间东北朝向的斗室巧妙拿来“四合一”——画室、卧室、客厅、餐厅,角色时时变换。家里的陈设简单朴素。两张床,餐桌,还有一张小画桌。当时老先生们作画的条件比现在差很多,所以他们很少画大画。不过朴素中,不失雅致。当年斗室的墙上还挂了两幅先生钟爱的画作,一是1963年陆俨少赠送的山水画,大概六尺四开的大小,二是上世纪50年代陆抑非花80块钱购买的齐白石的《虾》。
陆抑非对小屋很有感情,给它取了个雅号叫“闻莺楼”——推窗见柳,抬头见莺,并将自己的画室取名为“崇兰草堂”。

走进芸廷的展览,你将遇到陆先生当年的“崇兰草堂”的一角。当年老先生常用的文房四宝温度依然,还有一尊铜制雕像,是美院雕塑系教授叶庆文为他创作的,先生生前一直放在画室一角。
这些珍贵的旧物,都借展于陆仰非先生的家人。展览期间,他们也会过来看看。
画室之外,更多先生的温度,当然都在画里。
一幅《紫鸢金蝶》扇面,鸢尾花着蓝紫色,掺水相和,在半干半湿时点进深紫色,最后用金粉点出花蕊,整朵花色彩层次丰富。其间的金蝶先以墨色铺地,再勾以金线,而非反之,极见写生抓形之功力。难怪一位美院教授门见之感叹,这个真不好画。



1947 紫鸢金蝶
纸本设色 扇面
扇面纵18.2cm,横50cm,为陆抑非39岁时作品。该画从恽寿平的没骨花卉脱胎而来,依扇布局,清丽可人。
鸢尾花着蓝紫色,掺水相和,在半干半湿时点进深紫色,最后用金粉点出花蕊。整朵花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金蝶则用墨色衬底,再施金粉描绘花纹。蝴蝶须子的勾画细而劲挺,更添其灵动。
该扇另一面为沈尹默所抄林君复《过芜城县》诗。曰:诗中长爱杜池州,说著芜城是胜游。山掩县城当北起,渡冲官道向西流。风稍樯碇网(纲)初下,雨摆鱼薪市未收。更好两三僧院舍,松衣石发斗山幽。
再来看陆抑非极有个人特点的草。
先生的草是团簇状的,粗看一团一团叠加,细看确实根根分明,纤细飘逸。再走远看,则是毛茸茸的,煞是可爱。这是他和其他画家很不同的画法,是他融合诸家风格之后的所得。
《海棠锦鸡》为陆抑非壮年时期所作,描绘了一对锦鸡栖息海棠花树下的场景。画面中锦鸡与春草用笔极为精致考究,勾勒稚尾的长线条,春草反向翻卷的弧线无一不体现出陆抑非扎实的工笔画功底,无疑是陆抑非工细风格作品中的绝佳之作。
据说,当年蜗居于南山路的陆抑非,只要没课,每天上午九点必去百米之遥的柳浪闻莺,喝上一杯龙井茶,和茶友们聊上两个多小时的天。
在他画上的草长莺飞里,是不是就有先生对柳浪闻莺的记忆?





1956 海棠锦鸡

「蔬果图卷的精彩」
寻到少年时代的师承
除了画画,到杭州后的陆抑非先生,大半精力都在教学。
初到浙美,他几乎一人撑起了工笔花鸟一至五年级的教学,并兼任人物、山水科的全部副课。
学生毕彰回忆过:“我1959年夏季考入浙江美院中国画系。入学之初,国画系花鸟画专业的师资是尽一色的大写意专家,至于白描写生,淡彩重彩,没骨画法及兼工带写的花鸟画基础科目,实际上是空缺。”
“所以,陆先生到校后,异常辛劳,日日忙着给如饥似渴的高班同学充电补课,我这初入学的新生自然无缘马上得到先生的教诲,到二年级也只排三四周课,直到三年级分科时才等来了一年的花鸟主课。实际上陆先生对我们是从头教起,系统地把工笔花鸟与兼工带写花鸟算是给补齐了。”
国画系花鸟画专业临摹、写生、创作结合的模式便在当时开创,先生参与修订的国画系花鸟画专业教学大纲也沿用至今。

1988年,陆抑非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中国画短训班讲课
如何教、如何学?陆抑非尤有心得。习画上,他自幼走的是最传统的师徒传承之路,但少年时代他又接受了正宗的西式教育,说得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天天听国际新闻。深厚的传统功底与现代开放的思维方式相融,正是他的独特。潘天寿先生当年曾说;“抑非先生的工笔技巧和写生功夫,加上笔墨造诣,在我们中间更适应现代的教学需要,所以我极力推荐他来浙江执教,同时在教学上,又多一种流派,可以弥补我们的不足。”
这卷极为精彩的《蔬果图卷》里,能寻到陆抑非的师承。据题款可知,此卷是对的太老师陆恢的临摹,摹本是老师陈迦盦自樊少云处转借而得。


1931 蔬果长卷
绢本设色 手卷

「梅景书屋的记忆」
所谓师古却不泥古
陆抑非最为重要的老师,当然是海上一代宗师吴湖帆。
1930年陆抑非移居上海,四年后与收藏家孙伯渊的妹妹孙淑渊喜结连理。1937年,由孙伯渊介绍,陆抑非拜入梅景书屋,吴湖帆建议他改字“抑非”,取“抑非扬善”之意。
在吴湖帆的《丑簃日记》中有16处提及了陆抑非,多是诸如到老师家求教,借画、或是准备画展之事。陆抑非的笔记中,也常出现吴湖帆,他还记得抗战时期,大家都逃难,只有吴湖帆拿着几十根金条去换米芾的《多景楼诗册》。
梅景书屋的收藏几乎可称独步海上,而孙伯渊亦极富收藏。如此环境中,陆抑非“师法古人”有“近水楼台”的极佳条件,他对传统也有了更为真切的理解。
1983年,陆抑非在《从獭祭而成到信手拈来》一文写道:“我有机会见到了许多古画真迹,作了不少临摹和研究工作。同时,要画工笔花鸟画,必须对景写生,这就使我不断积累写生资料。”芸廷主持人曾发现,一幅仇英《荷净纳凉图》,陆抑非与同门张守成都曾临过,陆抑非更曾多次临摹,这或许极有可能来自老师吴湖帆的授意。
在临摹中,陆抑非广泛吸收了周之冕、陈洪绶、林良、吕纪、新罗、南田等画家的特点。展览中的《秋水群雀图》便是陆抑非拜入梅景书屋后临摹吕纪之作,2016年为芸廷所藏。
全幅临摹相当用心,从用线到设色无一不认真参详。连晚年的陆抑非也曾因此作感叹自己年少时的用功:“不知道那时会画得那么仔细,肯化那么多功夫,自己也不相信会这么用功。”





20世纪40年代 秋水群雀
纸本设色 立轴
画纵155cm,横80cm。该作品为陆抑非三十五岁上下时作品,是其拜入“梅景书屋”之后的花鸟作品。由画面右下角有作者题款“抑非临吕纪秋水群雀图”字样,可知此画为摹古作品。
《秋水群雀图》主要描绘了岸沚芳丛、群鸟嬉戏的场景。画面中鹭鸶、白头翁和戴胜彼此呼应,生机勃勃;芙蓉、菊花、桂树等植物则暗示出秋季。全幅设色清丽,用笔细腻,是陆抑非临摹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临新罗仕女图》则是其临摹华喦的作品。画面右上方有古书画鉴定专家张珩的题跋。


20世纪30-40年代 临新罗仕女图
纸本设色 立轴
该画纵132cm,横56cm,右上方落款处钤有“一飞摹古”印,是陆抑非临摹华喦的作品。画上着一仕女执纨扇立于柳树下,姿态婀娜。仕女用圆劲柔韧的线条勾出,静和恬适。配景树石的用线则苍劲混融,显得率意疏宕。两者之间张弛有度。整幅画面素净明媚,用色简洁大方,层次分明。虽为临摹作品,但笔墨收放自然,毫无拘泥之态。
画面右上方有古书画鉴定专家张珩的题跋。跋文曰:谩向秋风感素纨 晚凉随意倚阑干 云鬟玉臂无人见 立到清晖细细寒。诗意画意将相呼应。
在梅景书屋,师徒间亦师亦友,一起临习、题跋、办展看展。陆抑非对中国画的理解及其风格,都受到老师的重要影响。
本次展出的《花开并蒂》便作于陆抑非入吴门后八年,他用没骨法描绘了一派夏日荷塘的景象,混融可爱,这张画和与吴湖帆所作荷花颇为相近。这并非是对老师原封不动的摹习,更有陆抑非自己的领悟,画面下方的两尾青鱼,更是匠心独具。



1946 花开并蒂
纸本设色 立轴
该画纵66cm,横26cm,为陆抑非三十八岁所作。全幅取没骨法描绘了一派夏日荷塘的景象,混融可爱。画面主体为两株荷花。它们亭亭而立,婀娜多姿,被荷叶衬的鲜嫩水灵。造型上,花苞花朵饱满丰厚,荷叶则舒张有度,与吴湖帆所作荷花颇为相近。画面下方两尾青鱼加的匠心独具。它们游戏水中更增添了几分灵气。
陆抑非30岁拜入吴门,早先师从陈迦盦,吴、陈两位又同为陆恢的学生。这幅画作于陆抑非入吴门后八年,画面呈现出的并非对老师原封不动的摹习,更有陆抑非自己的领悟。由此画比较师生作品或可管窥师门对陆抑非的影响。
展览中的几件作品题跋,还透露出陆抑非在海上的朋友圈。
作于1940年的扇面《燕蹴飞花》,整幅用笔轻灵设色妍雅,颇得华喦笔意。上款人四桥先生,应当为中医费子彬。此人祖辈费伯雄,是张大千的私人医生。1926至1949年期间活动于上海。曾写有《四桥随笔》一册。
陆抑非此时在上海所居的淡水路、自忠路一带,画家云集:刘海粟、吴湖帆、陶冷月、林散之、张大千、张善孖、陆俨少、谢稚柳等。也正是这个时候,潘天寿和陆抑非开始交好,并对他的工笔功夫印象深刻。



1940 燕蹴飞花
纸本设色 扇面
扇面纵17.5cm,横52cm,为陆抑非32岁时作品。
该扇面右上方着一只黑燕,喙低尾高向下取势,俯冲之感正和一个“蹴”字。扇面下方大片青草,草丛团簇而生根根分明,极见笔力。三朵粉色飞花错落其中,与俯冲而下的燕子相呼应。扇面用色考究,青草大面积的绿色,点缀几点飞花的绯色。燕子的黑色则起到了稳定画面的作用。整幅用笔轻灵设色妍雅,颇得华喦笔意。
上款人四桥先生,应当为中医费子彬。此人祖辈费伯雄,是张大千的私人医生。1926至1949年期间活动于上海。曾写有《四桥随笔》一册。
会一口流利美式英语的陆抑非,在中西交融时代,也曾做出过对传统中国画变革的尝试。
《写生蔷薇》是他写生的代表作。这套册页造型精准,设色明丽,略带有由光影产生的立体感,能看到西方水彩画的影子,陆抑非说:“我用色来自工笔设色的基础,也得到水彩水粉的养料,这是只学写意画的人所不明白的。”
最后,将作品定格到南山路80号的那些年,陆抑非晚年最安定的时光。
到杭州以后,陆抑非的画多了些老辣的味道。陆维钊曾这样评价他:“君为人敏感多思,以为学常州者易流甜熟,自上海画院来杭,颇吸取写意画之长,以曾其生辣之趣。”
作于1980年的《寿桃图》,此时陆抑非已72岁,人们皆谓“人书俱老”,画又何尝不是如此?
画面上,九颗寿桃掩映在墨叶中,桃实质感沉甸厚实,树干及叶脉上用笔老辣雄浑。画面右上方题跋云:“灼灼桃之华,頳颜如中酒。一开三千年,结实大于斗。”
这是吴昌硕74岁时所作《寿桃图》的题款,或许也是陆抑非对自己人生的总结。

1980 寿桃图
纸本设色 立轴
该画纵105cm,横52cm。为陆抑非七十二岁时所作。画面上九颗寿桃掩映在墨叶中,错落有致。桃实落笔明快大方,质感沉甸厚实。桃树干则粗劲有力,带出树皮的粗糙和树的年龄感。叶脉用笔老辣雄浑,收放自如。全幅构图丰满,设色稳重,化吴昌硕笔法为己用,是陆抑非晚年大写意作品的典型。
画面右上方有题画诗曰:灼灼桃之华,頳颜如中酒。一开三千年,结实大于斗。此诗亦取自于吴昌硕1918年所作《寿桃图》的题款,该图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更多展品精赏」


1953 仙寿图
纸本设色 小品
画纵32cm,横46cm。该图是为丁健行六十大寿所做的贺寿图。画面上描绘了一对绶带鸟在石上相顾而栖,石前生着两丛水仙花。取“仙绶”谐音“仙寿”,表示祝福。上款人知止老人即上海宝大祥总裁丁健行,他擅长书画、诗文,也是朵云轩创始人之一。
陆抑非创作该作品时正值壮年,画风趋渐成熟。绶带鸟腹部羽毛以干笔拖出,蓬松柔软;翅膀及尾巴的硬羽则以单线勾出,用笔劲挺。水仙花以淡墨勾勒,线条较为均匀,叶片的勾画则起伏明显,有较大的提按动作。画到衬景植物皆用没骨法,以色代线。全幅用笔变化丰富,收放自如。



1936 凌仙祝寿



1965 樱花小鸟



格景成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9 17:28 , Processed in 0.00860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