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上画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7:08: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亮宝楼 2017-10-16 11:53
博采众长,方为大家。如果说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等本土画派的诉说,让你感触到了三秦大地的魅力。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换一换思维,去感受不一样环境下的文人雅士们的世界。今日,我们一起来领略海上画派风姿。

海上画派,国画画派之一,又称“海派”,或“沪派”,一般指的是1843年至1927年,活跃于上海地区,从事绘画创作的一群画家,及其作品与风格。

明末清初,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城市开埠通商,吸引着各方画家云集。他们最先接受维新思想和外来文化,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融合外来艺术技法因素,在“正统派”外别树旗帜。代表画家有“清末海派四杰”:虚谷、任伯年、吴昌硕和蒲华。

“海上画派”的形成与发展和上海这座新城市的崛起直接相关。自1840年开埠,上海既成为西方殖民者渗透中国的桥头堡,又成为中西文明的交融点,吸引了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才到来。上海周边的画家,带着吴门派、浙派、扬州派、金陵派、虞山派及毗陵派的遗风走进上海,如杨伯润传扬着虞山派脉绪,齐学裘则带来石涛的气息,张熊则把恽南田及吴门画挟风带雨进了上海,任伯年带来了陈老莲的风格,朱梦庐带来的是华新罗的气韵。

海派书画艺苑在清末民初之际,与陈宝琛、沈曾植、张謇、陈三立、朱祖谋、康有为、曾熙、李瑞清、张元济等这批从皇家官场上退下的高官、名臣、大吏不期而遇,而改朝换代的时代洪流又挟带着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汇入了这个新崛起的艺术流派。这批士大夫中的绝大多数人禀性正直而为人友善,清刚自律而政声良好,颇得时誉。于是,历史为海派书画提供了一种高端发展的契机和创造辉煌的平台。当时的上海,商贾与仕绅交往之间,绘画与书法的赠酬,是极为现实性的礼品,典雅适宜;这项经济状况的衡量也间接促成上海地区艺术活动的蓬勃发展。正由于商业因素的极大介入,海上画家逐步适应了新的环境,并开始求新求变,从原先日渐封闭保守的中国画壁垒中突破出来,将自己的视野放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个性鲜明;重视诗书画印诸方面的修养,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雅俗共赏;借鉴吸收外来艺术,凸显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精神,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画派”,使绘画更加符合社会的审美需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

海上画派诸多画家,归纳其艺术创作有如下几点特征:
其一是花鸟画为多,其次人物、再次山水画,依序再为杂项题材,就传统的意义上,有来自古诗词、文学作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其二是颇具象征性的表现,不论是花鸟或人物画,富贵寓于牡丹等花卉,结义于桃园等借古喻今,山川风光于南山之麓等,都是具有象征的手法,讲究内涵的充实。
其三是造型与色彩华美,为了实用性与现实性,在造型的流畅上,以及较浓丽的色泽上,颇能迎合商业性的活动,也较受一般人所喜爱,此一风格显然也受西风美术表现法的影响。
其四是强调画法的根源,与清代的考据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常有模仿或仿真的同类画作出现,然求画者络绎于途,即表现出此画作其来有自,已开始有形式化的趋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1 02:33 , Processed in 0.00829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