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块泥土一点颜料,在大清王朝里竟有这么多角色 2017-11-13 19:51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4 05:37: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清乾隆钧釉琮式瓶vs良渚文化玉琮


清初云纹瓷胎尊vs商代青铜尊

“五色”、“五行”概念的延续


用于月坛的白釉瓷爵

象征“地”与王权的黄釉 青花书“坤宁宫祭器”盖罐

瓷器与宗教实践

清初,五世达赖勾结蒙古势力的青海王打败帕竹噶举,建立政教合一的“噶厦政权”,自康熙时期开始,大清朝廷为了巩固对西藏地区的控制和安抚蒙古人的需要,与噶厦政权结合,在中原地区自上而下地推行藏传佛教,到了乾隆时期,新生的格鲁派在中央的扶持下得到了迅速的扩展并逐步深入到了民间。


中正殿念经处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立

(摘自网络/文明/摄)

这是紫禁城内专门管理藏传佛教活动的机构,简称“中正殿”,隶属于内务府掌仪司,主管宫内喇嘛念经与办造佛像,下设档案房、画佛处等机构。

此时,大量与藏传佛教有关的器物也被当作贡品被藏地的宗教领袖带入了清庭。原本用金、银、铜制作的圣物,例如“佛教八宝”、“佛教七珍”,也在朝廷的要求下,被用瓷器仿造了出来

【“佛教八宝”,亦称“吉祥八宝”、“八吉祥”、“八瑞相”,即: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罐)、金鱼(双鱼)、盘长(吉祥结)。“佛教七珍”:金轮宝、主藏宝、大臣宝、玉女宝、白象宝、胜马宝、将军宝。】


清乾隆金彩大法轮


清乾隆蓝地粉彩佛塔


清乾隆粉彩描金无量寿佛

瓷器与日常生活&政治需要

瓷器在清代一朝的意义,扩展到了生活与政治的方方面面。

对内,日常瓷器的使用昭示着宫廷内部“尊卑有别”的严格等级制度:只有皇帝、皇后可以使用黄地龙纹图样,其余后宫妃嫔虽然可以使用龙纹但需要依照等级搭配除了黄色以外的各种特定底色,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内白外黄釉、黄地绿龙、蓝地黄龙、绿地紫龙、彩地红龙,最后一级为其他所有未在前面列出的搭配。通过瓷器的使用,足见宫廷身份等级之森严。

出于统治需要对传统“汉”文化的包容、借鉴,大量汉地风格的生活器皿和大量带有汉地士大夫、文人生活印记的器物也被以瓷器形式在清庭大量模仿了出来。


“汉”文化中备受推崇的“竹” 康熙斗彩盖罐

雍正钧釉花盆

康熙墨彩竹节式瓷臂搁


光绪“五福(蝠)”装饰青花笔筒

同时,带有传统儒家思想的器物更是被作为政治需要用于朝廷中,如雍正一朝最新出现的瓷器——赏瓶。

光绪青花赏瓶

赏瓶专作为皇帝赏赐之用。其形制基本相同,纹饰基本固定,颈部装饰青花蕉叶纹、腹部装饰缠枝莲纹。“青”代表“清”,“莲”代表“廉”,“青”“莲”合在一起,包含希望时政“清廉”的深刻寓意与警示。

另一方面,对外,大量出产于景德镇的高质量生活类、装饰类瓷器被定制为高等级“国礼”,被朝廷送往各国,近至藏、蒙,远及沙俄。


清乾隆粉彩多穆壶 (藏地传统水器)


清乾隆红釉僧帽壶 (元朝开始出现的 蒙古风格)

得益于高度完善的中央集权,统治阶层永远拥有着对社会资源、技术的掌控与调动从而生产出同一时代质量最佳的产品。因此,以景德镇出产为带表的清代官窑瓷器成为了制瓷手工业上的最后一个顶峰,在这些瓷器里,“汉”文化传统得以延续的同时,更多的时代意义历史价值亦得以彰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7-11-14 05:37:46 |只看该作者

当清军的铁蹄自北方的草原迈过山海关踏入中原腹地时,初来乍到的早期满清统治者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与根植在这块土地上的强大“汉”民族传统相处。

为了巩固统治,这个昔日“马背上的民族”,不仅将传统“汉”式的治国经验纳为己用,还谦卑地继承了前朝文化,最终与华夏大一统相融,成为了最后的一代风光王朝。

瓷器,作为艺术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品品类之一,它从最初原始社会的陶器到商周原始瓷器萌芽,再到唐宋炻器与元明瓷器的过渡转变,到了大清王朝统治的时已然完成了许多成就并达到了最后一个辉煌的顶峰,此时,虽然像宜兴紫砂、福建德化窑这样的民窑产品也大放异彩,但以江西景德镇产品为代表的官窑瓷器始终代表了中国制瓷技术的最高标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小小的一块泥土、一点颜料背后,蕴含着大清怎样的治国玄机。

瓷器与国家仪轨

“礼”的概念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是封建统治的一个重要部分,统治阶层用“礼”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为社会行为制定规范,最终形成了特定的等级、仪轨制度。同时,和礼仪、祭祀有关的器物的种类和材质,从早期的漆器、木器、玉器,到后来以青铜为代表的金属器,都在封建统治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到了公元14世纪大明王朝洪武二年的时候,皇帝朱元璋下令规定:自此以后凡是皇家的祭祀活动所用到的器物一概只使用瓷器。这一本意只是为了节约成本的举动,反而使瓷器迅速替代了其他各类器物,成为一国最重要的事情——礼仪祭祀中的唯一代表,地位和重要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一制度共持续了五百多年,直到大清覆灭。

根据文献记载,传统的礼仪、祭祀用器有着一套完备严谨的使用制度,出于不同的需要,各式各样特定的器物被制作出来,每件都扮演着各自特殊的作用,而这套制度,当然,在清代用瓷器制作的祭器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7:12 , Processed in 0.00804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