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瓷中繁花 康熙青花瓷以及玉石盆景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15:48: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8-02-02 20:50:34

瓷中繁花 康熙青花瓷清朝康熙皇帝开创了被后世称为“中国封建史上最伟大、最辉煌”的康乾盛世,单就制瓷业而言,康熙时期的景德镇在继承明末民窑制瓷业旺盛的生命力与蓬勃的创造力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取得了民窑与官窑并驾齐驱的辉煌成绩。因此可以说,康熙景德镇制瓷业是一个人人堪称大师,件件皆是杰作的时代。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康熙青花瓷。
纵观康熙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是指康熙元年至康熙19年(亦有康熙16年之说),中期是指康熙20年至40年,晚期是指康熙41年到终年。

康熙早期 青花四季有余盘口径28公分

关于康熙烧瓷年号最早的史料是雍正十年编撰的《江西通志》中:“康熙十年,烧造祭器等项,俱估值销币,正项钱粮并未派徽,陶成分限解京”的记载,虽然此信息并未明确讲述官办督造御制瓷窑厂的信息,但也由此可知当时景德镇具备官方性质的烧瓷业已然恢复,并一改顺治官办烧瓷不成的颓势。康熙13年10月,“三藩之乱”蔓延至江西,景德镇窑基尽圯,导致数年中无法正常进行瓷器烧造。另据《江西通志》卷二十七记载:“三藩平定后,朝廷于康熙19年9月,奉旨烧造御器,差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笔帖式车尔德,于20年2月内驻厂督造。”这段记载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关于康熙朝在景德镇设立御厂的史料,而御窑厂的设立与生产亦成为康熙景德镇制瓷业早期与中期的分水岭。古玩行故老所说的康熙早期“无官窑”亦是指康熙19年以前(另传为康熙16年以前)。
那么在康熙19年之前朝廷用瓷用自何方呢?来自民窑生产,即所谓的延续晚明时期的“官搭民烧”。何谓“官搭民烧”?就是官家定烧的瓷器占用民窑烧造。因此所谓康熙早期无官窑的称谓并不准确。景德镇制瓷业自元朝开始兴盛,到明朝初期开始独占制瓷业的鳌头,一直处于“官民竞市”的局面。但明代中早期以前,官窑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无论是优质瓷土、上等原料,还是优秀的匠人都为官家所独占,因此民间对于瓷器使用上的需求虽然造就了民窑生产的旺盛,但就艺术价值而言,当时的民窑很难与官窑相比。

康熙晚期 青花仿商周青铜器纹饰香炉

这种趋势到了明代万历一朝,随着社会动荡,皇权衰落,国库因战乱与灾祸日渐空虚导致官窑烧造数量锐减而改变,特别是到天启和崇祯两朝,官窑完全停烧,官府对于景德镇烧瓷业的管理也已力不从心。与此同时,民窑烧瓷则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旧有束缚的减少,使得民窑瓷器在创造性方面得以自由的发展,另一方面,海外贸易的大发展大大地促进了景德镇瓷器向国外的出口。上述因素使得景德镇民窑瓷器自明末以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单从青花品种上看,明末(特别是崇祯时期)青花瓷的艺术生命力丝毫不弱于被世人所不断称道的明初永(乐)宣(德)青花,所不同之处在于,永宣青花是以官窑为主导,明末则是以民窑为主导,且这一趋势发展到清朝康熙时期达到鼎盛。
清朝于顺治元年(1644年)入主中原,顺治11年景德镇制瓷业从战乱中开始恢复生产。康熙16年,朝廷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奉旨烧造宫廷用瓷。但据《浮梁县志》载:“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残破”。
张齐仲于康熙16年到19年在景德镇任县令,因此这条政令至少延续到康熙19年。所以在康熙执政的早期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即官窑不书写年款,反倒是有些民窑倒书写年款。此外,由于清王朝在中原立足未稳,国家百废待兴,朝廷为发展经济,巩固统治,采取相对宽松的民生政策,景德镇制瓷业也受此影响延续明末宽松的发展趋势,对民窑的发展不但少加限制,且极为鼓励。这一趋势发展到到康熙执政初期,不但为景德镇培养出大量优秀的艺人,且大量优质的制瓷原料也处于官民通用的状态,从而造就了这一时期瓷器上官民不分的状况,这一点在青花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当然,这一情况到康熙执政的中晚期,随着“盛世”的到来而改观,官窑逐渐恢复了威严与严谨,民窑的发展逐渐受到限制与束缚,因此,就艺术价值而言,笔者认为就艺术生命力与创造力而言,康熙中早期的青花瓷要高于中晚期。
纵观康熙青花瓷堪以傲世的价值所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青花的发色,也就是青花色料的运用上。其次表现在青花纹饰绘制的方法与内容上。康熙的青花色料运用,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中期、晚期。其中早期青花呈色灰蓝,亦有较灰暗的,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但总体较之明快透亮。

康熙中期 青花芭蕉人物笔筒 高14公分 口径12公分

中期青花色泽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优质者呈宝石蓝色,鲜蓝而无火气,一种色料在一件器物上又是能够表现出多达5个层次的色阶,分别被称为“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令人拍案惊奇、叹为观止。晚期青花,呈色较中期趋向淡雅,部分呈现出局部的晕散,色调象深沉化发展。


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一改明朝传统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单线平涂方式,采用全新的“分水皴”渲染技法,在瓷坯上绘画,不但通过一种青花色料来表现多种层次,还能通过绘制笔法将浓淡深浅的色阶发挥到最多8、9种,且浓而不浊,艳而不俗。

康熙中期 青花芭蕉人物笔筒 高14公分 口径12公分

从绘制题材上讲,康熙青花最擅表达的题材是山水风光、荷塘月色等自然景致,其立体感之强,画法之精细,分色层次之鲜明,浓淡之相宜,画面意境之美,疏朗清闲之感觉,将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寄情山川自然的思想情怀,与古人们热情奔放的情感生活、文化气息巧妙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并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康熙景德镇青花制瓷匠人每一个人都堪称中国水墨画大师。当然造就这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成果的原因,离不开当时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与繁荣的海外需求。

康熙中期 青花山水人物香炉 口径23.8公分 高15公分

国内对于康熙青花瓷的收藏大约是在1990年前后,最初的收藏者一为家父,一为马未都。他们二人几乎在同一时间注意到了康熙民窑青花的魅力所在。在当时刚刚开始走向平民化的文物市场,康熙民窑青花是最好鉴别的一个种类,且在瓷器种类中并不引人注意。笔者至今仍清晰的记得,在当时,位于从崇文门外花市的民间古董市场上,一块康熙青花云龙盘子的叫价是150元,而一块年年有余的青花盘,最多也就叫300元,即使是文玩重器的笔筒极品也就是4000-5000元。

顺治-康熙 青花荷塘鸬鹚莲子罐 高17.5公分 口径7.2公分

在20年后的今天,要想购买上述物品,至少要花上当初价格的100倍。今天的马未都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倡导者被人们所熟知,但大众都认为他最拿手的是中国古典家具与古典门窗,以及建立第一家民间博物馆。但在笔者看来,就中国国内文物与收藏发展史来看,马先生真正值得留下印记的,应该是率先对以往在中国文物界特别是学术领域不为重视的,以康熙时期为代表的,涵盖明末清初景德镇民窑青花瓷进行系统的收藏、整理、与宣传,并大大地促进了其在文物与收藏领域的地位与声望。就此而言,他无疑是一个先行者。
故宫珍藏珠宝玉石盆景

镶宝石九重春色图盆景

镶宝石九重春色图盆景,清乾隆,清宫旧藏。掐丝珐琅长方形盆,盆壁以湖蓝色釉铺地,四面中央为铜镀金錾花沿开光,内嵌彩绘西洋人物景致的画珐琅片,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中有诗句:“午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此桃树盆景即寓诗中“九重春色”之意,表现春光明媚、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桃与寿石配景又含祝寿之意,此盆景为清乾隆年间不可多得的佳作。

嵌珍珠宝石齐梅祝寿盆景

嵌珍珠宝石齐梅祝寿盆景,清中期,清宫旧藏。每个小如意头中又嵌红宝石,烧蓝花叶上又嵌以翡翠、碧玺、红宝石做的果实、花卉等图案,珊瑚珠和翡翠等宝石珠编串成各式花卉图案。盆上以珊瑚、天竹、梅花组成“齐眉祝寿”银累丝点翠的山子上满嵌红、蓝、黄等各色宝石。此盆景镂金错玉,穿珠垒银,遍铺宝石,特别是一树梅花珠光宝气,共用大珍珠64颗,红蓝宝石216粒,精雕细作,鬼斧神工。

孔雀石嵌珠宝蓬莱仙境盆景

孔雀石嵌珠宝蓬莱仙境盆景,清乾隆,清宫旧藏。紫檀木座上,苍绿的孔雀石垒山垫底,孔雀石前以大小红、蓝宝石堆砌成湖石。孔雀石山前景平台上遍植金银宝石制作的灵花仙草,银镀金松树、珊瑚树和银镀金桃树,树上缀有珍珠花和碧玺桃果等。山间树下立白玉雕寿星、侍童及鹿,此件“蓬莱仙境”全部以黄金、共用珍珠280颗,红蓝宝石300多粒,碧玺和其它色彩石近100粒。其山石玲珑剔透,花树奇异多姿,尽显荣华富丽,是清代宫廷盆景中的珍品。

碧桃花树盆景

碧桃花树盆景,清中期,清宫旧藏。画珐琅委角长方盆,盆外壁绘折枝花卉。主景碧桃树以染铜为叶、染牙为花瓣。周围衬以染石山子和水晶海棠花、乳白色玻璃茶花、铜片小草等,枝干苍劲,花草鲜美,景致优美典雅。碧桃盆景寓意“春光长寿”。

红宝石梅寿长春盆景

红宝石梅寿长春盆景,清中期,清宫旧藏。錾金委角长方形盆,盆中主景为梅花树,铜镀金树干,翡翠小叶,红宝石花瓣,宝蓝心、金蕊意态生动。通常寓意“梅寿长春”或“梅寿万年”。此景以金为盆,"寿”字气派豪华,光灿耀目。梅花瓣所用红宝石共达284粒,一树晶莹的红梅与碧绿的翡翠叶相衬托,又与灿烂的金盆相辉映,其风格富贵而热烈。此红宝石梅花盆景应是专为宫中帝后寿诞特制的祝寿礼物。

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

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清中期,清宫旧藏。青玉菊瓣洗式盆,四角雕成双叶菊花形,菊花上嵌红宝石、绿料,盆中有青金石制湖石,雕象牙为根,白玉为花,黄玉为心。水仙主题的盆景取“芝仙祝寿”之意,宫廷庆帝后寿诞之时, 此盆景风格清雅,盆中景致牙叶挺拔,玉花明秀。

嵌玉石仙人祝寿图盆景

嵌玉石仙人祝寿图盆景,清中期,清宫旧藏。紫檀木垂云纹八足随形座,座边缘设铜镀金镂“万”字纹栏杆。座中设天然木山,古意盎然。山中以白玉、碧玉、玛瑙、翡翠、碧玺、松石等制作灵芝、仙桃、瑶草嘉蕙等,于孔隙石笋之间倒挂丛生,五色缤纷。7位仙翁或立于山腰,或相伴行于山间,或对坐亭间畅谈。玉鹤口衔仙草飞悬在山顶,仰望上方的灵草.此件寓意仙人祝寿的景观造型大方,人物刻划细腻,神态各异。

仙槎源于神话传说。晋张华《博物志》中记某人乘槎泛海漂去,竟遇牛郎织女。后世又将故事人物附会为张骞,谓其乘槎寻黄河之源。明清时期,仙槎被纳入吉祥图案体系,与八仙过海等题材类似,皆被赋予祝寿之意,甚得皇室宝爱。置景错落有致,堪称同类制品中的经典之作。

宝石灵芝盆景,清宫旧藏

青玉碗作盆,上植灵芝、湖石、花叶等景致。灵芝树共2株,托上镶嵌各类宝石雕琢的灵芝头,包括白玉、黄玉、翡翠、玛瑙、碧玺、紫晶、蜜蜡、珊瑚、青金石等,下衬白玉雕琢的湖石、木制点翠花叶及木片灵芝剪影,

盆呈筒式,涂红漆,口沿、底沿各饰描金卷草纹一周。盆体浅刻万字锦地及八仙人物纹并描金漆。盆中植碧玉万年青,叶片宽厚肥硕,挺拔如剑,碧绿茂盛。叶丛中立缠绿丝茎,茎上有以染骨、红珊瑚珠所制万年青籽3簇,珠粒红艳。

此盆景将万年青植于筒中,寓“一统万年”之意。此件作品为清代帝后寿诞时宫廷的陈列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8 05:30 , Processed in 0.00788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