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2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友群里的故事》之五“难忘的医疗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2:17: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老哥 于 2012-12-14 12:19 编辑


                                                                               难忘的医疗队

                                                                         孔佩文

       1977年我们221医院为了落实毛主席的“6.26”指示,派出医疗队在驻地附近的石咀公社安营扎寨,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还记得医疗队分三个点,一个是在公社卫生院,有队长吴统远、教导员罗新贤、放射科南宝贵、小儿科卢云荣、手术室赵丽萍、检验科就是我,还有就是李媛媛,她是77年的新兵,刚刚来到医院就被派来给我们做饭,真难为她一个刚出校门的小姑娘。另外两个点是设在蛤蟆塘大队和土门子大队,我记得蛤蟆塘有吴廷波、桑文英、高淑琴,其他的我记不清了。土门子我只记得有贺焕英。

      解放军医疗队的到来对那里的社员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尽管在我们之前,已经有前几批的医疗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我们还是对这里的落后现状感到震惊,公社卫生院那可是社员们主要的就医场所,有了大病或者是疑难病才会来到这里。在他们心中的卫生院就像我们现在眼中的协和、同仁、北京医院。走进卫生院的屋子里,我们所看到的是墙皮脱落,地都是土地,还不平,坑坑包包的,一不留神就会拌着,观察室里面一张床上躺俩病人输液,手术室里的所谓手术台其实就是几块木板钉成的类似诊断床大小的一个案子,就是在这样的手术台上,我们的队长外科主治军医吴统远用针刺麻醉给患者做甲状腺手术大概有十几例,我们在医院工作的人都知道的,甲状腺手术是在血海里做手术的,而且稍有不慎就会碰到喉返神经,给病人留下后遗症。现在想起来还真为吴医生捏把汗,那里没有血库,没有任何抢救设施,消毒设备更是无从谈起,就用蒸锅煮那些手术器械,然后就用来做手术。按现在的说法,从生物安全的角度看,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真是应了那句话,所谓无私者无畏。

      再说大队的卫生室就更谈不上有什么设备,就一间屋子,什么也没有,几个药瓶,落满灰尘。面对这里长期以来缺医少药的现状,面对着一双双对我们充满期待的眼睛,面对着被病痛折磨的病人,我们的心灵被深深的震撼了,每个人都深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当时医疗队的主要任务是两管五改,既管理水源、管理粪便,五改是改造水井、厕所、畜厩、炉灶、环境。目的是帮助社员们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最基本的卫生标准。

      大家来到驻地后顾不得一路的颠簸。那时候是医院用大卡车送大家到这里的,当时哪有现在的高速路,柏油路,就是土路,坑坑洼洼,下雨时到处是泥泞,晴天时是一路灰尘,在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的东倒西歪的,晕车的人可就惨了。

      就这样投入到工作中,白天我们要和社员一起去地里干活,晚上还要挨家挨户的去巡诊。那时候的生活真的很苦,说是干活,可咱们这些人哪干过啊,累的那真叫做上不去炕,两条腿就像灌了铅似的,根本不是自己的一样,得用两只手搬着抬到炕上去。我们在公社的还好一些,在大队的队员比我们还苦,别的不说,就说吃水用水吧,我们使用水车推水,大队的同志得到水井那去挑水,过去只在电影里见到过的辘轳在这用上了,有一次我去土门子,去井边挑水,那辘轳可难用了,费了九牛二虎的力好不容易把水从井里摇出来,可是不会用扁担,挑着水东摇西晃到家剩半桶了,当时心里那个懊恼劲就别提了。第二天一看肩膀都是紫印子。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工作的。记得贺焕英和桑文英卢云荣当时年龄都不小了也是和年轻人一样的干,她们的付出,就会比我们更多。

       每天晚上巡诊是医疗队的主要工作之一,几个临床科室的医生是首当其冲的,不用说大家也明白,人家是大夫啊,可是自然也是吃苦最多的了,白天干活已经累的够呛了,在去巡诊,每次看他们回来的时候真的是走不动路了。回到驻地倒在炕上就睡了,那可都是爱干净的人,这时候没人顾得了,一身土,一脸汗,就那样睡着了。

      每当看到经我们的治疗恢复了健康的患者的一张张笑脸时,大家都感到自己受的苦和累都算不了什么了。我们的辛勤汗水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咱们221医院是三分部的一面旗帜,各项工作都是走在前面的,我们的医疗队自然也是名声在外,绝不拉空。1977年6月24日这天,吉林市的江城日报社慕名而来,派记者采访我们医疗队,当时我们在土门子大队摆开阵容,让记者们尽情拍摄。有上山采药的,有医疗队员们到社员家巡诊,再就是我们顶着烈日在平整村子里的马路等镜头。我们尽己之能在记者们面前展现着解放军医疗队员们的风采。我们的心里都充满了自豪和骄傲。第二天,也就是6月25日在江城日报上登载了医疗队的照片,是我和李媛媛还有土门子大队的赤脚医生在山上采药的镜头。这张照片我已经发在群相册里。让我们在221上过医疗队的战友共同回忆那段难忘的特殊经历,给我们的军旅岁月增添一段精彩的回放吧。

                                                                                            写于 天津

                     难忘那段“母女情”
                                       卢云荣

         看了孔佩文写的那篇关于医疗队的文章,非常受感动,浮想联翩,一个个战友的容貌,一个个医疗队队员的身影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1977年冬在石咀公社医疗队的一幕幕象电影一样演过,久久不能从眼前离去,在那个年代我们在一起,战斗、工作、生活的场面真是难忘啊!多想能再见面啊。

      在医疗队的时候,有一件事让我久久难忘。那时我们医疗队主要是为石咀公社的乡亲们看病,白天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或者和老乡们一起劳动,晚上巡回医疗。当时我们四个女医护人员有我、小孔、有一个姓赵,对了叫赵丽萍,再一个是李元元,住在一个房东家里,一铺大炕挤了我们四个人。那时是冬天,很冷,屋里没有取暖设备,只靠把大炕烧热,我们又不会摆弄那个大灶,白天没时间烧,只靠晚间烧一会,炕总也烧不热,屋里冷很容易感冒。也许,当时我年龄挺大了不能和年轻人比,一不小心就感冒了,咳嗽,咳痰、嗓子痛,有点发烧,吃了一些药,就没有太注意,已经4天多了。

       那天傍晚去巡回医疗时,走了一会,我就觉得浑身酸痛,嗓子发紧,没有力气,头痛、感觉发冷,身体有些打颤。我和小孔说了,小孔说:“那咱们回去吧,别坚持了,赶快回去再吃点药吧。”也确实坚持不了了,我们返回了房东家,一回来,大家就把我扶到炕上,盖上棉被,小孔一直在旁边守护着我,让我喝水,给我拿药,又摸我头,又摸我手,一量体温38.5度,李元元做了一碗姜汤让我喝,小孔一点一点把一大碗姜汤都给我喂下去了,我眯上眼睛想睡一会,出点汗也许能好吧。过了一个多小时吧,小孔再给我测体温,39.5度,这么高呀,有危险啊,咋办,小孔立即向医疗队领导作了汇报,领导决定让小孔护送我回221医院。当时已经是晚六点多了,天已经全黑了,还没有交通工具,怎办,只有自己想办法,去公路上拦车。

      从房东家到公路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村里的乡间土路,比较平整,出了村不远就是公路,但左拐右拐的怎么也得一个小时,太晚了就怕没有过路的车了,那就更麻烦了。我俩决定走小路,直接穿过去,我们在白天的时候走过一次,也就是二十来分钟,但是没有灯光,路况非常不好,还要经过一条小河,一片松树林,还有一些无主的坟,一想起来挺恐怖的。我俩穿戴好,拿了把手电筒,在院子里一人拿了一根棍子,即可当拐杖又可防身当武器用,小孔看看我,挥了挥手里的棒子说:“卢阿姨别害怕,有我呢,”扶着我就要走,我看了一眼小孔,心想如果遇到情况这棍子也能抵挡一阵,怎么地也得保护好这么漂亮的小女兵,一咬牙就出发了。就这样俩个人、两条棍子,一把手电筒,我们消失在黑压压的夜空里。

     从房东的后院门出来,是一片旷野,没有路,都是一些低矮的灌木丛。沿着别人走过的痕迹慢慢前行,不一会来到小河边,还好河水不深,都已结冰,小孔搀扶着我一步一步的试探着走过了冰河,但是河边离地面挺高的,半人多高,还积满了雪,好滑呀!我让小孔先往上爬,我在后面推她,她身体轻瘦,很快就上去了,然后,小孔就伸过手来拉我,我也不知哪来的那股劲,连爬带蹬带拉的,不管那些了,终于爬了上去。再往前行就是一片松树林,黑压压的,风一吹,树影摇曳,飒飒作响,咋办,硬着头皮继续走吧,刚一走进松树林,扑拉扑拉,一群夜宿的鸟儿受惊吓飞了出去,我吓了一跳,身体一晃,差点摔倒,小孔一下扶助我,我立刻用一只手把小孔紧紧的搂在怀间,另一只手紧紧的握着棍子,心想决不能让小孔受到任何伤害。就这样小孔和我相拥在一起停止了几分钟,两颗心在一起蹦蹦的跳,呼吸好像停息了,一动不动的,看看没事了互相笑起来,然后,我俩互相搀扶着,就像电影里“鬼子进村时”的样子,拿着木棒,警惕的,“大声的不要”,悄悄的往前挪动。走到林子边,看到了月光,心里宽敞多了,我悄悄的告诉小孔:“前面就是坟地,你别害怕,有我呢,咱们是医务工作者,不怕鬼神的,不怕死人。”小孔说:“对,不怕死人,害怕活人”。我搂紧小孔说:“活人也不怕,有我呢”,我又挥了挥手里那根棍子,硬装出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说不怕那是假的,黑天走坟地心里还是胆儿发虚,后背有点发凉,腿不太听使唤,我在小孔耳朵旁轻声说:“咱们快速通过,眼睛别往两边看,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别回头,你在前我在后,跑”。一声令下,我俩连滚带爬终于来到公路上。

      看看表已经快晚间七点了,心想得赶快拦车了,不然车会越来越少,过了八点休想再有车路过了。别看在前面走路、爬坡、紧张,但并没感觉出有什么难受,等紧张过后,我浑身软弱无力,一点劲也没了。小孔自己要求拦车,我没让,在公路上坐了会,勉强站起来,和小孔一起去拦车,拦了两辆,车都没有停,我实在没有劲了,就坐在地上喘息。小孔看到我的样子,急得团团转,眼睛瞪得大大的,像要冒火,把手套往身后一甩,大声地说:“不行,非得拦住他不行!”不一会,远处出现了灯光,又有车来了,小孔不顾一切的冲了出去,她左手握着那根木棒子,右手拿着手电筒,站在公路的中间,大声地喊叫着,向车摇晃着手电筒的灯光,我用尽周身力气喊:“小孔下来,危险!”话还没喊完,嘎哧——车猛地停了下来,我的心一下跳到嗓子眼,一股猛劲涌了上来,上去就把小孔紧紧地抱在怀里,生怕被人抢走似的。司机伸出头刚要发火,一看我们是解放军,态度立即和缓下来,问有什么事,我们说“我们是磐石221医院医疗队的,回磐石执行任务。”221医院在磐石地区还是有好名声的,司机立即说:“快上车吧”。小孔刚要上,我一把拉住她,悄悄的说:“你在我后面,”心里想万一司机是坏人先伤害我,也别伤害着小孔,小孔在后面推了我一把,我坐在了中间,小孔依偎在我的身后。司机说,他是磐石粮库的,今天回来晚了。看样子司机还是一个好人,我们都有点放心了。车驶进了一片大树林,漆黑漆黑的,山路也不平,我们又有点紧张,司机说,别害怕,过了树林就是磐石了,果然,出了树林就可以看到灯火初上的县城了。

      车来到221大红楼门前,我的神经彻底的放松了,还没来得及向司机说句感谢的话,就昏迷过去了,什么也不知道了,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我才慢慢醒来,一看身边没有小孔,就急忙问护士:“小孔呢?”护士告诉我:“小孔早上来看过您,她已经回医疗队了。”我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后来才听说那天是小孔和门诊的同志们一起给我抬到内科病房的,诊断是肺炎,好危险啊!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休养,才又回到医疗队。

    这就是我要讲的我和孔佩文的那段“母女情”—她像女儿一样陪护着我,唯恐让母亲再受到病魔的折磨;我像母亲一样守护着她,决不能让女儿受到任何的伤害;这段亲情我一直想表达出来,今天终于得以实现了。佩文,我的好女儿,你好吗?妈妈想你啊!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2-12-19 13:10:06 |只看该作者
情真真,意切切,荡气回肠。人间自有真情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2-12-30 23:20:59 |只看该作者
祝老哥新年快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2-12-31 11:29:12 |只看该作者
原汤 发表于 2012-12-30 23:20
祝老哥新年快乐!

谢谢原汤   同时祝愿你新年快乐、幸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7-6 19:57 , Processed in 0.00970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