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只从远古飞来的凤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09:54: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收藏杂志 2018-03-22 04:52:06
凤鸟纹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纹饰之一,与龙纹一样皆出自原始氏族的图腾。夏朝以龙为图腾,而殷商却尚凤,《诗经·商颂·玄鸟》有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记》载曰:“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乃殷商始祖少皞。《左传·昭公十七年》载曰:“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秦人亦尚凤,《史记·秦本纪》载曰:“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女脩乃秦之始祖,由此可见殷商与秦皆以凤鸟为崇。
在商周的青铜工艺品上,凤鸟已成为主要的装饰题材。至春秋战国时期,“天命论”主宰人们的意识,故凤由原有图腾崇拜延伸至社会福祸的象征。孔子曾哀曰:“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吾已矣夫!”《山海经·南次三经》也有记载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礼,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这里描绘兼具“仁、义、礼、智、信”五德的五彩鸟便是凤鸟,且一经现世,则天下太平。
本文所说的秦,是指战国时的秦国至秦朝。在工艺艺术上,其美学特色承春秋、战国之风、启两汉之范。
图1 涡云鱼籽地四叶龙凤镜
圆粒钮。钮座外伸出四叶纹,镜缘饰有12内向连弧纹,以细密的云雷纹为地,主体纹饰为二龙二凤, 相间排列,凤鸟圆目低啄,身体呈C形弯曲,双翼向两侧延展,二龙亦曲身回首,尾部回卷,与凤呼应。整体造型活泼生动,线条刻画细腻流畅,与地纹形成繁简对比,颇具层次感。
图2 勾连鱼籽地十六连弧方花纹龙凤镜
圆粒钮。此镜尺寸较大,以双弦纹夹碎点纹组合成菱形云雷地纹, 镜缘饰有16内向连弧纹,钮座外由凹面扁状带环绕成对称的方花形,其叶内各饰有凤纹,姿态各异。扁叶纹外至连弧纹内间饰有龙凤组纹,共4组。此镜主体纹饰造型夸张、变形,工艺精致。
图3 涡云地十九连弧方花纹凤鸟镜
细三弦钮。此镜以细密的涡云纹为地,镜缘饰有19内向连弧纹, 钮座外由凹面扁状带环绕成对称的方花纹,叶内各饰有玄鸟,姿态相同、均单足伫立、昂首曲颈、双翼张开,羽尾上扬,似穿梭于云海之间。此镜主体纹饰造型颇为抽象,但生动有趣,装饰层次丰富多样。
图4 云雷地三雷龙凤镜
细五弦钮。此镜以云雷纹为地纹,边饰有一圈弦纹与绳纹,主体纹饰为三龙三凤环绕交错穿雷纹而过,龙张口露齿,威猛凌厉,身 躯漫卷环绕成缠枝状;凤长啄微勾,嘴衔卷草,羽翼与蔓枝缠绕 且身躯舒展。此种龙凤合体纹饰在同期的镜中较少。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上的凤鸟纹常与云雷纹搭配形成云凤纹,可谓是现实与神话的糅杂。它依云纹弧度的某一局部,分别添加凤鸟的头、羽、足、尾。观之凤似穿梭其间,霎时云雾奔腾、凤舞九天,呈现出一种自由与欢快之态,好一幅仙境般的动人情景。S形凤鸟纹也是此时最为流行的一种装饰图案,S形的线条展示出对比与统一,且流动转换间,常与缠枝纹相配,展示出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之姿。除此之外,凤鸟纹也常以二方连续的样式出现,即一个或多个单位纹样,在平面上有规律地排列,或向上下及左右两个方向循环所构成的纹饰,故而显得颇为规整。而秦汉时期的凤纹图案,则更加多样化和具体化,常表现出对其外在形态的日趋写实,可谓实现了从抽象到具象的转换。
图5 云雷地八连弧四凤镜
细三弦钮。此镜以繁密的云雷纹为地,凹面环带由镜缘向内环绕成8连弧,状似日之光芒。主体纹饰为四凤,分两组,两两相对,凤 纹形象逼真,昂首曲颈,身体呈S形漫卷开,羽尾分三叉,一叉自然卷曲与凤首呼应,一叉穿越连弧外漫卷转向凤首,一叉在另一连弧内漫卷舒展开。此图的主题纹饰与图9相似,对凤尾的处理自然流利,大气磅礴,舒畅淋漓。
图6 云雷地三雷六凤鸟镜
细三弦钮。此镜以细密的涡云纹为地,主体纹饰系6只凤鸟,分3组, 凤鸟冠宇上扬,圆目低视,羽尾卷曲并向后绽放,虽其低目闭啄,但肢强爪利,步履稳健,雄健有力。间饰有并蒂相连的枝叶,其凤羽缠枝后分别越三雷纹而过。主体造型夸张写实、线条均衡流畅,凤鸟 与枝叶漫卷呈缠枝状,表现出一种磅礴、舒畅、自由之感。
图7 云雷地龙凤镜
细三弦钮。此镜以细密的涡云纹为地,主题纹饰由龙凤纹缠绕而成,龙纹体态流畅、富有张力,凤纹圆目弯径、卷尾上扬,透露出 一种舒畅、欢乐之感;此类装饰少了往昔青铜器上的神秘与庄重, 多了自由与欢畅之感,此感正是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解放的体现, 在铜镜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功用。
说明:表头之“总号”即《秦镜文化研究》的图号。m值即单位面积重量,表示为:克/平方厘米。
本文列举《秦镜文化研究》书中的镜例(见表一),皆为战国秦、秦朝的铜镜。依此12面铜镜样例,可一窥秦镜的特点,感受凤鸟纹在春秋战国与秦朝的铜镜中所展姿态,也可对当时青铜工艺的装饰艺术有所探微。
纵观秦镜制式,在存世的数百面秦镜中,凤纹仅为龙纹的十分之一,查找资料可知不同者多、同类者少。本文中图5、图9、图12属同一类,皆为凤穿二段连弧纹,羽翼漫卷盎然,姿态肆意洒脱。比较而言,图12的凤纹较为简约不如图5、图9精细,但整体看来,皆气势磅礴,舒畅淋漓,经努力查找。目前此类镜也仅现这3面,其余凤纹同类者较少。
图8 涡云地十四连弧四叶四鸟镜
细三弦钮。钮座外凹面环带向外延伸出四叶纹,镜缘饰有14内向 连弧纹,以细密的涡云纹为地,主纹饰有4只凤鸟,两只收羽伫 立,两只展翅张羽,均位于14连弧与叶纹之间,凤鸟造型简约抽 象、稚拙生动。其弧线的分布与线条的运用为此镜增添了线面的 对比,凸显出了画面的层次感,颇为有趣;数字14=2×7,属间接 素数,不能用尺规解决,工匠挑战了数学难题。
图9 涡云鱼籽地八连弧四凤镜
细三弦钮。钮座外凹面环带,内区饰有两圈斜线纹及绳纹,以纤 细的涡云鱼籽纹为地,主体纹饰系内向8连弧,两弧内饰凤,凤冠 上扬,顾盼回望,凤尾分为三叉,一叉自然卷曲与凤首呼应,一叉 穿越连弧沿钮座外缘漫卷转向凤首,再穿越一连弧成花形尾饰。 与图5相比,此图凤鸟有俯视之姿,单足弯曲,且羽尾弯曲的弧度 与造型均有差别。在本书下册图录篇的216幅图中,仅图5与此图 属同类,颇为罕见。
图10 云雷地三雷三凤镜
细三弦钮。此镜以细密的云雷纹为地,主体纹饰纹系三只凤鸟, 圆目扬冠,曲颈张啄,口衔卷草,双翼展开,携缠枝穿雷纹而过, 造型生动有趣,凤鸟头部、足部体积偏大,凤爪强劲有力,且羽翼 造型为其增添力度,凸显气势。
图11 勾连涡云鱼籽地十三连弧三凤镜
细三弦钮。钮座为四叶形且勾勒边线,加饰4圆、4水滴形装饰。镜 缘饰有13内向连弧纹,主体纹饰为3只凤鸟,凤首居中、圆目勾啄、 一足伫立,身体呈漩涡状弯卷,羽翼点缀其中,饶有趣味。地纹较 为繁复。此镜凤纹造型简约、纤细、流畅,与繁缛的地纹形成鲜 明对比,且四叶形钮座在同期铜镜中应属罕见。数字13为直接素 数,不能尺规绘制。
图12 云雷地八连弧双兽双鸟四凤镜
细三弦钮。钮座外伸出四叶纹,其外一圈凹带环面,内区饰有斜 线纹与绳纹,以细密的云雷纹为地,主体纹饰系凹面内向8连弧 纹带,此弧带将镜芯划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内区饰有双兽双鸟纹 饰,双兽似神马奔腾云间,双鸟昂首立足威风凛凛,外区饰有4只 神凤,身躯舒展,卷尾回首,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似待穿云而出。
自河姆渡时期便已出现了鸟纹(“双鸟朝阳象牙雕刻”),它体现了原始图腾的标志,而仰韶、马家窑遗址出土的彩陶也均有凤鸟装饰,且形式多抽象;至商周时期凤鸟纹更是成为主流装饰纹样,风格愈发突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凤鸟纹则呈现出一种新的历史面貌:自由、流畅、奔放,耐人寻味;到秦汉时期,凤鸟纹则逐渐由抽象走向了具象……任朝代更迭,时光流转,凤鸟纹却经久不衰,至今依然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装饰元素。
凤鸟纹已陪伴中华民族走过了7000多年的历程,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符号之一。
(注:本文得到清华大学顾问教授王纲怀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8:41 , Processed in 0.00831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