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太太谁最“败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07:06: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紫蝶 于 2018-3-23 07:09 编辑

广西卫视 2018-03-14 01:17:00

都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对于收藏家来说,也不例外。


说到民国时期收藏这个圈子,大家首先会想到是张伯驹、袁克文、王世襄这些大名鼎鼎的收藏家。

然而,在收藏圈内还有很多眼光独到的女收藏家,却鲜有人了解,其中很多就是这些大收藏家的妻子。

在这些著名的收藏家背后,他们的太太不仅身怀数艺,能文能画,受过良好的教育,还有过人的收藏眼光,是古玩收藏与鉴赏的大家。


张伯驹和潘素

▽▽▽
| 张伯驹背后的女书画家 潘素 |
有人这样形容潘素:
真名媛成竹在胸,见识过人生的瑰丽,却难得一颗平常心,进退自如,荣辱自知,背后还带着一段不可复制的传奇,就好像潘素。

她的经历当真如同一部章回小说,起承转合,气象万千。

潘素原名白琴,著名状元宰相潘世恩的后代。
母亲沈桂香出自名门,为潘素聘请名师,促其工女红、习音律、学绘画。

但十三岁时母亲病逝,她被继母王氏,卖到上海的妓院。

在遇到潇洒不羁的“怪人”张伯驹后,两人一见钟情,几经辗转终成眷侣。

张伯驹曾称人生有四大爱好:爱文物、爱女人、爱吃喝、爱读书。遇到潘素后,就只剩下爱文物了。

婚后,张伯驹发现了潘素的绘画天分,不仅大加赞赏,更是着力栽培。

潘素 青山红松图 立轴

而潘素也是竭尽一切支持丈夫收藏,二人一生相偕,在乱世之中倾家荡产抢救国宝文物,为传统艺术的保留和发扬作出卓越贡献。

为了让国宝不至于流失海外,潘素与丈夫几乎倾尽所有。

30年代,潘素、张伯驹夫妇卖掉房产,又向朋友转借,买回隋代展子虔的一幅青绿山水画《游春图》,以免被贩至海外。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为支持丈夫购买恭亲王府的稀世珍品——西晋陆机《平复帖》,潘素又变卖了自己心爱的细软首饰,不惜代价买下了这幅传世墨宝。

西晋 陆机 《平复帖》

对于斥巨资购藏并用心血保护的这些书法名画,潘素和张伯驹并不视为一己所有,而是看作全民族的文化遗产,都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
|青花中淡去的民国女藏家 陈萍|
事实上,民国时代的上海,称得上古玩收藏家的女性屈指可数,陈萍当算一个。

关于陈萍,见过陈萍年轻时照片的人形容:那种浓纤美貌、风情万种,怕只能留在昔日民国的上海滩了。

年轻的陈萍光彩照人,爱玩牌、爱购物、爱旅游,却也爱收藏古玩,不管是瓷器还是玉件,或是书画,她都买了不少。

自诩“购物狂”的陈萍说,她收藏这些仅是为了当时“好玩”,“买一件瓷器,就像买一件衣服、一瓶香水那样寻常”。

“当时都是一扎一扎买来的,一扎就是好几件同一色的瓷器。现在都以为是名瓷,不得了,当时不当一回事的,自己觉得好玩就买了。”

明成化青花花卉纹盘 陈萍捐赠

可见,在外人看来任重道远的收藏事业,到陈萍这只是为了“好玩”。
到了1965年,陈萍由于要跟随丈夫去香港定居,而她的收藏却不便随身携带,因此便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百余件瓷器。

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碗 陈萍捐赠

作为上海博物馆三位最大宗的瓷器捐赠者之一,陈萍的藏品构成了当时建馆之初青花瓷器的基础。
这些捐赠的瓷器,有她父亲和丈夫的收藏,也有不少是她自己买回来的。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罐 陈萍捐赠

通览陈萍收藏,均为明代早期青花御瓷之卓越代表,以明代宣德青花为主,也有永乐、成化等。
这百余件青花瓷从选料、制样、画器、题款,可谓无一不精,件件顶尖,各个珍贵。

2013年中国嘉德拍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陈萍旧藏

其中一件宣德青花大盘被认为是宣德时期御窑厂工艺水平高绝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类大盘由于尺寸过大,极难成型,故存世极少。

明宣德青花绘缠枝莲纹菱口大盘 陈萍捐赠

在存世的同类器物中,能如此盘之大、精、妙者,当属凤毛麟角,由此可见陈萍之收藏眼光不俗。

晚年的陈萍和弟弟

捐赠后几十年间,陈萍曾也回到过上海博物馆。
当时博物馆展出的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不少来自陈萍当年的捐赠,但很多展品并没有注明来源或捐赠者。

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罐 陈萍捐赠

不过,陈萍觉得无所谓,她说:想要收藏的东西一定要得到,再好的东西,一旦不是我的了,就不要再去想它了。
▽▽▽
| 数次捐赠国藏的女收藏家 潘达于|
如果了解之前在《国家宝藏》之上海博物馆篇亮相的大克鼎的朋友一定会了解她,因为这件鼎便是她捐赠的诸多文物之一。

大克鼎 西周

潘达于原名丁达于,18岁时嫁与潘承镜为妻,但过了3个月,她的丈夫就去世了。
所以潘达于作为嗣祖父潘祖荫、祖父潘祖年的孙媳妇,继承了潘氏家族主要是潘祖荫、潘祖年兄弟的收藏。

潘氏家族是一个收藏世家,为苏州彭、宋、潘、韩四大望族之一。

潘氏家族的文物收藏,如果从乾隆时期的潘冕算起,到潘达于这一代,一共延续了将近200年的收藏累积时间,经历了六七代人的努力,才形成了如此的规模。

潘祖荫故居

潘祖荫是我国著名的收藏家、刻书家、金石文字学家,许多重要的文物典籍即在他手中成为潘氏的家藏之物。

到了潘达于这一代,继续处于收藏的高峰状态。

但后来处于抗战时期,潘达于择要将家藏金石、书画、古籍妥善秘密保藏。

她把大盂鼎、大克鼎等重要物件埋藏在地下,亦将宋、元、明、清书画等装了30余箱秘密藏在不为人知的隔壁空间之中封藏起来。

避过了战乱,最终潘祖荫、潘祖年的收藏,大都为潘达于继承保存下来。

在新中国成立后,潘达于多次向国家捐赠缄藏文物,她的捐赠在潘氏家族的捐赠中最为人们所称道。


大盂鼎

1951年7月,潘达于要求将大克鼎、大盂鼎捐赠国家;
其后,潘达于又陆续捐出了大量藏品,如1956年捐赠的99件字画、1957年捐赠的150件字画等;

清代胡洤《吴中七老图》

不仅上海博物馆馆藏多件来自潘达于,南京博物院也接受了潘达于为数不菲的祖传文物藏品,仅1959年、1961年两次捐赠即达163件之多。

潘达于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一批批流传有绪的“国宝”,更留下了保护、收藏、研究这些藏品的永恒文化关怀。

▽▽▽
|奉文堂主人 陈淑贞|
陈淑贞的收藏极为丰富,从近现代书画,到青铜器、高古陶瓷、文房杂项都有涉猎,且品位不凡。
而广受关注的还是中国瓷器的收藏。

她爱好收藏竹椅、竹雕,童年时期作为玩物的竹制品,恰恰成为她后来收藏生涯中收藏竹雕艺术的动机。


北宋钧窑天青釉小碗 奉文堂旧藏

她所收藏的青铜器,则主要是出于古董生意需要。
她收藏青铜器超过三十年,基本是看到有价值的藏品都收入囊中,而从器物体型来看,多是以小型物件为主。

公元前16世纪-15世纪 青铜兽面纹爵 奉文堂旧藏

她自小受父母熏陶,认识到不同艺术和文化, 因其父亲名为韩奉文,遂题奉文堂以作纪念。

在跟随丈夫移居香港之初曾加入东方陶瓷学会,并以第一位女性收藏家的身份成为第一届求知雅集的会员,与各路藏家们分享各自珍贵的藏品。

经过长年累月,其私人收藏引起了世界各地顶级藏家和古董商的目光。

思源堂主人 何安达

值得一提的是,她也是思源堂主人何安达的夫人。
夫妇二人同为收藏大家,他们的收藏各自独立,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作为伉俪藏家书写了一室两堂的收藏史佳话。

▽▽▽

这些民国女藏家,曾有辉煌财富,她们的手摸过无数珍宝,她们的眼也鉴赏过艺术的极美。
更是因为那份对艺术的爱,将这些艺术收藏保存了下来,让我们通过这些历史留存的器物,感受到了她们倾注在其中的情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2 15:47 , Processed in 0.00881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