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汪精卫斗不过蒋介石,最后还成为人人唾弃的大汉奸?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04:13: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为什么汪精卫斗不过蒋介石,最后还成为人人唾弃的大汉奸?                                         2018-03-30 12:23                                                          


汪精卫早年也是一个热血青年,为同盟会和国民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910年3月,谋杀清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被判处终身监禁。当时汪精卫宁死不降,写诗明志: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 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 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 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汪精卫一生最高光的时光大概是在1925年7月广东政府改组时,汪精卫被举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一时风头无二。

从那时起,汪精卫就开始走下坡路,成为国民党的配角,只能在蒋介石的身边做一个副手。
在后来的十多年时,汪精卫几次致力于联合广东广西的军阀,甚至包括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组建打倒蒋介石的政府,但都没有成功。
1937年抗战初期,汪精卫四处奔走,为抗日呐喊;但当看到中国军队的惨败时,又意志消沉,开始希望和日本谈判,甚至投降。

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汪精卫脱离了国民政府,建立了南京政府。但随后日本政府倒台,军人执政,新政府放弃了此前答应汪精卫从中国撤兵的条件。汪精卫却在日本人的船上下不来了,最终成为了一个铁杆汉奸。
终其一生,也没有斗得过蒋介石。


仔细分析来,斗不过蒋介石是大概率事件。
汪精卫的优点和弱点一样明显,这是他难以领导国民党的根本原因。
汪精卫是一个旧知识分子的内核,外边挂了新知识分子的外衣。这一点决定了中国皇权专制时代那些大臣们的弱点,汪精卫身上都有。
之前小编在其它文章中分析中国皇权专制时代中国旧大臣的问题,大体如下:
孔孟教出来的人,重名节,而不明事理。天天在纠结于是非对错,而真正的问题在于解决成败得失的问题。就是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强烈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妥协不让步,必须按我说的去做,否则我不干。也可以说,所谓的忠臣都是好名之人,书呆子,就喜欢谈是非对错;相反一个良臣则要关注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益,也就是成败得失。
这一点在汪精卫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好几次和
蒋介石
有意见不合,汪精卫都拂袖而去,甚至出国去了。比如中山舰事件时就是如此。

当时汪精卫作为一个军政领导人,这样做是不顾大局,自己负气出走,导致蒋介石趁机上位,掌握了国民党和军队的实际权力。
更重要的是,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掌握了国民党的军官,也就掌握了国民党的军队。在乱世军人横行的时代,有枪就代表一切。而汪精卫和孙中山一样,只是个文人,汪精卫又缺少孙中山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注定他只是一个过客和过渡角色,无法成为国民党真正的领袖。


汪精卫最终成为汉奸,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其个人的原因。外部原因今天不谈,今天主要谈下汪精卫个人内在的问题。
汪精卫作为一个思想里一个旧文人的特点,造成了他一个重大缺失,就是软骨病,缺钙,硬不起来。时而大喜进而大悲,缺少弘毅之志。

1932年长城抗战时,听到二十九军胜利的消息,汪精卫大呼中国必胜;但当听到中国军队失败的时候,他就大哭中国必败。
到了1937年之后,更是如此。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牺牲惨重,汪精卫在抗战初的斗志马上消退,变得心如死灰,软骨病又犯了。
这就是中国旧文人的传统和两面性。
汪精卫又开始大讲中国必败,打下去中国必亡,只有和日本谈判合作才有出路。而蒋介石因为在日本读过书,了解日本人的特性,坚持不投降。
日本政府答应汪精卫重组南京政府,等汪精卫政府稳定后,日本军队从中国关内撤军。但人算不如天算,日本军队政变,日本内阁登台,新政府拒绝从中国撤军,而汪精卫却被绑在日本人的战车上下不来了。

后来汪精卫写《自嘲》诗。诗曰:
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 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自身的弱点最终导致汪精卫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并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3 16:26 , Processed in 0.00786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