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知青岁月》 观知青旧居有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23:46: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龙凤 于 2018-4-4 23:49 编辑

读《知青岁月观知青旧居有感
延长县人民检察院
2018-04-04 14:35:15


前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该书用直观生动的事实、丰富翔实的素材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人的才干、气质、品格 “黄金时期”的成长过程。近日,又赴梁家河亲身体验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总书记当年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的初心,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理解。梁家河插队的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扣的人生第一粒扣子,给我很大启发。
坚强自信 知难而进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刚到梁家河,并不习惯,不能融入到村民中,接受姨姨、姨夫的教育,从北京回来,再次来到梁家河时,他开始转变,和村民同劳动、过“五关”,逐渐和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他带领群众干好事、办实事,修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陕西省第一口机井、办铁业铺、修淤泥坝……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当年对于梁家河来说的难事、大事,改善了梁家河的生产生活,在充实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群众怀抱,哺育成长。七年的历练培养出习近平知难而进,坚强自信的品质,让他成长为一名心中有民、手中有方、敢想善做能成的干将。习近平的成长进步起始于陕北,在这里读懂的实际,收获的自信,使他在后来的工作中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与书为伴 学以致用

谈到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人们说到最多的还是他爱学习。一方面,他想继续深造,所以抓住一切时间学习书本知识。习近平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经常在煤油灯下看书看到深夜,煤油烟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他广泛阅读政治理论、历史、文学、军事和国际政治等经典著作,村民称他有 “书瘾”。习近平的学习、阅读不是在象牙塔里进行的,而是在广阔天地中,与学习“无字之书”同步进行的,他向实践学习,到四川学办沼气,向村支书梁玉明学习育种知识。在赵家河开展社教工作,村民赵勋平说:原来的村干部组织开会,底下拉话的、纳鞋底的、瞌睡的都有。习近平组织开会,社员都赶紧过去,他讲话有意思,讲路线教育,讲农村这些事,特别实在,都是和社员密切相关的,还讲一些国内外大事,讲的清清楚楚。2015年再次回到梁家河,总书记说:“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人生处处留意,皆有学问。”结束插队,离开梁家河后,习近平的讲话、文章语言平实、凝练、接地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与梁家河的学习工作经历息息相关。
矢志奋斗 干在实处
同普通人一样,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也曾有迷茫彷徨期,思想发生转变后,他就全身心投入到梁家河的建设中。那时候总书记的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为梁家河的村民做一点实事、好事,“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解开了根拴心中的疙瘩,回梁家河办铁业社,增加村民收入,开导教育村里偷鸡摸狗的二流子,让其改邪归正;“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带领村民打井、打淤泥坝、办沼气、办代销店、缝纫社、磨坊,到赵家河修男女厕所,给随娃(武刚文)做思想工作,当赵家河队长,帮老汉拉车,教铁姑娘写名字,帮赵秀全找猪……所做之事,无一不是好事、实事。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这所有大学问的学校“毕业”后,基层什么样、群众怎么想、事业如何干在他心中都清清楚楚。总书记在梁家河干的工作,是一本 “手把手”教我们带领群众不懈奋斗、干在实处的经典教材。

信念坚定 百折不挠
2013年习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总书记说道,‘’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1974年清华大学招生,他写的三个志愿都是清华大学。在赵家河搞社教工作时,为了让随娃(武刚文)当生产队长,习近平前后10次找他谈话。插队期间,习近平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最终入团入党。这种倔劲儿来自于总书记对党的坚定信仰,对中央的坚决信任,对人生的坚强信心,体现了他在前行路上百折不挠的态度。

厚积薄发 水到渠成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书中提到,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同时,习近平也收获了乡亲们最深厚的感情。他上大学要走的那天早上,乡亲们自发组织到门口送他,连双腿行动不便、平时不怎么出门的残疾人石玉兵,也拄着双拐,一步一步地挪过来要送别,那一刻,坚强的习近平落泪了。习近平和13个村民一边走,一边拉话,步行到60里外的县城。第二天,大家凑齐5块5毛钱照相,习近平要出钱,大家不让。这是习近平在真正融入梁家河的群众中,全心全意为梁家河的群众做了实事、好事换来深厚的群众感情、打下扎实的的群众根基。之后习总书记一步一步取得更大成功,这种成功是他踏实工作、勤奋学习的副产品。后来总书记的群众路线,群众观念,正是在这里扎下根、打下基础,也正是这种经历让习近平在之后的工作中意志坚定、处变不惊。15岁来到黄土地时,习近平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他收获了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习近平的知青岁月,是一场激励青年克服困难、干事创业的现场教学;一本激励干部坚守信仰、干在实处的鲜活素材;一幅中华民族为幸福生活不屈不挠、不懈奋斗姿态的生动写照。

作者:刘晓峰
编辑:刘爱林 刘晓峰 闫明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4-5 06:53:19 |只看该作者
喜欢!精彩!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8-4-5 07:15:47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2 14:42 , Processed in 0.00901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