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晚清宫廷瓷器:慈禧太后的审美情趣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15:07: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晚清宫廷瓷器:慈禧太后的审美情趣
景德镇南河公安 2018-04-28 16:19:16



  慈禧太后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被评价为“第二个武则天”,对中国近代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她也爱好京剧,摄影,还不时写字作画,且对于宫廷瓷器的烧制也格外关注。


什么是慈禧的瓷器呢?
  “慈禧的瓷器”是对慈禧时代烧造瓷器的一种统称,也可以直接称作“慈禧瓷器”。“慈禧瓷器”包括了广义的和狭义的两层含义:广义的概念是指在慈禧掌政期间景德镇御窑厂按照朝廷指令烧造的各类宫廷用瓷,狭义的概念是指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慈禧本人烧造的日用瓷器。无论狭义还是广义,“慈禧瓷器”都指的是宫廷用瓷,是御窑厂烧制的官窑瓷器,而不包括民用器物。从目前存世的器物来看,无论是为慈禧庆寿和日常使用烧造的器物,还是为同治、光绪皇帝大婚所烧制的器物,以及宫廷日用器物,都是在慈禧的直接授意和指令下烧造的,因此“慈禧瓷器”不仅仅是与慈禧本人的使用相关的器物,而是包括更广的范围。

  2013年3月,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联袂推出“故宫珍藏:慈禧的瓷器”特别展览。从目前留存的慈禧时期的上万件器物来看,无论在器物样式、纹饰图案还是釉彩色泽上,都体现出了慈禧老佛爷的个人爱好与审美情趣,足见老佛爷对瓷器的喜爱。通过这些往昔与慈禧朝夕相处、有过亲密接触的瓷器实物,或许能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慈禧。


老佛爷是个有女人味的色彩控
  置身于慈禧瓷器的包围中,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色彩缤纷的花花世界,一个女人的天地。

  瓷器上的图案是女人的。女人爱花,看看这些器物的纹饰就知道了:黄地粉彩梅花春燕纹碗、黄地粉彩兰花纹渣斗、藕色地锦上添花茶缸、绿地粉彩万福宝相花纹杯、黄地粉彩朵兰纹碟、海棠花鸟纹五瓣花形敞口盆、牡丹芙蓉花鱼缸、葵菊纹鱼缸、粉彩桃花纹大缸、粉彩荷花鹭鸶纹圆盒、粉彩鹭莲花盘、绿地粉彩藤萝月季花鱼缸……
  慈禧瓷器最典型的特点便是色彩丰富,红、黄、蓝、绿、紫等大面积的、纯粹的、鲜艳的色彩令人应接不暇。色彩的运用在慈禧瓷器中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很多色彩在以往的瓷器品种中从未使用过。

墨彩过枝竹蝶纹盖碗 清同治
  慈禧瓷器中大面积使用色地为基色,除了白地以外,还有蓝地、深蓝地、浅蓝地、豆青地、藕荷地、明黄地、大红地、粉红地、紫地、翡翠地等。其中,藕荷地、紫地、翡翠地等色彩都是慈禧的新发明,在以往的瓷器中是没有见过的。
  除了使用彩色地外,更是以深浅不同的红、黄、蓝、绿、紫、粉、金、黑、墨等色彩描绘图案和纹饰,呈现出色彩缤纷、绚烂浓艳的百花园。
  除此之外,慈禧尤其钟爱墨彩,清宫中用各种色地衬托墨彩绘画的器物非常多,如绿地墨彩、黄地墨彩、白地墨彩、蓝地墨彩等。慈禧在其儿子大婚典礼上,在自己的生日庆典中照样使用墨彩器物,其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皇家古典与时代的结合
  慈禧瓷器似俗实雅。虽然有如意馆宫廷画士的创意,更有御窑厂工匠的辛苦劳作,但幕后的真正操手是慈禧太后。这些瓷器从设计到烧造完成体现出很多的“创意”。
  色彩上,大胆运用以往不能用或者不被世人接受的色彩,以女人特有的感觉投入到瓷器的设计与烧造中。
藕荷色、翡翠色、紫色地等色彩的运用体现出了慈禧作为女人特有的敏感,水墨彩大量的应用和成功更是反映了慈禧的独特艺术眼光和审美水平。

  造型上,虽然没有突破传统的固有造型,但是在局部大胆出新出奇,大大丰富了传统造型的样式。
以花盆为例,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和长方形外,大胆应用了六角、八角、八角连体亚腰、腰圆、双圆连体亚腰、方胜形、扇形、元宝形等各种样式。以往常用的渣斗尺寸都较大,便于吐弃废物,但慈禧偏偏让工匠们烧造与手掌大小的缩小版精致渣斗,令人爱不释手。唾盂,我们俗称痰盂,如此之物慈禧也让人做得极为讲究,以一折沿盆内套漏斗式活动屉格,上面再加上盖子,不知者以为是一盆。设计上巧妙,用途上讲究,真是极具巧心。
  纹饰上,突破以往图案化的独幅构图,将连缀全器的缠枝、折枝等图案改变为以文人画手法绘制的整幅图案。器物每一面的图案,特别是方形器物上,看似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图案,但如果把每一面的图案连缀起来,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而且是极具文人画风格的作品。在纹饰题材上也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将来自异域的鹦鹉描绘在瓷器上,而且还与寿桃画在一起组成图案。“大雅斋”三字楷书和“天地一家春”盘龙篆书印章图记款的变化应用同样反映出了慈禧的独特“创意”水平。

景德皇窑 仿清同治黄地百碟碗
  无论是一日三餐使用的盘、碗、杯、碟,日常使用的脸盆、圆盒,还是怡情养性的花盆、鱼缸,慈禧时代的瓷器都极尽装饰之能事,在图案设计、细节描绘和制作上都费尽心思,既具有实用性,又可以成为悦人眼目的艺术品。
  慈禧瓷器继承了官窑瓷器的制作传统,在历代成就的基础上,融入了时代特色,又有所发展。无论是同治、光绪的大婚瓷器,还是“大雅斋”“体和殿”瓷器,都具有鲜明特色,独具风格。从整体来说,慈禧瓷器与前朝器物有很大的不同,融入了鲜明的“时代风”,反映了统治者的审美情趣与欣赏品味,也间接反映出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受到的西方艺术影响。
有人说,慈禧的瓷器,是这座没落帝国最后的颜面,它们深居皇宫,看尽繁花散落,装着满腹不能言说的故事,它们有着共同的主人——慈禧。慈禧的瓷器,是晚清制瓷业的一道独特风景,但在这道风景背后,却有着一个女人从青葱岁月逐渐步入迟暮之年说不尽的情感经历,也映射出那个没落帝国的余晖。它们都被烧入这些瓷器中世代流传……
同治大婚用瓷
宛若30岁慈禧的心境
  同治皇帝该大婚了。作为母亲,儿子的婚姻大事是断不能马虎的,更何况他是家中的独子,又是大清帝国的皇上。于是,同治六年(1867年)宫里便开始了大婚典礼的准备。
  同治六年三月,宫廷造办处交下预备将来新皇后所用的瓷器画样,发至刚刚从太平天国战火中恢复过来的景德镇御窑厂,下令加紧烧造。然而,由于处在战后恢复期,御窑厂工艺失传、工匠流失,即使督陶官景福也要用两年时间才能全部烧齐,瓷器还得不到清宫内廷的首肯。
  同治八年(1869年)清廷传旨,认为完成的一万零七十二件皇帝大婚瓷器“烧造粗糙,不堪应用”。皇帝的母亲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1835—1908年)很不满意,下令补烧。

景德皇窑 仿清同治粉彩黄地喜上眉梢纹盘
  同治九年(1870年),清宫传旨江西九江关,给督烧御窑瓷器的负责人景福,所造“各项瓷器要端正,毋得歪斜,其里外花釉及颜色均烧造一律精细鲜明,勿使稍有草率”。同时,为了年轻皇帝大婚急需,还要求烧成后“迅即解京”,不得延误。为了完成帝国的头等大事,满足慈禧的心愿,赶烧这批大婚用瓷,景德镇御窑厂甚至停烧了当年宫廷每年所需的常备大运瓷器。同治大婚的瓷器,宛若此时慈禧的心境——三十五岁左右的母亲,为独子的大婚而装扮,所烧瓷器华丽、热烈、富贵、喜庆。
  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同治皇帝终于大婚了。为了筹备儿子的婚礼,母亲特地从国库中拨出白银1100万两,造办一切大婚用品。所造大婚瓷器底部,除了特意为大婚颁发的“同治年制”四字红色喜庆楷书款外,有的还特意用吉祥的语句书写,如:“吉祥如意”、“燕喜同和”、“长春同庆”等红彩款识,代表着一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祝福。
然而,遗憾的是,大婚后没有几年,同治就驾崩了。失去独子的母亲,虽然精心挑选了妹妹的儿子来继承帝国大统,但是心境却再也无法恢复……
  光绪十一年(1881年),清廷按照慈禧太后旨意,开始准备光绪皇帝未来大婚典礼的用瓷。但是,这一批瓷器却不再像之前同治皇帝大婚用瓷那样,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不仅没用为皇后专门烧造的妆奁用瓷,也没用专门烧造宴饮用瓷。也许,这是在特意避免触及母亲心中的那份痛……
大雅斋瓷器
40岁的慈禧“致青春”
  皇室的女子,讲求闺秀文风。作为一国太后,更应成为举国的表率。四十岁的慈禧,或许是为了自己特别的寿辰,而订制了署有自己画室名字的瓷器——大雅斋瓷器。
  大雅斋,是圆明园“天地一家春”景区内一处建筑的名称。咸丰五年(1855年),咸丰皇帝曾写挂“平安室”、“天地一家春”的两面“大雅斋”匾,赐予圆明园中年轻的慈禧。就是在圆明园中,慈禧生下了同治皇帝。
  1860年,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的大火,大雅斋也付之一炬。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皇帝曾想重建圆明园大雅斋,而最终因皇帝驾崩等原因而作罢。然而,紫禁城内,却仍旧保留“大雅斋”匾额于长春宫中,作为供慈禧皇太后绘画习字的画室。

“大雅斋”款粉彩鹭莲纹碗 清光绪
光绪时期的“大雅斋”款瓷器,或许正是为这两处建筑特别烧造的慈禧皇太后专用瓷。因为是为自己订制,所以“大雅斋”款瓷器带有鲜明的女性色彩——诸器色调光鲜、色彩明丽、器形多样、绘画精美。与同时期其他官、民窑器物相比,无论在质地和工艺上都最为考究,体现了光绪朝御窑瓷器的最高水平。

“永庆长春”款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渣斗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月三十日,太监刘得印将画好的大雅斋瓷器画样“鱼缸、花盆、花瓶纸样等十五件,合牌花盆、水仙盆样等十八件”,交予造办处并传景德镇御器厂烧造。同年,同治皇帝驾崩。独子的去世,加之烧造时间紧促,使得这批大雅斋瓷器于光绪元年和二年,方始烧成。
 以“大雅斋”为自己书斋画室的名字,慈禧怀念着当年在圆明园中年轻的时光。为了致青春,在同治时期,年轻的皇太后还曾在景德镇御窑厂烧造专门绘有兰草的花神杯。就是在那曾经的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17岁的叶赫那拉氏进入了咸丰皇帝的视线,初封兰贵人。于是兰草,成为她的最爱。在此后的生活中,在精美的瓷器上,在华美的服饰上,兰草一再出现。

景德皇窑 仿清同治粉彩紫藤花鸟纹高足碗
  大雅斋是圆明园“天地一家春”景区内一处建筑名称,是供慈禧皇太后绘画习字的画室。同时,紫禁城长春宫内也曾悬挂有大雅斋匾额。光绪时期的“大雅斋”款瓷器,或许正是为这两处建筑特别烧造的慈禧皇太后专用瓷。总体而言,“大雅斋”款瓷器色调鲜艳、器形多样、绘画精美。与同时期其他官、民窑器物相比,无论在质地和工艺上都最为考究,体现了光绪朝御窑瓷器的最高水平。
万寿节用瓷
50岁的慈禧尽显统治者权势
  万寿节,是宫中最为重要的节日,尤其是大寿的时候。作为一个日渐年老的女人,皇太后对自己生辰庆典活动极为重视,并热衷于此。喜爱热闹,对于一个曾经丧子的老年女子来说,想来也不是什么错事。但她,因是帝国最高统治者,于是,一切皆有了国家的意义。慈禧的寿辰,除了改建紫禁城宫殿、修建颐和园外,还钦命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大批万寿用瓷进呈。所制官窑瓷器于光绪一朝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造型式样几乎囊括了传统的各类器形。
  此外,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祝慈禧皇太后50岁寿辰,在慈禧紫禁城旧居储秀宫内,改建“体和殿”,并沿用当年四十寿辰烧造“大雅斋”款瓷器旧例,于光绪十二年(1882年)烧造“体和殿”款瓷器——由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烧造的供该殿陈设和慈禧皇太后用膳的御用瓷器。

“体和殿制”款黄地粉彩灵芝水仙纹长方花盆 清光绪
  在这以后,光绪二十年(1894年)与光绪三十年(1904年),御窑厂为慈禧太后60岁、70岁生日大寿庆典,而烧造万寿节用瓷。此时的太后,年纪已老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彰显自己的权势,慈禧每次都耗费大量的银两,烧造御用万寿节用瓷,以致入不敷出。最终,在主管银财的户部反对声中,慈禧于光绪三十年不得不下懿旨“所有传办瓷器,著即停止”。其时所制,器物色彩、图案鲜艳夺目,寓意吉祥,反映着一位老年女性的色彩。
  自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开始成为帝国的统治者以后,御窑厂为她的万寿庆典共大规模烧造过四次瓷器,分别为慈禧太后四十万寿庆典的大雅斋瓷器、五十万寿庆典的体和殿瓷器,以及后期六十、七十万寿庆典用瓷。这四次万寿庆典用瓷及之前的同治大婚瓷器,映照着一个女人年华的衰老,以及一个帝国的余晖。
文章来源:江西政读,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7 21:22 , Processed in 0.00812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