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3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美妇人乞求苏东坡为她写的一首词,实为千古佳作,却很少人知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 18:30: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美妇人乞求苏东坡为她写的一首词,实为千古佳作,却很少人知道 文史经纬 2018-05-27 06:31:00
苏东坡担任杭州通判的时候,刘贡父忽然来拜访,拉着东坡一块游西湖。当时,刘贡父还正在服丧期间。游船到达湖心,有一小舟轻快地划到前头,小舟中有一美妇人,看到苏东坡,便自叙说:“我少年时就仰慕您的高名,因居于深闺无法相见。现在已出嫁为平民之妻,听说您游西湖,不避夫家的怪责前来。我会弹筝,愿献弹一支曲子,请求赐一首小词以为终身光荣,可以吗?”苏东坡无法推辞,提笔便作了一首小词,给与那妇人。词是这样写的: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江神子


苏东坡这首词,词牌名《江神子》,作于宋神宗熙宁年间杭州通判任上。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一也记载了此事,情节与袁文《瓮牖闲评》所载基本相似,只不过没有美人献曲乞词的情节,仅说那弹筝美人“曲未终翩然而逝”,苏轼便“戏作长短句”。
此词描写湖上听筝。上片描绘湖上景物。雨过初晴,风清霞明,荷花盈盈,白鹭双飞。写景中似乎使用了巧妙的隐喻手法。“一朵芙蓉”便可象征湖上那位美丽的弹筝女子,她如荷化一般盛开,呈现出盈盈美态。而飞来的“双白鹭”,又可喻为两位穿白衣服的青年,他们倾慕着那美人的娉婷艳姿,有意地去接近欣赏。当然,如果撇开这隐喻而纯作湖上实景来看,也同样是美丽迷人的佳景。这段景物描写,明丽开朗,景中含情,抒发了作者浓厚的游兴,呈现出乐观健爽的美学趣味。下片描写听筝。下片“忽闻”一.转、便将读者从佳景境界带入美声境界。

写筝曲又突出哀怨的情感,配搭上一个“苦”字、一个“谁”字,便有一种依稀仿佛之感, 正符合乐音袅袅依依的情状。 最后写筝曲的迷人效果。一曲筝乐竞使得烟云为之收敛,湖上为之清爽,所以东坡觉得似乎是湘水女神降临湖上。他想去追寻那女神的踪迹,却见不到人影,只见湖边几座青青的山峰。这结尾三句出自唐代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但苏轼却化用得极为自然:倾听妙曲,想见美人;虽然绚丽多姿,却不免似真似幻,给人留下一种扑朔迷离的怅惘。
古代诗词歌赋中这种对美人的追寻,从屈原《离骚》开始,便形成为美人香草的比兴手法。作品中的美人其实只是一种语言符号,她往往象征着作者美好的政治理想、襟怀抱负。苏轼这首词煞尾的“拟待曲中寻问取”,与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歌“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追寻美人一样,委婉地表现出了他对美好的政治理想的热情向往和执著追求。只可惜在那个时期的宋代,他的这种追求是那样渺茫,那样地无法付诸现实。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苏轼个人遭遇的悲哀。

苏轼这首《江神子》实在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遗憾的是,许多宋词选本包括宋词鉴赏辞典都未曾入选,并未引起今人的注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6-1 18:31:10 |只看该作者
西湖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花已开,尚盈盈。白鹭嬉,应有意,慕娉婷。闻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云收,似湘灵。待曲终,欲相问,人不见,唯青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8-6-1 18:32:00 |只看该作者
苏东坡乃中国文坛全才,最耀眼的一颗星,诗,词,书,画,散文,别人有一样能达此高度也能名垂青史。还是一位美食家,佛学造诣也深。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30 02:21 , Processed in 0.01151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