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6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惊艳!中国风古茶壶,实在是太美了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12:14: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惊艳!中国风古茶壶,实在是太美了

工匠之美 2018-07-25 22:38:12

民国 墨地景泰蓝茶壶

民国 掐丝珐琅茶壶

民国 黑地万花茶壶

晚清 木刻松树纹茶壶

寿桃盖紫砂大茶壶

清中期 粉彩开光花卉人物茶壶
在众多茶具中,有这样一件特殊器皿,最为茶人青睐,它便是用来泡茶、储茶的茶壶。茶壶因茶而生,茶、壶相伴,淡久生香。在轻盈升腾的壶水中观看佳茗,婀娜多姿,美不堪收。

清同治 珐琅紫砂茶壶

清乾隆 紫砂胎漆描金茶壶

清乾隆 紫砂描金万寿如意吉庆有余纹茶壶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花卉纹茶壶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彩人物提梁茶壶
茶壶之美,美于造型。由于壶的把、盖、底、形存在的细微差别,使茶壶的基本形态数不胜数,光能叫上名的就有近200种。

清乾隆 广彩开光人物纹茶壶

清康熙 青花五彩喜鹊登梅茶壶

清嘉庆 蓝地粉彩福寿缠枝花卉纹茶壶

清嘉庆 官窑诗文茶壶

清嘉庆 粉彩蕃莲福寿纹茶壶
圆壶,曲折圆润,显示一种活泼柔顺的美感。方壶,线面平整,轮廓分明,极具阳刚之美。自然形体即花塑,取材于生活,形象逼真、极具生活气息。

清光绪 浅绛花鸟茶壶

紫砂加彩茶壶

清代 青花茶壶

清 紫砂加彩雕松鹰茶壶

清 竹雕松枝纹茶壶
茶壶之美,美于材质。陶制茶壶,胎质细腻、蕴蓄茶香、色调淳朴古雅;瓷制茶壶,色泽温润、音清而韵长;玻璃(水晶)茶具,色泽鲜艳、光彩照人;金属茶壶,流光溢彩、富丽堂皇;竹木茶壶,色调和谐,美观大方。

清 御制铜胎画珐琅菊花纹茶壶

清 雍正年制画珐琅花蝶纹茶壶

清 银镶宝石茶壶

清 银雕竹节纹茶壶

清 宜兴加彩龙纹茶壶
茶壶之美,美于分享。泡茶时,茶壶大小依饮茶人数多少而定。有客来时,沏一壶好茶,执壶倾茗,列杯分茶,良朋对酌,说尽人间傻话痴语。窗外新月如钩,室内茶杯几只,如此良景,人的一生,能遇几回?

清 宜兴加彩茶壶

清 胭脂红茶壶

清 胭脂地开光山水茶壶

清 铜胎画珐琅茶壶

清 乾隆款铜胎画珐琅开光茶壶
拥有一间香茗悠悠的茶室、开一户只待有缘人的茶馆,都是爱茶之人的梦想。不论是大碗畅饮,还是小盅细品,皆成风景。

清 黄地粉彩开光山水人物御题诗茶壶

清 广彩西厢记茶壶

清 广彩花蝶大茶壶

清 广彩茶壶

清 粉彩开光诗文花卉茶壶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元月长”,茶韵生香,缕缕茶烟升起,隐逸恬淡、清悠闲适之境便油然而生。壶即是我,我即是壶;壶映我影,我恋壶真。这便是,爱茶人的最纯粹的壶之趣!

民国 宜兴加彩茶壶

民国 胭脂红暗刻龙纹茶壶

民国 粉彩云龙纹茶壶

民国 粉彩百花不落地茶壶

民国 珐琅茶壶

老粉彩百花不落地茶壶

彩绘紫砂茶壶

18世纪 青花花卉镂空八方
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中国人自古喜饮茶,善饮茶,且饮茶多讲究,茶文化也普及,故茶具文化源远流长,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既有实用价值,又富艺术之美,故驰名中外,成为了历代爱茶人眼中至宝。
转载自:书画文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8-8-14 12:16: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18-8-14 12:24 编辑

极品茶具,可遇不可求!

中国艺术家 2018-08-13 15:24:58


“茶杯凝细孔,香岫起微云”,美食不如美器,历来是中国人的器用之道,从粗放式羹饮发展到细啜慢品式饮用,不同的品饮方式,自然产生了相应的茶具,茶具是茶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既能用之又能赏之,带来了美,也带来了雅趣,它赋予了一缕缕茶香更诗意的温情。


茶具,是爱茶者绕不过的话题。它美在爱茶人的眼中,也美在爱茶人的心中,爱茶惜茶之人,在蒸煮泡冲之余,似乎总是缺那么一把壶、一个碗、一对杯。


清乾隆 青花山水茶具


清乾隆 青花描金山水茶具


清乾隆 珐琅彩花鸟茶具
过去人们讲究茶具的材质之美,从陶瓷到紫砂,从铁质到银器,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元素,让茶的艺术于一间茶室、一方茶桌之上流光溢彩。
▼ 陶土茶具

▼ 彩瓷茶具


清乾隆 粉彩西洋人物描金茶具
▼ 金属茶具


银錾刻花卉纹茶具
▼ 紫砂茶具


文革 紫砂岁寒三友茶具
▼ 玉茶具


文革 碧玉茶具 (六件套)
▼ 竹木茶具


60年代 竹边瓷器六头茶具 (一套)
除了把材质玩出了至高境界,储茶罐、茶则、茶勺、茶针、茶夹、壶承、滤斗、公道杯、茶洗、茶刀等茶器的出现,足以见得古人为喝上一口好茶,不遗余力地创造出了多少新东西。如此良苦用心,今人能懂几分?
▼ 茶勺


碧玉茶具 (六件套)
中国人对茶具的要求说苛刻也简单,实用、简单、洁净、优美即可;中国人对茶具的要求说简单也苛刻,精美的外表和上乘的质量,如此容器泡出的茶,把生活与艺术结合得天衣无缝,饮之甚妙!


清中期 青花描金加彩茶具


清中期 青花粉彩 斗彩人物纹 暗八仙纹茶具


清乾隆 青花山水茶具
好茶用好的茶具来配,方能显示出茶的档次。精美而有格调的茶具,于品茶中还能收获一份悠然自得的情趣。


清末 翡翠茶具


清光绪 黄地粉彩花卉开光龙凤纹茶具


清光绪 广彩开光花鸟人物茶具
味觉、听觉、嗅觉、触觉、视觉的觉醒,让人们感知到了美的存在,千百年来美的漫长历程里,美的涵义不断深化,促使了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所有的努力,都逐渐汇聚成了中国人为世界所艳羡的生活美学。


清 黄水晶雕梅花茶具


清 广彩人物纹茶具


清 广彩人物茶具
捧一杯香气扑鼻的暖茶,叙一席暖心窝的家常话,茶不醉人,人自醉,茶若醉人,心先醉!当一件简单的生活物品变成真正的艺术品时,人们的呼吸也变得深长,双眼感到湿润,这一刻,感动的缘起就是美!


清道光 广彩人物茶具


清 青花山水纹茶具


清 青花开光花卉纹茶具
▼ 极品茶具大赏


清 广彩开光人物纹茶具


清 广彩茶具


青玉茶具


青玉薄胎茶具


青花缠枝芙蓉纹茶具


乾隆年间 粉彩广州茶具


乾隆金边青花出口瓷茶具


民国 紫砂茶具


民国 粉彩花卉茶具


民国 粉彩多子多福茶具


民国 珐琅彩茶具


玛瑙茶具


翡翠雕茶具


翡翠茶具


翡翠茶具


冰裂纹青玉薄胎和合茶具


碧玉茶具


碧玉茶具


“乾隆年制”款锦地粉彩缠枝花茶具


80年代 景德镇出口粉彩万寿无疆茶具


19世纪 广彩茶具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8-8-14 12:22:11 |只看该作者
极尽繁缛,皇四代的奢华 正广文化 2018-08-10 06:52:59

清乾隆 紫砂黑漆描金吉庆有余壶


经历了康熙雍正两朝的励精图治,清王朝走向了代表本朝政治经济巅峰的乾隆时代,作为一位皇四代及富三代,乾隆皇帝开启了清王朝奢华繁缛、铺张奢靡的审美倾向。经济的富足必然为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提供大量的科研经费,在皇家科学院和御窑场共同努力下,这种类似于当代高科技孵化器的合作机构,使得乾隆一朝的瓷器生产成为清代宫廷瓷器的集大成者。

清乾隆 紫砂御题诗山水人物纹阔底壶


同样这种趋势也蔓延到了紫砂器的制作上。乾隆一朝不惜工本,在康熙和雍正两朝装饰工艺基础上,进一步开拓,研发了更为繁复的、复杂的紫砂装饰工艺类别,例如大漆描金、金银彩装饰、堆泥装饰等等。
清代乾隆时,有陈文柏、陈文居、“寄石山房”、“荆溪水石山人”等、所制紫砂盆,远销日本。著名的紫砂工匠有惠逸公、范章恩、潘大和、葛子厚、吴月亭、华凤祥、贞祥、君德、吴阿昆和许龙文等。
清乾隆 紫砂御题诗烹茶图圆壶高 11cm,口径5cm,足径5.5cm


壶圆球形,细弯流,耳形柄,馒头盖有钮。驼色细砂泥,光润滑爽。腹部一面刻乾隆帝御题《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七言诗:“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做杨柳风。竹炉茗椀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隄转。”句末钤篆书款“乾”圆形印、篆书款“隆”方形印。另一面方形开光内印烹茶图。
此种壶不仅造型独特,而且浅驮色的调砂泥在乾隆朝以后也已绝迹。
清乾隆 紫砂泥绘烹茶图六方茶壶通高16.5cm,口径4cm,足径4.3cm

壶呈六方形,小口出唇边,一侧置弯流,另一侧置曲柄。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壶腹两面有委角长圆形开光,一面开光内印刻乾隆七年(1742年)御制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诗云:“溪烟山雨相空蒙,生衣独坐杨柳风。
竹炉茗碗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冷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堤转。”另一面开光内泥绘烹茶图。
清乾隆 紫砂荷莲寿字壶高10.5cm,口径7.3cm,足径7.5cm



壶圆腹,耳形柄,短直流,浅圈足。通体凸雕装饰,盖钮为花蕊形,盖面饰梅花,肩部有一周如意云头纹,腹中部环绕细竹纹,将纹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有20个篆书“寿”字,其字体各异,下半部凸雕池塘荷莲纹。足内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壶是特为乾隆皇帝庆寿而向宜兴定制的紫砂茗壶,吉祥喜庆的纹饰设计不落俗套,娴熟精练的浅浮雕技法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造型大气端庄,款识的书写更具有官窑瓷器的特点。
清乾隆 紫砂提梁壶通高14.5cm,口径8.2cm,足径7.3cm

壶圆形,鼓腹,平底。高架三叉提梁相交于壶体上方,曲中有直,直中有弯,勾勒婉转,信手而成。圆盖凸起,以太湖石为钮。砂泥呈黄色,质地细润。此壶提梁的造型与壶身浑然一体,使作品具有平衡性而又不失活泼。
清中期以后,提梁壶多由单提梁改为双提梁,既增加了壶的稳定性,又体现出壶形的美观。
清乾隆 紫砂泥绘人物纹诗句茶壶高12.5cm,口径5cm,足径9.5cm


壶口微撇,粗颈,硕腹,阔平底,弯流,螭龙形长柄,圆盖,圆钮。腹部两面长方形委角开光内一面堆绘乾隆帝御题诗《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节选,原诗云:
“才酌中泠第一泉,惠山聊复事烹煎。品题顿置休惭昔,歌泳羶芗亦赖前。开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笔拟龙眠。装池更喜商邱荤,法宝僧庵慎弆全。”此诗为乾隆十六年(1751年)所作(参见《清高宗御制诗文集》),壶上只节选了诗的前半部。另一面堆绘烹茶图。
此壶造型独特,制作精工,为乾隆时期宫廷壶的一种壶式。
清乾隆 紫砂黑漆描金菊花壶高9cm,口径8cm,足径7.5cm

壶直口唇边,扁圆腹,短弯流,环形柄,圈足。盖拱起,上饰宝珠钮。紫砂内胎,外髹黑漆,上绘金彩大朵菊花,花儿竞相开放,花叶染为红、绿色,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底有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壶的紫砂胎和彩漆结合紧密,底漆乌黑莹亮,将金彩图案衬托得华美富丽。图案微凸,略高于黑漆地,使花纹更富于立体感。在紫砂胎上描金彩漆最需要解决的工艺是漆皮的剥落问题,一旦粘和不好就会成片地剥落。乾隆时期紫砂漆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宫中的紫砂胎彩漆描金器始于清雍正时期,乾隆时完全成熟,嘉庆、道光后失传。此壶制作精湛,展示了皇室用器精美绝伦的艺术特色。
清乾隆 紫砂御题诗松树山石图壶高9cm,口径5.6cm,足径6.6cm


壶扁圆形,小弯流,曲柄,圆盖微鼓有钮,圈足。砂泥呈紫红色,色调纯正,砂质细腻。壶腹一面刻松树山石图,另一面长方形开光内刻乾隆御题《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七言诗:
“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做杨柳风。竹炉茗椀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隄转。”句末钤篆书款“乾”圆形印、篆书款“隆”方形印。
清乾隆 紫砂梅花鹿高12.8cm,长13.8cm

一只小鹿睁大眼睛机警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姜黄色砂泥制成。鹿的毛色暗黄,通体布满白色梅花斑。双眼及四蹄皆为黑色,神情警觉,聪明可爱。鹿与 “禄”同音,寓意高官厚禄,因此明清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工艺美术品的装饰。
此紫砂小鹿形态逼真,做工精致,代表了宜兴窑制作皇室御用文玩的高超水平。
清乾隆 紫砂描金彩绘天鸡尊高15.5cm,口径5.5cm,足径10.5cm

尊作天鸡驮宝瓶式,天鸡腹中空,与宝瓶的底部相通,鸡首口部有出气孔。通体以白、绿两色砂泥制成,以金彩描绘花纹。天鸡立于祥云之上,背托宝瓶,翅膀、鸡冠等部位施红彩。宝瓶上绘金彩祥云及“寿”字纹。
此尊砂泥极细,装饰华丽,是乾隆朝宫廷御用文房清供之一。
清乾隆 紫砂描金山水方壶高9cm,口径4.5cm,底径10cm


壶方口,三弯流,蝉肩方体,下承四方折角包边足。紫色砂泥,通体金彩篆书装饰,腹一面绘金彩山水人物纹,另三面有金彩乾隆御题五言诗《雨中留余山居即景杂咏》节选:“御制雨中留余山居即景径 穿玲珑石,簷挂峥嵘泉。小许亦自佳,昨来龙井边。”足内凸印“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清乾隆 紫砂御题诗烹茶图壶高15.4cm,口径5cm,足径5.8cm



壶圆筒形,直腹,短弯流,环耳柄,圈足,鼓圆盖。浅粉色砂泥。壶腹一面长方形委角开光内刻乾隆御题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句末钤“乾”、“隆”篆书印章款。另一面堆绘庭院烹茶图。幽静的山间庭院中,堂屋内的主人和来访的高士谈兴正浓,琴童穿院而过取琴助兴。厢房内一侍童正对炉煽风煮茶。
“卧游书室”是乾隆皇帝游览江南时所乘游船之名。
清乾隆 紫砂芦雁纹六方茶叶罐高16.2cm,口径4cm,足径4.7cm

罐六方形,小口,折肩,六方足。盖、钮皆带六棱。朱红色砂泥。腹六面绘通景芦雁纹,碧波粼粼的湖面上簇簇芦苇在微风中摇弋,一群大雁飞临水面,分别作飞、鸣、食、宿状。整幅画面用细润的泥浆堆绘而成,画面微微凸起,富有立体感。
芦雁纹是中国文人画常见的题材之一,宋徽宗时期就有芦雁纹的宫廷绘画,明清时被大量地运用在工艺美术的装饰上。
清乾隆 陈殷尚款紫砂菱花式壶高10cm,口径7cm,足径6.8cm


壶菱花筋囊式,长弯流,曲柄。五出边菱花式盖,宝珠钮。底有“陈殷尚制”四字隶书印章款。深栗色砂泥,砂质极细,色调纯正。
所谓“筋囊”就是将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分成若干等分的出筋纹纳入精确规范的壶体设计当中。自康熙中期开始,紫砂壶的造型多取自植物、动物的自然形态,给人以优雅亲切之美感。款识中的“陈殷尚”是清初紫砂名匠,善于制作筋囊形茶壶和形制多样的文玩清供。
此菱花式壶筋纹饱满挺直,由顶至底毫厘不差,非一般匠人所能为之。
清乾隆 砂彩绘花鸟纹委角笔筒高13.5cm,口径12×12cm,足径11×11cm

笔筒方形,委角。浅黄色砂泥。外壁以白、粉、黄、绿等色设色,四面分别绘有:鹭鸶莲荷、飞燕桃花、喜鹊登梅、双蜂戏菊。笔筒色调丰富,制作技艺纯熟,所绘花树枝叶纷披,摇曳生姿,禽鸟等轻盈灵动,顾盼生辉。以紫砂胎施以粉彩的做法在清乾隆时期大量出现。
清乾隆 紫砂百果诗句砚滴壶高5.4cm,口径1.1×2cm,足距2cm

此壶造型以石榴为身,蘑菇为盖,藕节为流,灵芝为柄。肩部饰瓜子,底承柿子、桃子、核桃三支足。壶身上的微缩瓜果均采用果实本色,形状逼真。主体壶身砂泥呈冷金黄色,掺杂点点暗红砂。腹部刻行书“仙家瓜果四时同”七字。
作为文房用具的砚滴最早出现时为铜质,两晋时期烧造出青瓷砚滴,此后历代都有瓷质砚滴问世,但紫砂陶质砚滴则十分稀见。
清乾隆 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
高11.2cm,口径8cm,足径8cm



壶瓜棱形,曲柄,短弯流,瓜形盖,宝珠钮,圈足。紫砂内胎,盖及腹部绘绿地描金粉彩莲花、蝙蝠、杂宝纹,通体以金彩为主,其间点缀红、黄、蓝等色,设色艳丽,富丽堂皇。圈足内为紫砂地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壶是先在宜兴烧内胎,进呈宫廷后由造办处再加工,工序为描金、彩画、书款。经如此过程,这件作品才算完成。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4 07:23 , Processed in 0.04864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