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24位高官书法 孰优孰劣? 2018年07月19日 19:07:03
来源:书画界艺术 ![]() 从奠定书法艺术地位的
秦代政治家、文学家李斯开始,
两千多年来,
中国历史上就有一些集
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为一体的人存在。
例如:褚遂良、谢安、范仲淹……
历代书法评价中,
书品和人品是一个血肉相连的整体,
人品历来高于书品,
所谓因人废字。
不过也不完全如此,
也有书法高品格差的书法家,
而且还有开宗立派的。
今天,
就带大家看看这些历代“高官”的书法,
其中有人品书品俱高的,
亦有书品高但人品低劣的。
孰优孰劣,各位书友怎么看?
![]() 1、李斯
![]() 李斯,字通古。
战国末期楚国人,秦朝宰相。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 ·李斯《峄山碑》
《峄山碑》
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
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
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
原石已不在,
相传魏武帝曹操登山时令人推倒。
现在的摹本比较有名的是“长安本”。
此为明拓宋郑文宝摹刻长安本。
·局部
![]() ![]() ![]() ![]() ![]() ![]() 2 、曹操
![]()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曹操虽善书,
但他流传于世的墨迹很少。
现留存于世的只有两个字,
即曹操在征汉中时,
写在石门南褒河一块大石上的“衮雪”二字。
3 、诸葛亮
![]()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 ·诸葛亮《远涉帖》
《远涉帖》为诸葛亮兵出斜谷伐魏时所书,
是经北宋内府弆藏并由《宣和书谱》著录在案
而传承有绪的诸葛亮书迹。
全帖共27字:
“师徒远涉,道路甚艰,
自及褒斜,幸皆无恙,
使回,驰此,不复云云。亮顿首。”
![]() 全文是章草笔体,间有隶书神韵,
笔力纤秀,
楷书的法度谨严中透出灵动清俊,
内敛淡雅,不沾一丝躁气,
所谓“乾坤清气得来难”,便是这个道理。
落款“亮”字独为楷体,特别引人注目。
4 、谢安
![]() 谢安的职位是宰相,
一个文武双全,
也是一位因功高盖主
埋下隐患的伟大的政治家,
东晋著名政治家、宰相、书法家,
名士谢尚的从弟。
![]() ·谢安《六月帖》
谢安年轻时,以清谈知名,
最初被司徒征辟,
除任佐著作郎,都以病辞去,
隐居于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
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
并教育谢家子弟。
此后多次拒绝朝廷辟命。
![]() ·谢安《中郎帖》
谢安曾从王羲之学行书,
书法非常出色,尤以行书为妙品。
后世米芾曾称赞他的书法“山林妙寄,
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
《宣和书谱》收录有其行书《近问帖》《善护帖》《中郎帖》《凄闷帖》《六月帖》。
![]() ·谢安《妻闷帖》
谢安与王羲之建立了非常好的师生友谊,
东晋时女诗人谢道韫,作为谢安的侄女,
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
5
褚遂良
![]() 褚遂良,字登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 ·《褚中令书哀册》
褚遂良在初唐时期
是虞、欧之后晚起的书法家,
他曾请益于虞、欧两位,
得到他们的指导启发,对他影响很大,
所以褚字兼有方圆之长。
他所书碑版,流传于世的,
如《倪宽赞》《雁塔圣教序》等几种。
![]() ·《雁塔圣教序》
![]() ·《孟法师碑铭》
![]() ·褚遂良《山河帖》
![]() ![]() ![]() ·褚遂良《潭府帖》
6
狄仁杰
![]()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
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
唐、武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
可谓是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之一。
![]() ·《袁公瑜墓志》
《袁公瑜墓志》为狄仁杰撰并书。
该墓志高70厘米、宽74厘米。
从墓志拓片上看,狄仁杰书法造诣很高,
作品以虞世南书风为主,
显得圆腴俊朗,
又有褚遂良书风的舒展劲峭,
同时运笔稳健,
点画丰腴,骨力深藏,刚柔相济,别具一格。
7
范仲淹
![]()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的著名散文《岳阳楼记》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被后世广为传颂。
![]() ·范仲淹《远行帖》
范仲淹善书。
宋黄庭坚《山谷题跋》中云:
“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著,
极近晋宋人书。”
又云:
“范文正公书《伯夷颂》极得前人笔意,
盖正书易俗,而小楷难于清劲有精神。”
明唐锦《龙江梦余录》评范仲淹书
“极端劲秀丽,无毫鋩纵逸之态。”
![]() ·范仲淹《边事帖》
![]() ·范仲淹《道服赞》
![]() ·范纯仁 尺牍《致伯康君实尺牍》 之一
![]() ·范纯仁 尺牍《致伯康君实尺牍》 之二
![]() ·范纯仁 尺牍《故人帖》 之一
![]() ·范纯仁 尺牍《故人帖》 之二
8 、富弼
![]() 富弼,河南洛阳人,字彦国。
天圣八年举茂才异等。
庆历二年,
报使契丹,允增戚币,力据割地之请。
次年,任枢密副使,助范仲淹推行新政。
旋被排挤居外。
至和二年,与文彦博同任宰相。
![]() ·富弼《儿子帖》
2005年6月19日,
北京翰海2005春季拍卖会上,
富弼的《儿子帖》成交价462万。
该帖现在看来,极接地气,
字字可读出老父亲对儿子为人处世的担心,
以及为儿子事事安排的良苦用心。
释文:
儿子赋性鲁钝,加之绝不更事。
京师老夫绝少相知者,频令请见,
凡百望一一指教,幸甚幸甚。
此亦乞丙去。弼再上。
翻译:
我儿子本性愚笨迟钝,
加上他很少经历社会磨练。
在京师我很少知心朋友,
所以让他常常去拜见您,
希望诸事对他多加指教,感激不尽。
这信也请阅后烧掉。
![]() ![]() ·富弼《温柑帖》
9 、文彦博
![]() 文彦博,字宽夫。
汾州介休人,就是现在的山西介休,
在世92年(1006-1097),
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史称介休三贤之一。
文彦博在历史上是一个“神童”,
更是一位贤相。
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
出将入相50年,功业巍巍,权位显赫。
![]() ·文彦博 《左藏帖》
自古文人多清高,
在文彦博看来,书法只是小技,
只是当作工具而已,平生不以书法得名,
也不会有像后来的米、苏、黄等人
对书法的研究精神。
由于他满腹经纶,博古通今,
胸中珠玑罗列,流露在书法上,
却也卓尔不同凡响。
![]() ![]() ·文彦博《内翰帖》
![]() ![]() ·文彦博《三札卷》
10 、王安石
![]()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
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提起王安石,
人们自然会想起“王安石变法”,
会想起他的一些诗文,
但知道并了解他的书法的人可能不多。
![]() ·王安石《过从帖》
对于王安石的书法渊源,
还有另一些说法,归纳起来,约有下列几点:
一是王安石的书法由笔底自然生发,
多率意而作;
二是像晋宋间人的笔墨,
风度俊逸,飘飘不凡,格调很高;
三是在书法渊源上众说纷纭,难究其根。
![]() ·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
![]() ·局部
王安石的书法存世较少,
对他的书法也如对待他的变法一样,
时人与后人有许多评论。
苏东坡认为他的书法得无法之法,
但是不可以学,其原因就是他没有法;
黄庭坚认为他的书法奇古,
像晋宋间人的笔墨,
又说他的书法多率意而作,
本不求工而萧散简远,神采飞扬,
好比高人胜士,
虽然敝衣败履,但走在大车驷马之间,
而目光炯炯,总与平常人不同;
米芾则说王安石的书法
学的是五代时的杨凝式,
而且颇为自负地说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
11 、司马光
![]()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
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小学课本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记忆犹新,
大概是这种破而后立的天生智慧
成就了他后来的政治、文史以及书法成就。
![]() ·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局部
司马光是位颇有成就的书法家,
严谨古逸的书法
根植于醇厚的文史学养与政治怀抱,
用笔提按分明,结体规整扁平,
在横划的入笔出锋处,
时常带有蚕头凤尾的汉隶特征,
独树一帜,可名曰“隶楷体”,
在群星璀璨的大宋书法银河中
也是十分耀眼的。
12 、蔡京
![]() 蔡京,字元长,
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
著名书法家蔡襄的从弟。蔡京先后四次任相。
![]() ·蔡京《宫使帖》
时代造就了“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
但因蔡京被称为六贼之首,
而宋人书法“尚意”,
特别注重个人风格与品性,
故人们改蔡京为蔡襄。
![]() ·蔡京《节夫帖》
蔡京的书法艺术
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
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
因而在当时已享有盛誉,
朝野上庶学其书者甚多。
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
使用的词汇
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
就连狂傲如米芾都曾经表示,
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
据说,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
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
米芾回答说:
“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
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
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
![]() ·蔡京行书《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跋》
![]() ·蔡京题赵佶听琴图
13 、秦桧
![]() 秦桧,字会之,汉族,
宋朝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人,两任宰相。
中国文字有“宋体字”,
始于宋代雕版印刷,运用极为广泛,
至今都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排版,
但大家都不愿提起创始人的姓名,
也就是秦桧。
![]() ·秦桧《偈语》
除了作为奸臣以“莫须有”罪名
害死忠烈将领岳飞而闻名之外,
秦桧的书法也备受瞩目。
他字写得娟秀,神采奕奕,
深为宋徽宗喜爱,命其掌管公文。
据说他利用公务之暇,潜心研究汉字,
再加上他对宋徽宗瘦金体研究深入,
对其工整划一,形成宋体。
![]() ·秦桧《深心帖》
![]() ·《深心帖》局部
秦桧代表作《深心帖》,
书于南宋绍兴十二年
(1142年,三个月前刚进太师魏国公)。
《深心帖》出自《楞严经》第三卷,
实为残帖,该帖前面至少应有正文41个字。
秦桧传世书法不多,
《深心帖》可以代表秦桧书法的最高水平。
14 、文天祥
![]() 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
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人,
宋末政治家、文学家,
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 文天祥书法宗法二王,
笔画粗细变化不大,
但注意在布局安排中的疏密变化,
观其作品中,
仿佛有一股清泉在流溢,秀逸并富文人气息。
![]() ![]() ![]() ![]() ![]() 15 、耶律楚材
![]() 耶律楚材,字晋卿,
号湛然居士,又号玉泉老人。
金末元初人,契丹族,
仕蒙古三十年,
窝阔台汗在位时官至中书令(相当于宰相),
是推行汉法的积极倡导者。
![]() ·耶律氏唯一的传世手迹《送刘满诗卷》
耶律楚材在国家治国方略的汉化进程中
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他和全真教丘处机对成吉思汗的谏言
曾拯救过数以百万汉人的生命,
可被称为“蒙古第一儒臣”。
而作为书法家的他同样是出色的。
明初宋濂评之:
“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健,
如铸铁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
此可谓的评。
16 、刘基(刘伯温)
![]() 刘基,字伯温,
青田县南田乡人,故称刘青田,
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明朝开国元勋,
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
故又称刘诚意。
![]() 刘基书法真、行、草都有涉足,
尤擅长行草,
有着劲挺流美、遒媚高雅、清丽秀美的特点,
又有唐楷严谨庄重的意味,
给人以草走龙蛇,墨留芳香的感觉。
![]() ![]() ![]() ![]() ![]() 17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
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
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
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
![]() ·解缙书法作品《宋赵恒殿试佚事》
解缙擅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
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
其草书开晚明狂草先河,
明吴宽《匏翁家藏集》称:
“永乐时,人多能书,
当以学士解公为首,下笔圆滑纯熟。”
![]() ![]() 《自书诗卷》是解缙在广西、交阯
为官期间所作,
作品创作于永乐八年(1410年),
时解缙四十二岁,
恰从遥远的边陲入京奏事,
之后不久即被陷入狱,五年后惨死,
曾经清安岐、乾隆、嘉庆、宣统御府收藏。
![]() ![]() ![]() 此卷书法纵横超逸,奔放洒脱,
点划出规入矩,绝无草率牵强处。
章法经营尤见匠心,
全篇一气呵成,神气自备,
显示出解缙驾御长卷游刃有余的不凡功力。
![]() ![]() ![]() ![]() ![]() 从卷末自识中
流露出解缙本人对此卷也是颇为得意的。
他把这件得意之作送给祯期,
祯期为解缙兄解纶之子,以书名,不失门风。
18 、于谦
![]()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
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杭州市)人,
明朝大臣。
自幼聪颖过人,
青年时代
就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名篇《石灰吟》。
在明代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
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
![]() 此作是于谦应北京夕照寺僧普朗之请,
为其师古拙俊禅师遗存的《公中塔图并赞语》
所作题记。
从所具官衔判断,
作品应书于明正统年间,于谦四十余岁时。
此书明显学赵孟頫,
用笔颇熟,结体秀雅挺拔,
最重要的是自然,不拘谨,
也因此导致个别地方不那么精细。
此手迹曾经安岐、顾崧等人收藏。
![]() ![]() 19 、杨士奇
![]() 杨士奇,明代大臣、学者。
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
汉族,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
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
兼兵部尚书,历五朝,
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
![]() ·杨士奇小楷跋《倪宽赞》
![]() ·杨士奇《致颐庵先生尺牍》
20 、商辂
![]() 商辂,明代首辅,
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
第二个“三元及第”,
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
历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卒谥文毅。
![]() ·商辂《浙藩送行诗序》(局部)
![]() ![]() 21 、李东阳
![]()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
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
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
属金吾左卫籍。
![]() ·李东阳《草书赠廷韶诗轴》洒金笺草书
李东阳长于篆、隶、楷、行、草书,
于篆隶造诣尤高。
他是明初台阁体书法
向明中期吴门书法过渡期间的书法家。
李东阳的书法已摆脱明初台阁体的束缚,
对明中期书风起承先启后的作用。
![]() ·《任询行书韩愈秋怀诗》
有书法大家赞道李东阳
“长沙公大草,中古绝技也!
玲珑飞动,不可按抑,
而纯雅之色,如精金美玉,
毫无怒张蹈厉之癌,盖天资清澈,
全不带渣滓以出。”
代表作品有篆书《怀素自叙帖引首》、
楷书《邃庵铭》、行草书《自书诗卷》等。
22 、刘墉
![]()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
清朝政治家、书法家,
父亲刘统勋是清乾隆年间重臣。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
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
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 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
是帖学之集大成者,
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清人张位屏于《松轩随笔》称:
“刘文清书,初从赵松雪入,
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藏,
不受古人宠拢,超然独出。”
![]() ![]() ![]() ![]() ![]() 23 、和珅
![]() 和珅,字致斋(1750~1799)
中国清代乾隆时权臣。
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致斋。
少年家贫,为文生员,
因机灵善辩,仪表俊伟,受清高宗赏识,
历任显官,后升任军机大臣,
居此要职24年。
他位高权重,长期贪婪狂妄,
是个性心理畸形发展的必然结局。
![]() 乾隆爱书法,
和珅刻意摹仿乾隆的书法,
他写的字酷似乾隆的御笔,
乾隆后期有些诗匾题字,
干脆交由和珅代笔,
从中可以看出和珅书法之造诣。
![]() 据《和珅列传》记载,
和珅的记忆力惊人、聪明决断、
办事利索、多才多艺,
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
和珅书法,故宫有收藏,
其书法融欧、颜、柳于一体,
颇具书卷气,可知当年是用过功的。
![]() ![]() 24 、翁同龢
![]() 翁同龢(hé),字叔平,号松禅,
咸丰六年(1856)一甲一名状元。
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
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
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 翁同龢书法遒劲,天骨开张。
幼学欧、褚,中年致力于颜真卿,
更出入苏、米。
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
晚年沉浸汉隶,为同、光书法家第一。
当时的书法家对他的书法造诣之高十分敬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