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最表达出归隐之心的宋词,也说出我们疲惫不堪时的心里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31 05:43: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最表达出归隐之心的宋词,也说出我们疲惫不堪时的心里话                                         2018-08-30 12:12                                                   

                  

我们印象当中的苏轼,是那个一路高歌的潇洒之人。虽然仕途无比坎坷,且长期流落在外,但是依然能够吟唱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情怀。不光是诗词,历史上关于苏轼衍生了很多的故事,包括苏轼和苏小妹、和和尚佛印之间的故事等等,大都充满哲理趣味。

纵览苏轼的诗词,不难发现这个潇洒的词人人生中时常面临重重的矛盾。有时候引吭高歌,抒发报国之志,喊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有时候又低吟浅唱,悲凉的写出“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是苏轼最表达出归隐之心的宋词,也说出疲惫不堪我们的心里话。且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这首宋词的题目是《行香子·述怀》,写于苏轼仕途受挫之时。当时的苏轼正是四十不惑的年岁,但是在仕途上却时常遭遇政敌的对抗,对于朝廷内的生活充满了厌恶,所以在此时也更渴望回归山林,做一山野村夫,至少能享得人间自在。

开篇写苏轼所看到的自然环境之美,“清夜无尘,月色如银”,在这样美丽的月色下,苏轼更加对于自然的生活心生向往。所以接下来“酒斟时、须满十分”,良辰美景饮酒作乐乃是最合适不过。

而后苏轼想起此时的经历,不觉间一声感慨:“浮名浮利,虚苦劳神”,人生在世最好的还是要追求要平淡生活,争名夺利劳神劳心没有任何好处,更何况人生如“隙中驹”,像“石中火”、“梦中身”一样短暂,何必如此劳神?

下片写自己想要回归山林隐居的愿望。“虽抱文章,开口谁亲”,虽然自己在文学诗词上颇有造诣,但是又有谁能真正看重呢?至少现在的自己并没有得到重用。所以针对如此失意人生,不妨“且陶陶、乐尽天真”。

而后苏轼内心表达归隐愿望,“几时归去,作个闲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放下现在人生的这一切,归隐山野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呢?想象中的“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日子,那该是多么美好!

苏轼旷达如此,对于人生的种种挫折尚且有如此心态,对于普通人来说,人生的挫折和无奈或许就更为沉重了。1000年前的苏轼有如此经历,今日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纵观今日大千世界中的没一个生命,有多少疲惫的灵魂在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苦熬?

在这一刻,我们又何尝不想像苏轼那样“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追求“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日子?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3 11:26 , Processed in 0.00804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