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为什么竖着从右向左写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 07:12: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古人为什么竖着从右向左写字?

四川正道文化 2018-09-01 10:31:00
如果用今人的眼光来看古代的事,很多都非常匪夷所思,比如写字。
古代人写毛笔字时,从来都是竖着从右向左写,和今天的人刚好相反。

难道他们不怕右手把已经写好的字给掩盖住,或右手腕、衣袖把未干的墨汁碰糊么?
答案是:不怕。
因为他们写字时要提腕,甚至要用左手管住右衣袖。

可即便如此,还是会造成很大的不方便,但古人却一直如此坚持了千百年,其中有什么非坚持不可的理由吗?
有,而且很多。
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
竹简上写字形成的习惯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

竹木简牍呈狭长型,自然得一路向下写,单片写好后再用绳串起来卷成册装订。
你可以把每一条竹简想象为一根很长的冰棍棍,把它们穿起来卷上,就是简册。

那为何是自右向左呢?
因为左手拿简,右手执笔,写完便一根一根的从左向右边推去,并且排好,左手再去拿新简。
如此一来,桌面空间便可以得到充分运用,不至于将新简和已写好的竹简弄混淆。

汉字的特点和人的书写习惯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一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来、从左到右方便。
如果从右往左横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成字的美观。

左起为里耶秦简、睡虎地秦简、虎溪山前汉简


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便于笔势的连贯。

古人以右为尊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
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右为大,左为小。

不过,在不同朝代,左右尊卑是不定的,周秦汉时期我国就以右为尊。
高级职位称右职;
崇尚武功称右武;
崇尚文治称右文;
豪门大族称右族、右姓;
皇帝的贵戚称右戚;
太学称右学;
“左迁”代表贬官;
“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

方便阅读请大家想象一下自己手里拿了一卷竹简,然后在下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阅读:
1.左手持竹简,右手一点点拉开阅读,看过的部分用右手卷起来;
2.右手持竹简,左手一点点拉开阅读,看过的部分用左手卷起来。

阅读的前两步左右手没有什么大区别,但是最后一步(即把读过的竹简卷起来)需要很高的手部灵活性,考虑到人普遍是右撇子,所以会选择右手卷竹简,那么书写就只能从右向左了。

跟在石头上刻字有关阿拉伯文、希伯来文都是从右向左书写的,据说这与古代人在石头上刻字有关。
对于一般人来说,左手拿钎子,右手拿锤子,刻字的方向自然是从右向左的。

为了方便人的左脑主管语言逻辑,而脑与肢体是交叉对应的,所以多数人右手写字较自在。

人类发明高脚家具是后来的事,此前要写个字,必须左手执简,右手执笔。右手写了一竖行,左手放一点,竹简垂下一点,正可以凉干刚写好的字。所以,古人从右向左写字,是为了方便!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你说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的书写方式,是为了适应简牍这种书写材料而形成的,那纸张出现以后,人们的书写方式为何不跟着改变?

很简单,人们习惯了左行。
汉字书写形式的形成年代最迟至西周已成定例,千百年定下来的老规矩,岂是说改就能改的?

此外,书写方式决定了阅读方式,就算人们知道从左向右写或许更方便,但打开书眼睛便往右瞟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因此,历史上,也没有哪位叛逆青年或哪家印刷小工坊会走如此“非主流”路线,他们也怕写印出来的书没人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遵循国际惯例,汉字的书写顺序正式变为由左至右,竖向书写。
1954年起,学生课本正式变为由左至右,由上到下横排印刷。
这个习惯也一直沿用至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2 04:02 , Processed in 0.0081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