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2年仕途,14年被贬在外,这首唐诗其实写的是他自己空欢喜一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19:11: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2年仕途,14年被贬在外,这首唐诗其实写的是他自己空欢喜一场                                         2018-09-05 09:04                                                   

                  

在古代中国,士大夫仕途中被贬是非常常见的。尤其对于那些古典诗词的大诗人、大词人大文学家来说,被贬几乎是他们人生的标配。如若没有遭遇被贬,或许他们的诗词成就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今天我们谈到的这个诗人,古文也写的很好,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且也是常年被贬在外。诗人21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但是随后多达20多年的仕途生涯中,诗人过的却并不舒心。尤其是我们今天谈到的这首唐诗,虽然带有明确的兴高采烈,但是其实是写的是他自己空欢喜一场。且看: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这首诗是一首唐诗,题目是《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这个诗人曾经参与到当时的变法当中,可惜失败被贬,这一下子就是20年。公元815年,当时在外飘零十几年之久的柳宗元收到诏书回京,内心自然十分痛快,这首诗就写于这一背景之下。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写诗人自己的经历,11年前的公元805年,“十一年前”诗人因为参与到王叔文变法当中,被当权者忌惮,后来因为变法失败,他本人受到弹劾,被贬外地。因为永州在京城南多达三四千里,所以当年被贬乃是“南渡客”,今日奉诏入京乃是“北归人”。

经历了十几年的磨难,诗人的内心逐渐平和,也在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真正收获回到京城的机会。果不其然,“诏书许逐阳和至”,在被贬十年之后,皇帝下了诏书让柳宗元在这个春天返回京城,给了柳宗元无尽的遐想。

诗人的内心是充满兴奋之感的,一如当年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人看到的是“驿路开花处处新”,这一路的官道上,到处都是新开的花朵,欢迎他这个被贬十几年回到京城一展拳脚的书生。

在柳宗元看来,今天返回京城就意味着有更加光明的未来,意味着自己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有信心建立起更大的功业。但是他所想象不到的是,这首唐诗其实写的是他自己空欢喜一场。当他回到京城之后,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他并没有在京城谋取一个职位,而是在蹉跎两个月以后,重新被贬柳州……

自柳宗元21岁中进士,24岁开始进入仕途(中进士后为父亲守孝三年)后,一直到32岁因为变法被贬,在多达22年的仕途生涯当中,有14年是在永州、柳州之地度过的,仕途可谓不胜凄凉。虽然满腹才华,虽然报国之志非常坚定,但是依然没有获得机会。尤其是这首唐诗,写的时候兴高采烈,但是等到之后再读的时候,内心恐怕都是满腹苦涩了。

值得庆幸的是,柳宗元用他毕生的心血和才华用于诗词和古文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1 06:37 , Processed in 0.00786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