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在意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19:06: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在意诗?

2018年09月17日 10:46:21
作者:一种说法

编者按:我们的民族性里面,为什么温柔敦厚的部分常常不见了?在没有读书之前,一个人应该做到什么?你对生命状态与生活方式的看法是否通透?当我们在生活中经受不同的困惑与迷茫,面对生命里或宏大或细碎的命题,儒学可以成为我们赖以汲取力量与信念的重要源泉吗?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们在现代社会寒耕暑耘,反刍古代中国的传统经典与思想,又能否在绵长的时间里得到一份安身立命的生活态度和正见思维呢?

凤凰网国学联合台湾大爱电视台,特约推出《一种说法》系列短视频专栏。薛仁明、马叔礼、黄俊杰三位知名台湾学者将课堂讲台搬出象牙塔,在平凡百姓的食衣住行中、在台湾清丽的人文风景间开讲,用睿智的言语、平实的记录,从庶民生活里开启一种解读儒学的新视角。

自动播放

《论语·泰伯篇》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为什么"诗"一定要摆在"礼"的前面?是因为礼它是一种比较形式性的东西;它的好处就是,给人一个规矩,给人一个规范。但是这个规矩、规范,它好跟坏,你拿捏那个度,有时候没那么容易;就是你一不小心过了头、过了度,那些规矩跟规范,它就变成是把你掐住的一个东西,人就板了嘛!

"诗"不一样,诗其实一开始是要先把人给调动起来,要把人给打开了,所以叫"兴于诗"。那人先调动起来之后,然后我们再给他一个规范,再给他一个规矩,这个时候人比较不容易出问题。那我的意思,其实孔子讲这个"兴于诗",摆在"成于礼"前面,有一点点这个味道。

再就是一个人,不管他是孩子,还是我们开始学习,你整个人把你自己的状态给打开,这个是最根本的一件事情,那这个叫"兴于诗"。也就是什么?也就是说,像今天太阳这么好,你心情很好,心情很好之后,你这个心情好,是一切的根本,你心情不好,你再有什么"礼",人家看了都很难受。所以孔子在特别强调这个"兴于诗",然后要把"兴于诗"摆在"立于礼"的前面,其实是对于我们整个生命,一个次第吧。或者说,我们整个生命发展的一个规律,其实我觉得孔子他是有一个掌握的。

《三国演义·开卷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我常讲中国是一个诗的民族,这个诗的民族,它其实体现在很多细节上。

那个大家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讲,从东汉末年一直到三国统一,这几十年的历史,然后一百廿回,那所有这些英雄,此起彼落。但是这么多的叙述里,一开头是什么?是一首诗,是"滚滚长江东逝水"那么一首诗,它是从诗开始的。

然后中国的戏曲,跟西方的戏剧很大的不同是什么?是中国戏曲里面,只要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一出场,他绝对不会直接进入主题,他也绝对不会自报家门、自我介绍,他一开始,一定会先来一个"诗"——定场诗。然后这个传统,中国这么一个诗的传统,他甚至扩大到什么?扩大到有一个小细节,可能大家以前没有留意的,什么事呢?就中国人的家庭,家家户户也是从一首诗开始的,那一首诗叫做"对联"!全世界只有中华民族干这个事,我们门口就是一首诗。

以前这个一首诗的这个传统,可以做到多强大?就是即使你们家是文盲,你们家门口也是一首诗,你可以去买,你可以请人家写,总而言之,你们家还是一个对联,这个是把诗歌民族做到最彻底的一件小事。可是他虽然是小事,其实他是一个最根本的大事,没有一个民族会把诗歌,覆盖到家家户户的。

这些细节其实后面都有一个特别深刻的一个特质在里面,就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在意诗?诗到底是什么?我们说什么叫做诗意?诗意其实就是什么,就是让我们生活有限的时空里面,生出一种无限的光阴感受来。西方人讲"时间",中国人讲"光阴","时间"是物理概念,"光阴"是什么?是诗意。时间跟光阴一样不一样?有些东西是一样,但是它还是有一个部分不一样,哪一个部分不一样?"感受"。

那就是在整个中国的传统里面,我们在意的是,在那个"有形有相"的这些东西后面,我们能够生出那一分感受来。那有这一分感受,人就可以从有限变无限,人就可以变得更大!那如果借用佛家的话来讲,那个有限是"色",无限是"空";用道家的话来讲,有限是"有",无限是"无"。

中国这样一个诗歌的民族,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在"色"里面能够生出"空"来,这个就叫"诗意"。中国因为诗歌的那个基本体质,它是"有感而不黏在情,然后有感而不黏于情"。它某种程度,跟中国以前所说的修行,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它是相通的。或者讲得涵盖面更大的,就是在中国整个修行的传统里面,它弄到最极致,它跟中国的诗歌、中国的"艺",艺术的"艺",中国的"艺"的那个最高的传统,最高的境界,它是一件事情,它是相通的!

《唐·景岑禅师》

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掬水月在手,落花香满溢。

所以中国它就会出现在"艺"那一块最高的人,他同时他也有可能是在整个修行上,最有境界的人。譬如有一个特别有名的诗句,"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掬水月在手,落花香满溢。"你如果不跟人家讲说,这是一个禅宗修行者写的,你也会觉得这是最好的诗。

就修行修到最后,跟诗歌的最高的境界,它相通的是什么?就是我刚刚讲的,那个"色空之际",色空之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最后,我们人人不可能完全是空的,我们人一定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永远是无限的,可是我们可以在这个有限里面,体现出无限来;那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那个就是什么?在色里面,显现出空来,这叫"以色显空"。那中国的诗歌,或者中国的"艺",最高的都是这样子。

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7:38 , Processed in 0.00870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