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人都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上一句才是精要,却鲜为人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15:18: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人人都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上一句才是精要,却鲜为人知                                         2018-09-22 10:55                                                   

                  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时代都会冒出几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因为贴合生活,所以在民间广为传诵。

明朝作家冯梦龙在自己的著作《警世通言》中有一句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巴到天明各自飞。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了夫妻之间感情的不牢固,所以颇受老百姓的喜爱。
经过民间的传播和改变,这句话逐渐变成了我们现代所说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虽然字面上有一些改变,但大致意思还是跟原句差不多的。
指的就是夫妻之间的感情哪有那么牢固,一旦有灾难来临了,你的枕边人逃得比你还快。

另外,在民间还有充满负能量的一句话,贫贱夫妻百事哀。在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解释便是地位低的夫妻结婚,纵然得到了一时的幸福,但日子一长,肯定会因为柴米油盐爆发争吵,进而造成“百事哀”的结果。
这句话几乎人人都知道,并且大多都是以上述的意思去理解的。但事实上,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抱怨,在它的背后,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贫贱夫妻百事哀出自于唐代诗人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二》,全诗如下: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在贫贱夫妻百事哀前面,还有一句诗,诚知此恨人人有。元稹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恨呢?

咱们结合这首诗的背景来看,当年,元稹可谓是春风得意,凭借自己的才华,元稹成功的考上了科举,被分配了官职。这个科举就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并且在古代的难度更高。但回报也很丰厚,可以说一考上,便得到了做官的机会。
不过,元稹所处的时代并不怎么有利,当时唐王朝早已不复贞观时期的强盛,内有奸臣作乱,外有藩镇割据。元稹初入朝堂,跟所有年轻人一样,正义直言、毫无畏惧。
他一个月连续上书10次,希望皇帝可以除掉朝廷上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然后再解决藩镇之乱,恢复大唐盛世。

朝堂上那些利益团体见元稹如此不识趣,于是便选择对皇帝施压,最终元稹被流放。流放可不是现代人的旅游,没有大毅力是坚持不下来的。元稹不愿让娇生惯养的妻子吃这种苦,但妻子却一反常态,执意要跟丈夫同甘共苦。
元稹的妻子名叫韦丛,来头很大,她的父亲是当时的太子少保韦夏卿。嫁给元稹的时候,韦丛二十岁,正值青春妙龄。
在流放期间,元稹的精神几度崩溃,多亏韦丛在身边为他加油打气,元稹这才熬了过来。但韦丛毕竟是官宦之家出身,哪里吃过这种苦,在她27岁的时候,因太过劳累而去世了。

对于妻子的早逝,元稹十分悲痛,他将错误全都归结于自己。于是便写下了“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只不过,经过民间的传播,上一句几乎鲜为人知,至于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诗更是被大众曲解了。
其实这句诗真正意思是这样的:世人都明白这种恨”夫妻离别之恨“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但有过贫贱生活的夫妻,在看到任何死去伴侣的东西或者想起曾经为自己做过的事情时,都会感到无比的哀痛。”
所以,各位,如果下次有人再有人将贫贱夫妻百事哀比作是地位低的夫妻结婚肯定是不好的,你可一定要把上一句“诚知此恨人人有”给翻出来,毕竟这句才是精要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1:53 , Processed in 0.00774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