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霜降 |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8:01: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霜降 |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2018-10-22 16:46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 枯 草 霜 花 白 |

节 气 · 霜 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道“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初霜出现。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被冠以“秋止符”的名号,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霜,而霜仅在晴天形成。霜降人间,想起陆游在《霜月》中写到的“枯草霜花白,寒窗月薪影”,秋夜有月,枯草凝霜,凉爽的风吹来不禁一个激灵。

晚秋肃杀景象难免惹人忧思,可当走在清朗的夜里,望着天空月朗星稀,吹着那么爽利的风,内心自有一片清明。

| 霜 降 三 候 |

节 气 · 霜 降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财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

二候草木黄落。“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刮过,白云飞起,草木已不复葱郁,金黄色的落叶,纷纷飘坠,为秋日大地铺上绚丽的金色地毯。

三候蜇虫咸俯。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夏夜藏秘丛中虫蚁的窸窸窣窣声,变成了秋夜飒飒爽利的风声,树枝张牙舞爪地伸向天空,要去够那剩下的一弯明月,探索秋日的清澈韵味。

| 霜 降 吃 丁 柿 |

节 气 · 霜 降

霜降前后柿子开始成熟上市,这个时期的柿子皮薄果肉鲜美,营养价值高。在泉州老人那有一种说法: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本草纲目》中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生柿是清热解毒,降压止血的良药,柿蒡、柿叶都是很有价值的药材。柿子树的栽培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北宋诗人张仲殊称美柿子︰"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

柿子树在夏天,叶大光洁绿树浓阴,树下避暑纳凉;入秋丹果挂树,鲜丽夺目。不禁想到曹文轩在《一根燃烧的绳子》中写的“柿子树”,他不顾母亲对种果树会被偷的担心,偏偏在在家院子里种下一棵柿子树,一年又一年,等着柿子树长大开花结果。

开花时,担心花儿凋零,结果后,又开始担心果子会被偷走。不安稳的日子总在后头。曹先生那时每天上学前总要数一数挂在树上的柿子,回家后再数一遍看看柿子有没有变少。柿子还是在成熟后被一颗颗偷走,即便这棵瘦瘦的柿子树,让曹先生家里贫乏的院子多了些温馨、情调和无言的乐趣,让这院子与别人家的院子多了些看头,但在最后还是被曹先生亲手砍倒了。院子又变得单调而平庸。

柿子又成熟了,一盏一盏的小黄灯又亮起来了,希望站在树下仰望这些亮闪闪的人儿,可以摘下柿子。不要让一树的柿子美丽苍凉度过一个秋,不让它们熟透后跌在地上,砸个头破血流,也没能有人一边吃着它发出赞美。

| 凛 冬 将 至 |

节 气 · 霜 降

秋末时节,天气渐寒。节气就是中国人的时间美学,而每个节气都有吃的理由。特别在霜降这一天,民间都有进食补品的习俗。有一句谚语叫“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

霜降之时,秋燥明显,燥易伤津,中医指出在饮食调养方面,要注意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萝卜就是个物美价廉的选择,“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萝卜也被称为“土人参”,可生吃可入锅炖肉。可生吃者皮色透明肉不辣且生甜,可解腹胀之围。

在闽南地区,霜降这天有一样东西买得很火,那就是鸭肉。鸭的浑身都是宝,秋季的新鸭,肉质肥美鲜嫩,鸭肉中的脂肪酸熔点低,易于消化,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矿物质等,炖上一锅鸭汤,秋季润燥清热去火。除了鸭肉,牛肉、羊肉也与霜降相宜。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寒来暑往,季节时光就这样流逝了。

时间如洪水猛兽,秋风好懂事,携雨而来兮安抚好它。总是在一叶知秋之后摆渡而来,那划着巧桨而又无声息的思意渐浓。

红叶青苔地,凉风暮雨天。长空白云里,心随雁南飞。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何处秋风至?孤客最先闻。

秋又来了,每个走在落叶大道上的行人,随着落叶在大地快乐地旋转。

作者:兮浅丨弘益茶道美学编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2:08 , Processed in 0.00913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