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13:57: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读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018-11-02 10:06                                                   

                  作者徐再思是元代散曲家。字德可,号甜斋,浙江嘉兴人,与贯云石(号酸斋,元代文学家,维吾尔族人,精通汉文,辞官后退隐江南,又号芦花道人。所作散曲风格豪放,亦有偏于清丽者)齐名,后人将两人作品合辑,称为《酸甜乐府》。

《酸甜乐府》
徐再思的小令作品,多体现出他以写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见长,其风格清丽,文字优美,尤其擅长捕捉细微的感受而倍获读者的亲近。
这首《夜雨》是徐再思小令作品风格的浓缩荟萃,拿清新的语言捧托出的淅淅雨声,委婉的笔墨描摹出缕缕情思。

小令《水仙子·夜雨》遐思图
这首精致的小令,读后令人清爽,也让人披挂起几丝淡淡的愁绪,在深秋的夜晚和同那孤寂的心灵回旋跳荡,消失在空寂的远方。
起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多么美的词句,落叶声声,低唱出萧瑟凄凉的秋曲,一片落叶一片秋,片片落叶泼洒出浓浓的秋意,从作者眼前飘飞而过,栖憩在心田,释放出冷冰冰的股股寒气。

梧桐更兼细雨
时节已是深秋,雨打芭蕉,点点滴滴敲击着作者忧伤的心,啊,秋夜雨来临。
开头两句,作者用梧桐落叶点明时已深秋,又用点点雨声浓墨重彩地渲染烘托出一个无限凄凉、不胜惆怅的深秋夜雨图。

芭蕉叶下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巧妙地把“一声”与“一声”、“一点”与“一点”并列使用,前面的“一声”、“一点”是客观的声响,后面的“一声”、“一点”,则化为主观的情感,作者从外到内、由景及情,倏忽之间便把曲的意境深化了许多,使人不由得联想起温庭筠《更漏子》中的词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徐再思小令
接下句“三更归梦三更后”,续写梧桐雨滴,万千愁绪,夜到三更,归梦难成。这一句作者以归梦难成既点出愁思的缘起,又为下句做了铺垫,还进一步描绘出自己忧愁之深,夜不能寐。
此曲的前三句,相对鼎足,十分工整精美,却又自然贴切,不见任何雕琢锤炼的痕迹,足见作者写作技巧的精湛纯熟。
接下来写“落灯花棋未收”,一盏孤灯落尽灯花,照的屋内一片昏暗、凄惶。黯淡的灯光下,夜来下过的棋子还未曾收拾整理,凌乱无序。

夜雨
这里,作者用残灯乱棋的描绘,更增添了深秋夜雨的凄凉和愁苦,触目此景,怎能不加重作者的愁绪呢?
于是,作者接下去写道:“叹新丰逆旅淹留”。新丰,地名,在陕西省,是唐朝时华清宫所在地。
作者出生在浙江嘉兴,其地山青水秀,风光绮丽,但现在却留居在新丰孤馆,尝尽了异乡羁旅的愁苦。

《水仙子·夜雨》词意
一个“叹”字,所含感情极为丰富,它带着忧愁苦闷,也饱含孤单寂寞,还更有着无可奈何的深深叹息。
再接下去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作者独睡床头,浮想联翩,十年的往事,对江南父母的深深思念,所有这一切都一起涌上心头,其中有悲伤,也有欢乐,既有孤独,也有团聚,既有愁苦,也有喜悦,真可谓百感交集,由此而使曲的意境具有了深沉厚重的特征。

《贯云石评传》
最后一句“都到心头”也是巧笔,仅仅点到为止,并没有多作铺张,但却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情无穷。
【元代·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11:36 , Processed in 0.00866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