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霞客与丽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8:51: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徐霞客与丽江
2018-11-03 17:19

明崇祯12年,公元1639年,时年51岁的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踏遍千山万水来到丽江,受到当时纳西族土司木增的热情接待。徐霞客与木增一见如故,彼此仰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可惜天妒英才。由于常年旅行,积劳成疾,徐霞客最终两足俱废,心力交瘁,更是思乡心切。怀着对知己好友的满腔关爱,木增派遣8名纳西族青壮,从丽江出发,日夜兼程跋涉156天,将其抬至湖北黄冈。

在那里,徐霞客乘船沿着长江回到了江阴。安全回到故里的徐霞客,潜心创作,完成了名垂青史的《徐霞客游记》,其中的“丽江游记”,记载了370多年前的丽江风土人情,也记录了徐霞客与木氏土司所进行的文化交流。

“徐霞客对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赞美,也成为传世著作中宣扬丽江的第一人!《徐霞客游记》中的“丽江篇”。书中提到的好多地点,不是出没在崇山峻岭,就是被时间掩埋。徐霞客入丽的隘口邱塘关如今就只剩下一只看不清模样的石狮子与访者对视。

摄制组对此并不意外。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任谁也无法避开的事实,毕竟时过境迁,丽江也是在不停向前发展、改变着的。

越真实的 越有力量

当年,徐霞客这样描述他最初看到的丽江:“其地杏花始残,桃尤初放,盖愈北而寒也。”

现今,因为环境、人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过去事件的重新拍摄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对于片子的拍摄制作加大了难度,也是对于该片拍摄的一大挑战。目前,我们主打“情景再现”的纪录片拍摄手法:选最合适的演员、配最合适的旁白、请教最权威的丽江历史学家、用最合适的道具。全方位展现这段被人遗忘的历史。

——钱昊宸

正是因为有了以上这些,我们有幸可以跟随摄制组的脚步,循着徐霞客的足迹,在玉龙雪山下,邂逅几百年前让徐霞客动容过的雪域风情;

沿着邱塘关的古长城,越群山,经绝壁,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

沿着束河古镇的幽幽石板体验徐霞客笔下的:“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

入住“十合院”沉浸于原汁原味的纳西风俗,感受徐霞客笔下的丽江“八大碗”;

徐霞客曾在病床上这样说道: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译文:张骞、唐玄奘都是受国命之托西游。我就靠自己一身老布衣、一根手杖、一双麻鞋,走遍河沙、昆仑、西域,这一生没有遗憾。

徐霞客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遍寻所有的句子与词汇,改了又改、删了又删,始终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说明。因为没有任何赞誉之词,能超越那样的荣光。

如今《徐霞客与丽江》正式开拍,据总导演钱昊宸透露,纪录片《徐霞客与丽江》力求最大限度还原徐霞客当年在丽江游历的情况,真实展现他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

回溯徐霞客在丽江停留的岁月,更多发挥徐霞客作为旅行家留给丽江的宝贵财富,为打响丽江旅游品牌创造新契机,以创新的方式打造徐霞客游线,进一步传承、保护和发扬“霞客文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4 15:34 , Processed in 0.00820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