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老外迷上书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20:43: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当老外迷上书法……                                         2018-12-23 13:14                                                   

                  

▲听这位外国人谈对中国书法的感受,内心像是打翻了五味瓶。

书法,

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被誉为“无言的诗、

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当从小缺乏中文基础的外国人

遇上中国土生土长、

原汁原味的书法艺术,

他们是如何在一笔一划中,

体验中国国粹的魅力呢?

1
俄罗斯姑娘爱上中国小伙
迷书法苦练一年夺大奖

前不久,深圳东方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东方杯”外国人汉字书法大赛圆满结束,俄罗斯姑娘NIFONTOVA VIKTORIIA(金岚)凭借一幅字迹工整、字体匀称的楷书版《早发白帝城》获得一等奖。

金岚获奖作品

这位有着一头金色的卷发,湛蓝的眼珠,高挺的鼻梁,白皙的肌肤的俄罗斯姑娘,在2016年春节后,通过社交网络认识了中国小伙儿邱镇宏。因为都学习过美术,两人越聊越投机,一不小心就坠入了爱河。在男友的影响下,她被中国的书法深深吸引了,她发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学习书法既能让她学习汉字,又能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何乐而不为呢?

在男友的指导下,金岚开始了临摹之路。字帖临摹完了之后,她又上网通过视频学习书法写作,“youtube上面的视频有限,我又上instagram去搜索一些书法家的作品临摹。”

接触了一段时间中国文化后,金岚陷入了对中国的书法的喜爱中难以自拔,一有空就会练习。下班后,男友约金岚看电影,有时候还会被拒绝。“我要把时间空出来练字,如果看电影的时间跟练字冲突了,就会被我拒绝。”金岚坦言,在完成第三学期学习后,她还将报名一学期的语言班,不仅要学习书法,还要学习国画,这是为了加深对书法技艺的学习。

“书画之间是相通的,我希望借助过去学习绘画的基础,让书法技艺得到进一步提升。”作为一个外国人,短短时间内就对中国的书画同源有了如此切身的感受,不得不让我们佩服。

迷上书法两年的金岚,深知作为半路出家的书法爱好者,比真正的书法大师还差很远,但她依然一笔一画地追赶着。“时而嫌弃自己的烂字,时而又为偶得的一个好字开心得不得了。”金岚笑称。

努力的付出没有白费,在系统学习了一年多的书法课程后,金岚首次报名参加第二届“东方杯”外国人汉字书法大赛,从500余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一等奖。

2
瑞士艺术家因书法结缘爱人
堪称中国书法界“神仙眷侣”

尤丽,一位棕发碧眼的瑞士美女,不仅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更写得一手让人赞不绝口的毛笔字。她的丈夫鲁大东也是一位书法家,两人因书法结缘,堪称中国书法界的“神仙眷侣”。
1990年,尤丽还是瑞士苏黎世大学东亚美术史的学生。“那个时候,我们学校有个日本教授,她是一位书法家。在她的课上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书法。”尤丽说,虽然只是出于爱好,简单练习书写几个汉字,却被这种来自东方的古老艺术深深吸引。“当时我还不太懂中国汉字背后的意义,但是书法本身就具有一种运动美感,每写一个字,身体都会有一个优美的动作。”

1993年,尤丽获得奖学金,远赴重洋,来到西子湖畔她盼望已久的中国美院学习自己的本专业东亚美术史。“当时有个法国同学告诉我,来中国不能学理论,一定要学习书法这样的实践性专业。”本身就喜欢书法的尤丽,开始在中国美院专门为留学生开设的进修班(国美国际学院的前身)学习书法。
1995年,尤丽如愿考上了中国美院的书法专业。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攻读了书法系的硕士,并在毕业后留校工作。转眼间,尤丽已经在中国呆了近20年,除了度假,从未离开过。“我对书法有种使命感,它是我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尤丽说,接下来她会将书法和影像、舞蹈结合,试图用别的媒介把书写的运动表现出来。

尤丽和丈夫鲁大东都是专业书法家,来自不同国度的师兄妹,因书法结下良缘,这在书法界内也是一段佳话。
“其实刘江老师还是我们的媒人呢。”尤丽回忆道,当时她在留学生班上课,特别喜欢篆刻。听闻刘江(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教授、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在大四年级上篆刻课,她立刻跑去央求刘江,得到了旁听的机会。“当时书法专业一个班只有6个学生,因为都喜欢篆刻,我和大东之间有很多共同话题,慢慢就熟络起来了。”2000年,两人在相识6年时结为伴侣。

因为尤丽了解艺术史,鲁大东擅长书法技巧,两人日常的交流也是一种互相补充的学习,谈论起书法,他们之间总有着奇妙的默契。
丈夫鲁大东说:“她改变了我对外国人学习书法的印象,不少外国人来中国学书法都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希望吸收书法元素来做自己的艺术。但尤丽学书法很认真,心态也很纯粹,虽然刚开始写得不太好,但一看就知道以后肯定会写得很好的。”

尤丽对书法的痴迷已经到了骨子里。1997年,王冬龄老师将《张迁碑》拓本借给她后,她便把自己在房间里锁了3天,半步不出房门,直到将拓本临完。尤丽说,“那时候我没有手机,完全不受外界影响。南山路也还很安静,路上几乎没有汽车。那真是学书法最好的时光。”
也正因对书法的执着和热爱,尤丽一直在为书法走向世界做努力。有时候回瑞士度假,还在瑞士办书法培训班。

尤丽说,她其实很不喜欢大家评价她作为一个外国人书法写到这个水平很不容易,甚至比很多中国人写得好。在她看来,“书法是没有国界的。只要热爱,只要用心,每个人都可以写好书法。”

为了参加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尤丽曾特别创作了一幅作品。作品内容源自《心经》的一句话: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尤丽解释道:“眼睛所见到的范围,以及意念所识知的范围,都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本来也是不存在的。书法除了视觉形象以外,还有眼睛无法看见的内容。像影像的截图一样,书法的形象凝固了书写运动,也凝固了书写者的情绪。书法的感召力是无界的。”
3
荷兰外交官娶中国媳妇
37年坚持练习书法

高罗佩,这个名字现在的年轻一辈很少有人认识了。可是在老一辈人的心中,他是一个神人,他在中国文化上的造诣让大部分的中国人都会为之汗颜不已。

高罗佩书法作品

首先,别看他名字有模有样的,其实他是一个外国人,本名罗伯特·汉斯·古利克。大学毕业取得博士学位后,高罗佩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外交部的工作,迫不及待地奔向东亚,开启了他追寻中国梦、研究中国文化的旅程。

高罗佩频繁出入各种中国人的茶话会、沙龙,没完没了地交谈、学习。短短三年时间,便结识了多位政界、学界、艺术界精英,如王芃生、王世杰、吴国桢、冯国祥、郭沫若、田汉、沈尹默、于右任、徐悲鸿、傅抱石、徐元白、查阜西、杨少五等。

高罗佩与夫人水世芳在家中书房前合影

对中国文化爱的痴迷,使得高罗佩还一心想找一个有教养的中国女子终身为伴。天赐良机,抗战时重庆有一个上流人士的古琴社团叫“天风琴社”,高罗佩是唯一有资格参与的外国人,这得益于他抚得一手的好琴。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生挚爱,当时在大使馆任秘书的江苏名媛——水世芳。水世芳为清代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她的父亲水钧韶曾在中国驻列宁格勒总领事馆工作,后来任天津市市长。

高罗佩抄写的诗

1943年,高罗佩与水世芳结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女婿。婚后,高罗佩学中国人给自己取号芝台,将书房取名诸如“集义斋”、“吟月庵”、“尊明阁”之类。从琴棋书画入手,立志把自己培养成中国传统的士大夫。

高罗佩热爱中国书法,每天坚持练字,从20岁开始,一直到去世,坚持了37年,终生不辍。他的“高体”字笔力雄健,功底深厚,让很多中国人看了之后都自觉汗颜。他偏爱行书与草书,还翻译了米芾的《砚史》。他送给沈尹默先生的这幅书法,至今挂在沈家故居。

高罗佩给沈伊默先生写的对联

1967年9月24日,高罗佩在海牙辞世,享年57岁。高罗佩的一生仕途顺利,从秘书到大使他做得风生水起,但他的业余爱好却使他真正的名垂青史。他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中国文化里,痴心追慕中华古典文化精神及其生活方式。

更多外国人书法

赵守镐(韩国)

赵守镐,字东江,堂号不二斋主人,瓣香阁主人,1924年12月15日生于韩国庆北善山,现任韩国国际书法联盟会会长,韩国国际书画协会理事长,韩国书画主编。

谷村隽堂(日本)

网络流传甚广的“《书谱》的十个秘密,竟是日本人研究的!”,就是他写的研究原著。

侯少岩(泰国)

张汉明(越南)

董樵(印尼)

韩勉之(文莱)

陈财田(新加坡)

肖德权(意大利)

陈渔光(西班牙)

郑师挺(美国)

2018年5月19日,“上合组织国家中文书法大赛颁奖典礼暨优秀作品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达夫拉特佐达、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鲁德、阿塞拜疆驻华大使杰纳利、亚美尼亚驻华大使马纳萨良、斯里兰卡驻华大使科迪图瓦库分别为大赛书写中文题词。

下面,是大使作品及优秀参赛作品。

大使作品

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

安德列·杰尼索夫 作品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

巴尔维斯·达夫拉特佐达 作品

白俄罗斯共和国驻华大使

基里尔·鲁德 作品

阿塞拜疆共和国驻华大使

阿克拉姆·杰纳利 作品

亚美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

谢尔盖·马纳萨良 作品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驻华大使

卡鲁纳塞纳·科迪图瓦库 作品

优秀参赛作品

作者:索菲亚(俄罗斯)

作者:达纳 (哈萨克斯坦)

作者:马克西姆·奇米利斯 (俄罗斯)

作者:阿克涅特·贝森比诺娃(俄罗斯)

因为爱所以爱,

或许正是对中国书法的热爱,

才使这些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和中国书法、中国文化

结下了不解之缘。

或许有人会认为他们还未

真正理解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他们的作品也还算不上真正的书法。

但他们对中国书法的热爱,

值得我们鼓励和认同。

同时,

我们也为中国文化能走出国门,

影响世界而感到自豪!

《三希堂》匾额

《三希堂法帖》内容

法帖共分32册,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书法丛帖,集历代书法精品之大成,共收集自魏、晋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大家的作品,以历史顺序编纂,囊括了当时宫廷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名家名作之墨迹珍宝。

阅古楼内石刻

中国书法的最高艺术殿堂:《三希堂法帖》系清乾隆十五年敕令大学士、书法家梁诗正编刻一部大型书法丛帖,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前无古人,共收自魏晋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著名书法家作品,几乎囊括了当时清廷所能收到的所有名家名作墨迹珍品。

故此,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孙过庭、怀素、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宋徽宗、赵孟頫等历代书法大家真迹都有集于此。

“三希堂”内部照片

自魏晋至明末书法大家的名帖尽收其中。按年代顺序编次的一部书法通史。作为我国古代最高艺术成就的精品,它是我国古代书法家为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集中国传世法书之精萃。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书法艺术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鉴赏价值、史学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8 14:21 , Processed in 0.00997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