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趣说云浮楹联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21:41: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趣说云浮楹联                                                         2019-03-06 14:05                                                   

  楹联是我国独特的文学体裁,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史。楹联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仅用寥寥数语即可描绘一个精彩的意境,因而学、写楹联也是许多学者的爱好之一。而今天,我就为大家分享几副与云浮市有关的楹联及其典故,相信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中国楹联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第一副:国恩寺殿联。在新兴县龙山国恩寺的大雄宝殿中,楹柱悬挂着一副清代新兴知县姚永宁所题楹联,楹联内容是:“朝朝朝朝朝敬朝朝朝敬,齊齊齊齊齊戒齊齊齊戒。”也许对于大多数香客及学者来说,刚看到这副楹联时,都会被这莫名其妙的联语弄得一头雾水,甚至会出现认为这根本就不是楹联的错觉。然而,事实上,这确是一副楹联,这种格式的楹联叫做叠字读音含义不同联。如果用字词拼音解读这副楹联,就可以明白这副楹联中的奥秘:“朝(zhāo)朝(zhāo)朝(cháo),朝(zhāo)朝(zhāo)敬,朝(zhāo)朝(cháo)朝(zhāo)敬;齊(qí)齊(qí)齊(zhāi),齊(qí)齊(qí)戒,齊(qí)齊(zhāi)齊(qí)戒。”联语大意为:每天早上朝,每天早上敬,早上朝早上敬;大家一起斋,大家一起戒,一起斋一起戒。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第二副:何潘联姻联。在郁南县南江流域地区,世代流传着一个何潘联姻巧对联的奇闻趣事。话说某年,南江有何、潘两户人家联姻,就在婚庆那天,何家新郎率众前往新娘潘氏家迎亲。新郎到达潘家门前时,潘家人怎样也不让他进门,而是要他先对上潘家出的对联后才能进门。新郎看了看潘家出的上联,内容是:“潘氏姑娘,有水有田还有米。”潘家出的联,实际上是拆字联,联语中的“水”、“田”、米”几个字加起来就是一个“潘”字,另外也暗指潘家是家大业大。新郎是个穷小子,并且没有读过书,不识几个字,在看过潘家上联后,一时脸红语塞,不知所措。这时,倒是新郎的堂弟出来解了围,因为他是个秀才,他在看过潘家上联之后,略想一会,立即对出下联:“何家公子,添人添口又添丁。”这副下联与上联可谓是天作之合、天衣无缝,联语中“人”、“口”、“丁”几个字加起来就是一个“何字”,同时又巧妙地回避了何家贫穷的问题。于是,何家新郎终于摆脱了窘境,并如愿地娶到了潘家新娘。是不是很有趣呢?

第三副:才子报怨联。曾受一是清代东安县河涟乡(今属新兴县)才子,曾任重庆府知府、署理东川兵备道等职,关于他少有才气的故事,在云浮民间广泛流传。话说曾受一少时,某年春节,他看见一同宗兄弟(下面暂且称为“曾生”)坐在自家门前,闷闷不乐,曾受一很好奇,便过去与曾生交谈,一谈之下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曾生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儿,且又跛足,但以辛勤劳动还能自给自足;这年春节,曾生备好自家最好的礼品徒步前往邻村给舅父拜年,曾生的舅父是个“孤寒财主”,因瞎一眼而被人称为“独眼龙”,当曾生要来自家的消息传到独眼龙的耳中时,独眼龙以为曾生前来向自己借钱,生性吝啬的他便决意不见,并派门人递给曾生一张字条敷衍了事。曾生接过字条后,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一行字:“世道坎坷,又何劳贤甥高一步、低一步,徒步来拜。”曾生看字后立即大怒而返,原来独眼龙不但不见他,甚至还讽刺他跛足。回到家后,一肚子委屈的曾生便坐在自己门前生闷气,恰好曾受一见状询问,才得知事情缘由。曾受一听罢,也是义愤填膺,一来为曾生的遭遇感到凄凉,二来也为独眼龙的行为感到气愤。于是,曾受一马上取来纸笔,在纸上写了一行字之后,也托人寄到了独眼龙家,独眼龙看到后是瞠目结舌、满心羞愧。原来,曾受一在纸上写的一行字是:“人情冷暖,更恭请尊舅睁只眼、闭只眼,另眼相看。”曾受一此文,一来奉劝独眼龙不要得意忘形、目中无人,二来又讽刺独眼龙瞎眼,为曾生一报旧怨,真是大快人心。而独眼龙与曾受一的行文,自然也能凑得上是一副佳联,属于机关联的一种,从侧面也反映出曾受一应对如流、学富五车的才气。是不是很精彩呢?

关于类似的楹联及其典故,在云浮各地其实还有诸多例子,但由于时间问题,不能一一详述,还待有意者亲自发掘。楹联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好好维护、弘扬,让这份珍贵的国学财富传之于千秋万世!

作者:周业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1 06:08 , Processed in 0.00863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