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录片导演拍摄濒危东黑冠长臂猿:听它们“交谈”很奇妙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27 02:41: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纪录片导演拍摄濒危东黑冠长臂猿:听它们“交谈”很奇妙                                                         

2019-04-25 21:57                    

新京报讯(记者 康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定的全球极度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黑冠长臂猿,自20世纪50年代起曾一度被认为已经在中国灭绝。2002年,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越南灵长类项目组的专家在越南北部与广西靖西市壬庄乡交界处的森林里重新发现了该物种。
4月24日,世界上首部关于东黑冠长臂猿的纪录片在中、越两国播出。新京报记者对话纪录片导演丁铨,他说为了拍摄,团队扛着近百斤重的设备,在地形复杂的喀斯特丛林中,攀爬到相隔一两百米外的几个高处观察点拍摄它们。“有一次,它们来到距我们只有十米开外的树上活动,我甚至能听到它们彼此嘀嘀咕咕交谈的声音,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受。”他说。

纪录片拍摄团队工作照。 受访者供图
“灭绝”后被重新发现
新京报:为什么想拍这部片子?
丁铨:一方面肯定希望通过这部片子能让公众认识和了解这个物种,促进这个物种的认识和保护。东黑冠长臂猿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红河以东的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但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度被认为已经在中国灭绝,20世纪60年代后,越南也没有这一物种分布的确切消息。直到2002年,专家在越南与广西交界处的森林里重新发现了这一物种。
广西靖西市和越南重庆县交界的一小片喀斯特森林是目前东黑冠长臂猿在世界上唯一的分布区,相当于这一种群的“诺亚方舟”。中越两国的国境线从这片森林穿过,纪录片也讲述两个国家的科学家和保护工作者长达十多年时间联合保护的故事,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东黑冠长臂猿的叫声很独特,这让我们有了一个关于“无国界歌唱”的最初想法,后期也是根据这一点去展开。
生存地种群数量已接近饱和
新京报:它们现在的状况如何?
丁铨:这种猿类一生都在树上生活。每个家庭由1只成年公猿和2只成年母猿以及他们的后代组成,是标准的“一夫二妻”制家庭结构。成年母猿一般3到5年生一胎,新出生的婴幼猿由母亲照顾,2岁以后才能独立,8到10岁成年后离开父母去寻找新的领地,建立新的家庭。
东黑冠长臂猿在中国被重新发现后,引起极大关注。2009年7月,在这一区域建立了自治区级的自然保护区,2013年12月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11月中、越两国同步调查数据显示,东黑冠长臂猿在中国境内的种群数量为5群共31只,所有东黑冠长臂猿种群在122至134只,数量有所上升。
刚开始发现东黑冠长臂猿时,当地村民在林区内砍伐森林、烧碳、甚至是打猎,经过十多年的保护,森林也开始缓慢恢复。但这片30多平方公里多的保护区周围被农田和村庄隔离,相当于一个孤岛,东黑冠长臂猿的种群无法向外扩散,目前他们的种群数量已接近饱和状态。

东黑冠长臂猿母与子。 受访者供图
背百斤重设备攀爬拍摄
新京报:日常拍摄状态是怎样的?
丁铨:我们分为拍摄人物、动物的两个团队,其中拍摄东黑冠长臂猿的团队有两个摄影师、两个护林员向导还有四个助理。从2018年3月28日开始拍摄,最后一次拍摄是同年11月8日。
由于喀斯特地貌复杂,我们没法在树下跟踪拍摄它们,只能扛着近百斤重的设备,小心翼翼地爬到相隔一两百米外的几个高处观察点拍摄,或是在设置隐蔽的帐篷内耐心等待它们出现。
我记得带着摄影器材及大量后勤物资上山的第一天,就遇到大暴雨。拍摄时间累计有三个月左右,东黑冠长臂猿行踪神秘,加上去年雨水很多,我们有一个多月连一个镜头都没有拍到。
我们还尝试在它们常活动的树上放置红外摄像机,很遗憾,没有拍到它们在树上活动的画面。我们每天清晨四点多起床,赶在它们开始鸣叫前,希望能拍到它们鸣叫的画面,但拍到的画面很少。因为喀斯特森林的地貌复杂,航拍景观时,航拍器被挂在树上三次,费了很大气力才找回来,再次遗憾,有一台还一去不复返了。
新京报:拍摄期间对什么事情印象深刻?
丁铨:有一次,它们来到距离我们只有十米开外的树上活动,我甚至能听到它们彼此嘀嘀咕咕交谈的声音,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受。
我们还很幸运地拍摄到出生不久的小猿,第一眼看到时,母猿非常小心翼翼地抱着刚出生几个月的小猿,小猿双手双脚抱着它妈妈吮吸乳汁,小猿浑身是毛茸茸的黑色,眼神很单纯。这个物种本身是类人猿,小猿需要母亲带到9岁左右才能独立,某种程度上,这和人的母爱很相似。也是基于此,我们创作了最后的海报。
新京报记者 康佳 编辑 白馗 校对 李世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7:48 , Processed in 0.00903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